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树丫 《阅读》2005,(11)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诗人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汴京,于是他跟随父亲几度漂泊流离,直到九岁才返回故乡。青年时期,诗人陆游曾师从著名诗人曾几学诗。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产量较多的一位作家,现存诗歌就有九千三百多首。他的诗风豪壮悲愤,是与唐代诗人杜甫齐名的一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一生中有两篇脍炙人口的写给自己儿子的诗,即“示儿诗”,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陆游那浓浓的父子情、爱国心。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读懂陆游的父子情。《冬夜读书示子聿》是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出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的一首诗。诗中…  相似文献   

2.
从陆游英雄主义诗歌中反映的现实与当时历史真实的比较入手,可见陆游此类诗作是以夸张的、随其主观意念而不是以生活本来面目的方式反映现实的。英雄主义诗歌在他具有代替现实,并满足其功名欲望的补偿作用。陆游对其诗作的幻想性质又有着清醒的自觉,不仅因为他还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体现出清晰的现实感,从其作品中还发现陆游生前便自觉地用其诗作表白或者塑造夸大了的自身形象,以赢得后世读者的崇敬。  相似文献   

3.
陆游以"六十年间万首诗"名世,在他的众多诗歌中,"痴"字出现频率极高。陆游常自称"痴","痴"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陆游或寓自嘲自解于"痴",或寓高洁品格、执着精神于"痴",或寓今是昨非之叹于"痴",或寓闲适自在于"痴"。对陆游诗歌中"痴"字的具体分析,利于更为全面、深入地认识陆游。  相似文献   

4.
韩帅 《阅读》2014,(12):29-29
大家都知道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首《示儿》几乎家喻户晓。可是,对他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耳熟能详的人不是很多。不过我却对这首诗情有独钟。尤其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相似文献   

5.
陆游以其"六十年间万首诗"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文人,而究其至今存世的九千三百多首诗作,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陆游作诗,往往寄寓自身理想,又兼以表现现实,尤其又以"纪梦诗"来弥合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于宋诗"尚理趣"的大背景中,显示出独树一帜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臧明艳 《阅读》2023,(19):14-15
<正>南宋文学家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别具一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稚子弄冰》)这妙趣横生的诗句,为南宋诗坛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一起来读他的这首诗:  相似文献   

7.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在其诗集《剑南诗稿》中有六十余首诗记载了当时农人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生产技术以及对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其中一些诗作还保留了许多农谚。这些诗作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题材,也大量保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对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沈园诗是陆游的一些以沈园为写作背景的言情诗,这些诗数量极少且较为零散,目前信实可考的沈园本事诗约有九首。沈园诗之所以几百年来依然具有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是由其本身的艺术魅力、沈园故事的流传与诗人的情感品质三者共同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陆游“梦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国意蕴,解读他在苟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统治下虽无法实现光复国土的伟大抱负却始终抱有心系祖国安危、民族复兴的高尚情怀。“梦诗”的笔调是浪漫的,也是悲愤的;“梦诗”的内容有虚构的,更多的却是纪实。在“梦”这一荒诞的形式中流露出来的是陆游终身无法释怀的爱国情结。  相似文献   

10.
智军 《阅读》2008,(9):18-19
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七绝《示儿》同为著名的爱国诗篇。前者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后者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生平的最后诗作。两首诗一“喜”一“悲”,表达的是诗人心中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试论李煜词的心境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乃南唐后主,同时亦是一位"误为人主"的纯情词人。尤其是其后期词高超卓绝,历来为人所称道。作为一个身世多变的词人,李煜词具有明显的心境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时空整合和意象变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唐代侠风炽盛,成为侠文化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加之唐代是近体诗的成熟期,因而这一特定时期的唐人咏侠诗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咏侠诗发展史上的一座艺术高峰.<全唐诗>中收有300多首咏侠诗,从诗人的审美理想、艺术创作的独特性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等方面,充分反映了唐人咏侠诗的魅力所在,也体现了诗中文人的时代精神、独特个性以及巨大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3.
吴嘉纪是清初明遗民界出现的名人,他作为清初典型的明遗民诗人,其人其诗都具有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但目前对他的研究还很有限。从他生活的年代到他逝去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对吴嘉纪诗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和概述,将目前学界对吴嘉纪及其诗歌的研究进行总体把握,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宋代江西派诗风向以瘦硬为世人所认可,陈师道作为该派三大代表人物之一自然具有这一风格,但是对这一风格的内涵,迄今尚未见比较系统而具体的分析。本文从陈师道文本出发,参考前人的多种意见,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文章认为:(1)选字俚俗,意象粗疏;(2)造句拗折,声律奇崛;(3)语意跳跃,章法曲折;(4)炼意炼句,格高律严;四方面共同组成了陈师道诗瘦硬风格的基本特征,并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杜甫的秦州<遣兴>诸诗与王梵志白话讽喻诗的语言风格极为相似,应是杜甫对王梵志诗歌的有意模仿.结合王维诗歌中的"梵志体"题注,再以杜诗为佐证,可以判定王梵志应生活在初唐时期,其白话诗对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芥川龙之介的汉诗与其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不同,未获得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多为友人间吟诵唱和的芥川的汉诗,反映了作者鲜为人知的更为真实的一面。本文通过分析芥川的早期汉诗作品,阐明芥川文学创作的原动力及其文化背景等问题,这是全面把握芥川文学本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学界一般从文学的视角认为明代应酬诗价值不高,但应酬诗是诗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艺术书写和历史记录,除了文学价值之外,还有重要的社会学和文化学价值。吴应箕是明末社会活动家,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他写下大量的应酬诗。他的应酬诗是他人际交往的真实记录,从中可以梳理出人际生态的生态链和由此而形成的文人生态,从而为描述明末的文学生态提供鲜活而典型的案侧。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全部一百二十回小说文本中,随故事情节发展,相继出现二百余首诗词作品,其题材类型多样,各类体裁形式纷呈,并大量引用前代文人咏三国时代人物之诗作入小说。这些诗词作品已经成为《三国演义》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以小说存诗"的版本价值和"以诗词论史"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梦窗词可以分为五大类,其中的时令怀人词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对梦窗时令怀人词的简单分类整理,以及对梦窗时令怀人词作的浅析,试图从中挖掘出梦窗时令怀人词是性情之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在唐五代到北宋的词体演进过程中,李煜词的变化引起后代研究者的注意,王国维甚至认为其词一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是,李煜词并没有发生质变,其创作者身份仍是贵族。实际上,李煜词在词学史上的变化并没有被强调学养的宋人肯定与学习。只是到了词学昌盛的明清时期,因李煜的遭际与其词之凄艳绝美,日渐得到时人肯定与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