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对提于网络传播效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寇晓蕤 《东南传播》2011,(11):61-63
互联网发展的“无组织性”和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给网络传播规律的挖掘及传播效果的提升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传播的主要平台是www,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网络。本文以复杂网络相关理论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无尺度”等特性以及“六度分隔”、“马太效应”等理论和现象的分析,结合实际统计数据,在传播途径、传播策略和传...  相似文献   

2.
金愉 《兰台内外》2023,(1):41-43
“世界3”说和信息哲学说是国内图书情报学的哲学基础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学说。布鲁克斯的“世界3”说将客观知识的组织化界定为图书情报学的任务和目标,提出了“知识中心论”的图书情报学观念。弗洛里迪提出的信息哲学反对将知识视作图书情报学的对象和主题,认为信息已经成为理解和构建世界的全新视角,图书情报学应该自觉将更为原初和基础的信息作为研究主题。这种从知识向信息的转向体现了图书情报学本体论的嬗变,也为图书情报学发展成更具基础性意义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信息的社会性分析:起源、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复杂网络现象的形成和演化机制背后的人类行为规律,指出人类活动衍生出的各种复杂网络中的个体都具有相似性质,将其定义为社会性.信息作为人类信息活动的产物,其演化和分布规则也具有社会性特征.然后论述信息的社会性分析对于情报学理论构建的重要意义,指出情报学的社会性分析取向将成为连接情报学研究中信息"序化"和"转化"两大传统的重要桥梁.最后论述了信息的社会性分析对相关性理论、信息组织、信息排序等情报学应用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世界悖理与小世界现象——情报交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大世界悖理与小世界现象的涵义及其实验研究和基本内容,指出了它们对情报学和网络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2.“大情报学”的方法论现代情报学在以往的科学研究中,已积累了许多较为实用的研究方法。“大情报学”方法论的建立,应以反映“大情报学”基本性质的主导学科方法为核心,兼容并带动已有的和从属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大情报学”方法论统一体。研究“大情报学”的方法论,也必须注意研究对象的特点,“大情报学”把社会情报现象作为思维客体,决定了它研究内容涉及到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诸多要素,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采用钱学森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它,这符合大科学的方法论特点,也是研究复杂巨系统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著名图书馆情报学家兰开斯特在20世纪下半叶提出的图书馆消亡预言和21世纪初至今iSchool联盟的使命陈述和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采用福柯式话语分析方法,分析这两组语料对“图书馆”和“图书馆情报学”的意义建构策略及结果。研究发现,对于“图书馆”,兰开斯特的预言将场所性、机构性打造为其核心定义要素,隐性成就了“图书馆=实体图书馆”的意义,排除了图书馆立足于其功能进行形态转变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图书馆”消亡的未来。对于“图书馆情报学”,iSchool运动话语持续地将其建构为“受实体图书馆机构视野局限的,以图书馆员培养为目标的,缺乏就业竞争力的狭隘学科”,并因此赋予其iField发展战略以合法性。这些学科流行话语及其意义建构,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本学科的两大核心概念——“图书馆”与“图书馆情报学”,潜伏着十分严重的学科/职业自我消解风险。图2。表5。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7.
知识网络研究(Ⅱ)——知识网络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蓉英 《情报学报》2007,26(3):470-476
文章首先基于Elsevier、ProQuest、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四个国内外著名的数据库对国内外知识网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调研和分析;然后,通过对处于不同时空、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提出的“知识网络”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作者不仅从情报学定量化观点和知识组织的角度提出并论述了知识网络的情报学概念,而且还分别从知识网络的功能和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的角度进一步对知识网络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知识网络的内涵,并提出了广义知识网络和狭义知识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机中孕育新生机,于变局中开辟新格局,人才是核心推动力。本研究立足我国数智化变革与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结合情报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新时代情报学的使命担当。研究内容包括:基于DIKW模型、信息链等基本概念,梳理数据、信息、知识、情报、智慧之间的层级与转化关系,构建大情报观下的DIKIW模型,明确情报学研究与情报工作的基本对象;综合考虑情报学与各领域、各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际情况、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培育要求,提出“情报学+”和“情报学+”人才的概念,并构建“情报学+”全景图谱;从思政素养、知识储备、通用能力、职业能力和情报智慧五个维度构建“情报学+”人才的画像,为持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情报学+”人才的培育模式,进而培育出能够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承担多领域数智化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图4。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情报学研究主要局限于科技情报,忽视了其他方面情报规律的研究,情报学成了科技情报学的代名词。在以往出版的几本情报学理论著作中,所研究的实际上也是局限在科技情报范围。《情报科学导论》一书则摆脱了这一局限,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对情报现象进行透视,并着重阐述了目前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经济情报、社会科学情报、科技情报工作特点,从而归纳总结情报工作的规律,展现出情报科学全景。将情报学和科技情报等同起来,源于苏联著名情报学家米哈依洛夫,他的代表作是《科学交流与情报学》,其所提出的情报学概念建立在科学交流  相似文献   

