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目前大部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是预成性思维统领着的“规律”课堂,过于强调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唯一性,不允许出现“意外”。实验教学需要精心预设,也要为生成创设情境、留下空间;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捕捉“意外”,及时判断、重组,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推动实验教学由预成性思维统领着的“规律”课堂向生成性思维主导的“动态”课堂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生成性思维受到关注以前,是预成性思维统领着教学设计.它过于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使原本丰富的教学过程成了线性的教学流程,因此,必须实现从预成性思维到生成性  相似文献   

3.
一、预成性思维及其特征 预成性思维主要是指先在地设定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按这种设定来认识和控制事物发展的思维方式.在认识上,预成性思维在事物之外预设事物的存在本质,在运动之先预设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认为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就是其本质和规律的体现;在实践上,它表现为运用已经形成的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来控制和干预事物的发展,使事物按设想的轨道、朝预期的目标前进.其基本特征有:一是从它对对象的存在状态的观点来看,表现为实体性;二是从其对对象的运动状态的观点来看,表现为规律性;三是从其对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观点来看,表现为线性;四是从其对发展的关注点来看,表现为结果性;五是从其采用的认识方法来看,表现为抽象性.  相似文献   

4.
生成教学是指在多种预设情况下,关注师生的动态合理的课堂需求,师生一起或动态地达成预设性目标,或动态地进行当堂设计达成生成性目标。任何淡化"预设"的生成教学观念都是不完善的,把意外生成性资源作为生成教学的唯一追求亦是不尽合理的。教学中要从预设、生成、评估三方面来探讨生成教学的有效策略,并积极运用,从而发展师生的个性与潜能,使课堂具有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预设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找准所预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思维的契合点,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真正做到精心预设,直面意外,美丽生成。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真实和活力。那么,教学中如何进行预设来实现有效的生成,成就精彩的课堂呢?一、在学生认知"知其然"处预设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是需要充分的预设.有效的生成是充分预设的结果.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两者融为一体.预设不充分,肯定会产生更多的"课堂意外",这样的课堂意外"生成"是与教学理念相背离的.充分的预设就是深思熟虑、未雨绸缪,有效的生成就会水到渠成.两者互动共生,才能保证教学的优质高效,演绎课堂的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7.
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预成性教学而言的,它是高效课堂的三个特性之一,它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师生在课堂中根据不同的情境,构建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生成性课堂是动态的、不可预设的,它要求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为“问号”,  相似文献   

8.
<正>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体两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精心的预设,从而使课堂的生成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可是,在教学中总有许多的"意外"发生,面对这些"意外",我们的预设就需要重新整合。究  相似文献   

9.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备课中的"预设"与课堂上的"生成",永远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为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应该尽力减少因"预设"不周而产生的诸多消极影响,尽力使课堂"生成"多一些意外的惊喜,使"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课堂生成,是新课改后衡量一堂课精彩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动态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除了预设的精彩,还应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而生成许多"意外"。这些"意外"恰恰是课堂教学的亮点,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是教师无法预约的美丽。面对课堂上学生"突然冒出"的非预设性的信息或问题,多数情  相似文献   

11.
现代西方哲学所持的思维方式均是"一切将成"的生成性思维,生成性思维方式的产生必然会对以往预成性思维方式指导下的预成性教学理论提出挑战,从而形成了与生成性思维相适应的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的理想要想成为现实,就必须提出实践诉求,即弹性的、动态开放型的学程预设是生成性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对话是生成性教学得以实施的基本教学方式;协商式评价是生成性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无论课前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其实这些"意外"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因此,面对这些"意外",我们应耐心聆听,进而灵活利用"意外",激发学生活力,让"意外"演绎出独特的价值,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一道原本可能归于平淡分析的位似问题,却引发了一次卓有成效的课堂研讨,也带给我一份"意外"的惊喜.我们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给他们独立思维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一把断尺的故事告诉我们,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这些"意外"常常超出我们的预设,处理不当就好扰乱我们的教学,处理得当有时这些"意外"也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这就需要老师能灵活的处理好课堂上的这些生成性的资源,转变教学模式,努力让课堂更加鲜活。  相似文献   

14.
预成性与生成性:课程的二重基本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成性和生成性是课程的二重基本属性,预成性与生成性并存于课程当中,二者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关系。课程在预成性与生成性的交融中发展。实现课程在预成性与生成性的交融中发展,需要首先摆脱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课程思维方式,坚持和合的课程思维方式;其次,要以学生的完满个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再次,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智慧。  相似文献   

15.
预设性思维方式和生成性思维方式是科学完整教学思维的两翼,是有效教学的双基。预设性思维方式的整体特征是二元论与预成性,生成性思维方式的整体特征是差异性、不确定性、创生性等。二者虽然相互对抗排斥,但各有自身的适用域,新课改呼唤二者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各自在适用域中把握好使用度和发挥自身优点,在科学完整教学思维统筹下实现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是教师预设的课堂,也是学生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教师、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精心预设之外的各种"意外"——课堂即时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  相似文献   

17.
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对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来说,急需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的转换。预成性思维先在地设定事物本质和规律并按这种设定来认识和控制事物的发展。生成性思维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转换,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它有利于教学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生成性教学美是教学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教学美。与预设性教学美相比,它更能突显教学的过程之美、意外之美和创新之美。生成性教学美不仅美在教学的"预设之外",美在教学的"即兴创作",也美在"教学机智"以及教学的"情境观照"之中。生成性教学美的创生策略为:保持教学目标"刚弹相济"的张力,给生成性教学美的创生留有余地;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为生成性教学美的创生提供多样态的鲜活素材;艺术性地使用教学方法,为生成性教学美的创生提供多样化的手段支撑;恰切把握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为生成性教学美的创生提供持续不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方法的转变离不开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型,当前生成性教学思维成了大家持续讨论的话题。一时之间,预成性教学思维似乎成为人人唾骂的"黄世仁",生成性教学思维似乎成为教学改革的"伟大的拯救者",还有一部分人将预设性教学作为生成性教学的对立面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20.
王瑜军 《四川教育》2009,(12):33-33
所谓“意外生成”,是在教师的预设范闱之外或与预设相左的生成。它是教学的突然生发部分,带有一定偶然性与随意性,其间蕴藏着巨大的教学价值:可能蕴涵着学生创新思维的萌动与勃发,可能潜藏着学生认知、情感的肓点,也可能有盘活整个教学过程的催化剂……教师采用正确策略智慧应对,就会把“意外生成”变成“意外收获”,从而创造师生个性化的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