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书育人”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使命。“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教师育人的基本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目前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只教书,不管育人”,教师只教知识、业务,而不去想、不去碰学生的思想问题。“我教书,也就育了人”。笔者认为,教书是有政治方向性的劳动,没有育人的精神,只能说“教了书”,而“教好书”是不可能的,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必然带有思想倾向,没有无思想性的知识,数理知识的教学能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思想品…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难,这是大部分老师的共同体会,但相比育人来说,育人更难。从终极目的来看,“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指向。能教书不会育人,极大部分教师都处于这个层次。把满座的学生都转换成分数,用分数来定“优生”、“差生”。教师自己也以分数来衡量自己的成绩,为能教出高分而沾沾自喜。会教书又会育人的教师属凤毛麟角了,占的比例不高。育人的人是把学生当“人”看的,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分数。  相似文献   

3.
一、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更新育人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 过去对全镇15所完小所有教师的评价只以其所教语文、数学的考试成绩计奖.所以教师只注重“教书”.而不注重“育人”。从2005年开始至今.中心小学对全镇每一位教师的评价.既评价他们教书的成绩.也评价他们育人的业绩。  相似文献   

4.
去年五月二日,李鹏同志在中国教育工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大会提出的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并建议“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制订相应的规定,使教书育人成为评估学校、评估教师、表彰先进、晋级评职的重要依据”。我们全体教师要提高对“教书育人”的认识,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出贡献。“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教书是为了育人,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又必须依靠教书。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教书育人”也就是《教育学》中所说的“教学的教育性”。  相似文献   

5.
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议论:某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其实,从广义上讲,世界上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因为教师用纯正的思想教育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是育人;用文化科技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是育人;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育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育人。看来,人们之所以说某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能是从狭义上讲的。狭义上的“教书育人”指的是: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自觉  相似文献   

6.
为了扭转近几年来片面追求生学率所造成的只管校内不管校外,只看眼下不顾将来,只管升学不管做人的现象,必须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三个面向”和两个适应(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对社会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要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育”字上。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师应当把教书与育人最佳结合起来,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结合教学塑造学生灵魂。“育人”是对学生进行包括思想、品德、知识、智能和身体在内的全面的培养。育人的方法与途径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谈谈我们是  相似文献   

7.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只知教书,不管育人不算好教师。要真正做到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学科教师务必有“七心”。 一日赤心。赤心者,赤胆忠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一定要有一颗赤诚之心,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高等学校对“教书育人”习惯上是这样理解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教好书(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培养人(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割开来,于是便有“某某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荒唐指责。再加上每年评选“教节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  相似文献   

9.
“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全部教学活动的一个行动口号。现在倍加强调“教书育人”,是因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只“教书”而忽视“育人”,或者将“教书”与“育人”分家的现象。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因为“教书育人”这个词组未能表述清自身所蕴含的意  相似文献   

10.
漫谈教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高玉海,李向阳教书和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天职。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人才。教育家徐特立同志认为教师的职责应是“人师”和“经师”的统一。他说,教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师(因为过去教...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应当是“通过教书来育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最熟悉的,往往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提起教师这种职业,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作为教师,在陶醉于“工程师”美誉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塑造)人类灵魂”这个词语。珠不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是对人民教师的尊重,更是人民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必须正确理解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全面完成教师的任务与职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重“教书”而轻“育人”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教学实践中育人功能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教书与育人关系的误读,奖励与惩罚的滥用,教师角色期待难以有效整合。对此,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发展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提高以育人为价值导向的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学中育人功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 :“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班主任的事儿。”其实不然 ,《礼记》中说“师也者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韩愈则把教师的任务归结为 :“传道、授业、解惑”而不仅仅是“授业”。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种种观点都主张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可以这样说 ,人类自有教师职业以来就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两付重担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从来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教书匠” ,因为“教学永远具…  相似文献   

14.
试论教师的育人职责王国林刘玉梅“教书育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论的核心,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人类智力的开发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他们的神圣天职,教师的教书目的是为了育人,造就千百万又红又专的人才。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相似文献   

15.
《江苏高教》1986年第6期《论坛》中有《“教书育人”一疑》的文章,该文中心意思是“教书就是育人”。我却认为对教师既要他教书,就一定要他育人,把“教书”和“育人”一起提出来,在当前是十分必要的。教书仅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才是教书的目的。一个教师,对这两者的关系是否明确,往往可以表现出他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有没有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而终于育出了大批人才的事呢?我认为是没有的。从古到  相似文献   

16.
实施高校师德建设的“五个一”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城工学院现有10个系29个专业,在校学生4101人,教职工833人,其中专任教师386人。近年来,我们重视抓教师队伍建设,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总结前一段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对下一步工作的研究、思考,我们认为,抓好学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需要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一、坚持一个宗旨──教书以育人为宗旨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整体,两者密不可分。教书是教师育人的主要方式与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目的和宗旨,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为“育”而“教”,以“教”求“育…  相似文献   

17.
“教书育人”是古往今来的教育家重视的问题,我们今天的提法也是“教书育人”,并要求把“教书”与“育人”统一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里,这种观念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进行思想教育,把育人局限于德育,这是对教书育人的偏颇理解。我认为:教书育人并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其正确的含义应该是通过教书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换句话说,教书是为育人服务的,即通过教书的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即是对这个观念的一个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主体力量。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和育人实质上是一个问题,教书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从教书的角度来说,教师是“经师”,从育人的角度说,教师则是“人师”。 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以自己的博学去武装学生的头脑,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教育对象,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19.
教书为育人启看研讲习孙速繁为适应未来社会飞跃发展需要,迫切需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大大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提高并扩展课堂教学的功能,实行科学教书育人。我经过多年教学的反复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一种“启、看、研、讲、习”五段课堂教学法。即将学科知识化...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师也应做到教书育人裴崇峻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谓“教书”是指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等环节在内的全部教学过程,而“育人”是指培育人才。教书与育人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在成人高校中,部分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