10.
情报学理论原创首先意味着情报学要成为自身,那么情报学缘何“殖民化”就逻辑地成为情报学理论原创这一课题必需解答的问题。目前的情报学存在着一种狂妄的理性,没有区分情报学的实质研究对象和形式研究对象,成为一门没有限度的学科。其逻辑结果是移用其他学科的概念、分析框架、思维方式等,从而被殖民化,这是原创性情报学理论缺失的前提性原因。情报学理论原创的产生需要一种谦逊的理性,这种理性规约下的情报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尊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搜索引擎领域为研究对象,论述搜索引擎领域中的马太效应显现的表现,根据相关数据,从规模效应、齿轮效应、资源效应等反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率先进入行业领域,培养核心竞争力,向优秀企业学习等搜索引擎企业应对马太效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Everyday life information-seeking (ELIS) studies have previously addressed nonwork or citizens' information needs and seeking.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theoretical growth of the field by applying Chatman's small-world theory—a conception of ELIS—and social network theory to expla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se two theories to analyze 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in strategic value creation is discussed and shown through the results of an earlier pilot study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concepts of social types, described as insiders and outsiders, worldview, social norms, information behavior, and trust are invoked.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s of homogeneity, density, and content from social network theory, Chatman's small-world theory yields a promising social dimension for a new theory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owever, the conceptual base of the proposed new theory requires validation by testing in strategic partnerships.  相似文献   

13.
选取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各4种核心期刊,构建近30年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引入学科隶属度和G-N聚类算法,对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知识地图进行共时和历时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符合复杂网络的基本特征。共时分析发现:可将该领域划分为10个板块;属于情报学的5个(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文献计量学、用户研究与服务、网络技术);属于图书馆学的4个(信息资源建设、文献学、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事业);两学科关注度相当的1个(开放存取)。历时分析发现:1990年以前图书馆学研究的体系性更强;1990-2000年,情报学的发展态势强于图书馆学;2000年后图书馆学则强于情报学。  相似文献   

14.
社科情报理论的衰落,原因有二:一是理论研究的先天不足,二是研究浮躁,改名跟风。为改变这种局面,社科情报理论应在社科学科的结合部寻找生长点,加强基础理论和用户的研究,寻找传统社科信息产品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5.
鉴于社会网络分析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并在许多领域得到推广应用。文章重点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研究、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和任务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并且就知识管理方面,介绍社会网络分析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总结其中重要的两个不足之处,给出社会网络结构化的发展方向,强调动态思想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鉴于社会网络分析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并在许多领域得到推广应用。文章重点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研究、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和任务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并且就知识管理方面,介绍社会网络分析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总结其中重要的两个不足之处,给出社会网络结构化的发展方向,强调动态思想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社会网络分析在情报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社会网络研究提出来以后,逐渐在社会学各领域得到推广利用。在情报学领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在信息检索、信息行为和信息计量学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对网络知识发掘、科学评价、网络信息行为研究以及知识管理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太效应对于科学成果的能见度的作用和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文章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行研制的“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分析了材料领域获得国家级奖励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中,马太效应对其科研成果能见度的影响,得到结论:首先,马太效应对于科学成果的能见度具有普遍性;其次,马太效应对于科学成果能见度的影响存在一个由高峰逐渐衰减的周期过程;最后,马太效应存在两面性,对于科学成果的能见度既有积极作用,又存在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信息构建(IA)与信息组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信息构建(IA)和信息组织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两者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上存在一致性,同时指出信息构建与信息组织在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以及两者与情报学的关系方面存在相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