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徽省淮北市境内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石有着其他地区画像石不同的艺术面貌,呈现出独特的装饰艺术特点,主要从装饰内容和题材、装饰表现技法、装饰特点上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汉代史料中多是人物传记性文献,其中对一些人物的武术活动有所记载,但是未做详细描述.近年来出土的汉画像石资料中有很多关于武术的图像资料,是解开汉代武术具体细节的重要文物资料.但是,通过汉画像石对汉代武术的研究还处于提及阶段.运用历史资料收集法及实地考察法对于有关武术的汉画像石进行统计和分类,明确了有关武术汉画像石的数量、种类、在各省的分布状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信依据,同时也为中国武术界和亚洲及世界体育文化宝库提供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3.
南阳汉画像石与古埃及浮雕壁画表现题材丰富,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独一无二,其中动物的艺术造型与表现手法独特具有个性。通过对动物肖形的文化背景、象征意义以及表现手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二者存在异同的根本原因。并阐述动物形象对现代艺术创作和中国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离石汉代画像石题材涉及仙人世界和现实生活两个领域,内容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艺术特色。与山东、苏北、河南等地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相比,离石汉代画像石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上的神仙世界,反映的是墓主人渴望死后的生活图景;一类是人间的现实情景,表现的是墓主人对生前享乐生活的留恋。  相似文献   

5.
离石是全国著名的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区域之一。这里的汉画像石不仅数量众多、内涵丰富,而且具有极其鲜明的地域特色。离石汉画像石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秦汉时期离石地区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全国范围来讲,离石汉画像石研究还相对滞后,应加强对这一重要历史资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线刻是汉画像石重要的表现手法。山东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的线刻语言古拙 ,沉雄而又精雅。其雕凿美、力度美、节奏美、装饰美、律动美相融相彰 ,共同形成了该画像石丰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变被动为主动,对匈奴进行了大规模反击战,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但劳民伤财,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昭宣时期,在以霍光为首的稳健派的领导下,汉朝坚持执行武帝"轮台罪己诏"的政策并对其作出若干调整,在汉匈关系方面,采取"剿抚并行"的方针,双方关系趋于缓和。昭宣时期对匈奴政策的调整,基本明确了西汉中后期汉匈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踏鼓舞是汉代形成的一种独有的舞蹈形式,舞伎足着珠屣在平放于地的鼓面上腾跃旋转,并分别以身体的各个部位击打鼓面,是一种舞蹈奇技。目前发现的济宁汉画像石中,有两处画像展现了汉代踏鼓舞艺术形象,这两幅百戏图中的踏鼓舞给我们传递了浓郁的汉代舞蹈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离石汉代画像石主要集中分布于现离石城区以西,即以三川河、东川和、北川河、南川河交汇点为中心的区域,也就是现在行政区划中离石、柳林、中阳三个县(区)接壤部,尤其是离石区马茂庄出土的汉代墓葬及汉代画像石最多。主要是一种砖石混合结构,墓葬的形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室券顶或穹隆顶墓;另一种是前后双室券顶或穹窿顶墓。  相似文献   

10.
刺客画像作为武梁祠历史题材画像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内容、构图、雕刻技法和艺术特色都代表了山东汉画像石的地域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刺客本身既有儒家推崇的信诺和勇敢的高贵品质,同时又有不轨于正义、刺杀目的单一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1.
小议赵充国     
本文述及汉朝上邽人赵充国,在攻击匈奴、安定边疆中的历史功绩以及他要河湟地区进行驻屯,所提出的“屯田十二策”,肯定了他维护汉王朝的统一,忠君爱国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汉代画像石上的篆书题记数量较少,内容较简单,但其中记载的信息和篆书艺术特点与风格等,也是研究汉代丧葬礼俗、文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但学界对其深入研究较少,且有的文献对部分题记中的篆字的界定也值得考辨。汉代画像石上篆书题记,既有对墓主人姓名标注、歌功颂德的功能,也有加强审美效果等意图。其篆字艺术既有汉代篆书的一般特征,也较显著地体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点与风格,是汉代篆书艺术发展的镜像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秦简.这些秦简除《日书》两种而外,经过整理小组专家们的辛勤劳动和精心整理,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书名出版.  相似文献   

14.
论乾陵文化     
乾陵文化包括乾陵的建筑、17座陪葬墓、乾陵石刻艺术、唐墓壁画等内容,是中国古代陵墓文化的典范之一、盛唐文化的辉煌体现、各民族友好关系的生动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5.
韩信乃汉初"国士无双"的军事家,为创立汉朝基业当为首功。但在霸业将成、皇权将立的关键时刻,面对刘邦疑心日重、清除异姓功臣的危难形势,仍然书生意气,稚重情义,愚忠无忌,看不到打江山是手足、坐天下是心患为历代皇帝的痼疾。终落得个功高盖主首遭杀戮的惨局。  相似文献   

16.
汉代壁画中的车马图像是秦汉壁画历史的结晶,是墓主生活经历的再现,更是汉代历史状况的真实反映。它们既能折射出秦汉时期车马壁画的考古学意义及特有的美学价值,又能反映当时的文化生活和社会风俗,是研究汉代文化的依托和线索。作为重要文化遗产,汉代车马图像的考古发掘、研究,对研究汉代艺术、秦汉历史者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王堆"导引术"源自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中的图式,是迄今为止我国流传最广的一套用来保健与治疗疾病的养生功法;舞蹈作为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远古时代已被运用为导引养生手段.从梳理马王堆"导引术"与舞蹈养生同源、同功的渊源关系出发,运用中医哲学思想的"整体观念"理论,通过研究其形与神俱、精气神、经络说的养生观点,揭示了基于两者保健预防、祛病治疗、心理调剂的中医养生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皇县境内。敦皇是汉唐河西走廊交通要道的咽喉、中西文化交汇之地。莫高窟开凿于敦煌东南约20公里的断崖上。自开凿初期距今1600多年,现完好地保存着429个洞窟,其中有2000多尊彩塑和45000余平方米的壁画,成为我国最重要、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融建筑、壁画、彩塑为一体,题材内容最系统、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博物馆。被誉为举世无双的东方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一个设计的时代,人类的一切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都离不开精心而富于创意的设计。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汉画像石这一文化遗存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为促使中国现代标志设计更具有独特的民族性,谈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地图学理论形成于魏晋时期;而中国最早的实物地图则是绘制于宋代的《禹迹图》和《华夷图》。对于具有悠久历史和古代科技文化比较发达的文明古国而言,无论是地图学理论的形成,还是传世实物地图的历史,这都是相当晚出的了。正因为如此,以致有的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既缺乏绘制地图的先驱,又没有相应的文字可资借鉴”。继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地图出土之后,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4块7幅木板地图,以无可辩驳的实物和文字资料证明,中国早在距今2300年前就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实用地图,中国古代地图学理论也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