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梅娘的小说表现出显著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突出表现为对知识女性命运的关怀,以及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通过对女儿们、妻子们悲剧命运的展示表达了作家对深受男权制文化压抑的女性的深切同情;作家肯定女性本能的欲望,勇于展示女性的身体之美,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敢于对那些伤害了自己的男性实施报复,相反的是,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显得可怜可恶,这都表现出作者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姿态.  相似文献   

2.
池莉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代表了五四以来女性意识发展的一个新高度 ,其具体表现为女性经济意识、个性独立意识的进一步突出和强化。池莉的女性意识与新时期其他女性作家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构成了该时期女性意识多元共生的格局。池莉与新时期其他女性作家在不断强化自身女性意识的过程中 ,产生了一种与男性中心文化的对立情绪 ,从而对创作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曹帅 《职大学报》2009,(2):11-14
创作悲剧,是20世纪80年代女性作家心理能量的释放,是她们内心精神的裸露,是她们心灵的独白.但这些作品的情感基调却并不是灰色的、消极的,而是积极、健康而又满载着女性作家们的种种理想与希望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创作表明,有关历史叙述,女性写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强烈的现代意识使她们与正史写作之间展开了反诘互动和探询,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突进宏大的历史叙事内部,通过主体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去发现历史盲区以及权力对女性的压抑以及女性在历史中的真实.除了作家的创作个性,文本还显现出某些叙事策略的相似性.历史、时间与性别相互缠绕纠葛,在时间的幻境中体验女性性别符号化的历史悲剧宿命,历史叙事的脉络绵延在女性对时间与性别敏锐的生命感觉中.  相似文献   

5.
刘萌 《职大学报》2005,(1):46-47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女性作家群体写作中呈现出来的特异现象的勾画与分析,来展现女性写作中对女性存在本质和女性生存方式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探询,继而表明一个女性可以高扬自我、自由写作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结合女性自身独特体验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描绘了女性身份的困境体验.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女性个人情感、身份选择以及话语权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进入一个黄金期,女性小说家异军突起.越南学界对于中国女性文学作品的译介,让越南民众更了解中国,并真切地反映出女性在不同时期对于自我身份认知的变化,从客观上体现了对于中国女性作家文学水平的认可.中国女性作家并不单纯地表现女性对于平等的追求和渴望,而是在作品中客观地描述生活,将女性的真实境遇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刚好暗合了越南读者对于情感、性格以及身份认同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19世纪英美文坛陆续涌现出如简·奥斯汀、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以及乔治·艾略特等一批女性作家,辉煌的"女性文学的时代"由此开创。这些女性作家大部分从女性的视角对女性以及女性的命运进行审视,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女性在家庭和整个社会中所占的地位以及自身价值。本文主要从女性文学发展的视角入手,探究当时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俄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家日记》中,塑造了一系列的"问题女性形象",并借此表露出自己对当时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女性问题、犯罪问题等)的观点。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女性观充满了矛盾性,尤为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男性华裔作家致力于打破种族歧视性的定型化形象,重塑具有阳刚之气的新型华裔男性形象。而女性华裔作家站在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聚焦于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往是以牺牲女性形象为代价的,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又是以"男性中心主义"为批判对象的,结果出现了男性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二元对立,以致这些作家之间产生摩擦。本文对华裔男女作家在建构主体意识过程中所分别采用的言说策略进行了对比和辨析,笔者认为华裔男女作家应携起手来,自觉抵制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偏见,以对性别、种族、文化的共同关注为己任,张扬族裔文化特性,丰富族裔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斑驳陆离的世俗女性形象。有以色侍人、似新实旧、充满依附性的女性,有粗俗不堪、令人同情、惹人烦的弃妇型女性,有搬弄是非、贪图芥末蝇头微利的底层农妇,有性情各异、千人千面的农村老太太,还有因各种变故走上卖身生涯的女性。这些人物不仅扩大了作家对女性生活群体反映的深广度,而且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们道德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左佳馨 《职大学报》2009,(2):15-17,36
作为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位女性作家,谌容在其文本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其所陈列的女性人物画廊正体现了她的一种以女性为写作中心的走入状态.而又因其女性形象中蕴藉着作家自身的人文关怀,具有了一种"超性别意识"的写作姿态,一种对于当时社会实质问题的热切注视.谌容始终关注着难以解决的人生问题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但这种"超性别意识"的抒写背后却有着认同男性视角的格调存在,即作家在无意识中服从了传统思维对于女性的认同和束缚,由此造成了其作品中一抹"暗色"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女性作家的身份特质和独特情感经历,使得王海鸰的作品渗透着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在聚焦当下婚姻热点、审视传统婚姻流传下来的关于背叛、责任等话题的具体表述方式上,呈现出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在短篇小说《六月演奏会》中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叙事策略, 让两名儿童来讲述发生的故事.透过这样不谙世事的儿童眼光, 男权压制下女性生活的压抑被儿童不经意间揭示出来.而这一点似乎也正是作家创作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几篇女性题材的短篇小说,表现了当代日本妇女自我主体意识的削弱和消亡,艺术地传达了女性释放自我的要求和微妙复杂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是一位多产且备受关注的华人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缜密的构思,而且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严歌苓的文学作品表现出了对女性的理解与同情,同时也引导读者对女性命运进行关注、对女性之美进行思考。本文在对严歌苓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群像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严歌苓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批女性作家,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将女性的个人体验以一种执拗的"私语化"方式描绘出来,渐渐形成一种新的写作姿态,在性别体验的张扬、女性情谊的呈现、逃离意识的表达三个方面,突玻了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创作窠臼,逐步获得了女性主流话语地位.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惯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人生.他笔下的女性可以看作两种文化的代码.以<浮躁>中的小水为代表的"传统"女性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废都>中唐宛儿为代表的女性则体现了他对现代文明的思考和批判.从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他创作的文化心态及作家对重塑国民性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历达 《职大学报》2013,(2):44-46,19
在中国当代文坛,毕飞宇是为数不多的刻画女性形象极其细腻极其传神的男性作家,"他被认为是当代男性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1]毕飞宇用冷静、细腻的笔触朴素地刻画出女人在荒诞的时代、荒唐的社会中,骨子里身体里欲望的挣扎和人性的畸变。《哺乳期的女人》、《青衣》和《玉米》,表现了不同女性所面临的悲剧命运类型,体现出了作家的人本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20.
林白是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她是一位生命本真的诚挚诉说者,文学是她本人和女性实现自我救赎与超越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