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奈保尔的代表作《米格尔大街》描写的是怪诞而肮脏的底层社会,刻画的是绝望而无助的小人物形象,揭示的是多变而悲惨的现实命运,构建的是滑稽而狂欢的乌托邦理想.这些小人物无奈选择在“第二种生活”中尽情狂欢,体验在现实世界无法获得的快感.狂欢散尽,小人物们不得不继续在无望与挣扎中艰难前行.从悲到喜,再从喜到悲,穿行于天堂与贫民窟之间的他们,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2.
《麦克提格》是美国作家弗兰克.诺里斯的一篇杰作,它被称为"美国自然主义的宣言",其悲剧性得到评论家们的公认,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其颠覆现实世界的狂欢化色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分析麦克提格这个形象所包含的狂欢化特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卡里尔·丘吉尔是当代杰出的戏剧家,其代表作《优异女子》是英国战后最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该作品探讨了"成功"女性的生活面貌,剧中的人物、语言及结构都充满了狂欢化的理论色彩。本论文旨在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通过分析其中所呈现出的鲜明的狂欢氛围和狂欢特征揭示丘吉尔为解放女性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从狂欢节"疯子"形象变体以及狂欢节上小丑的加冕——脱冕的角度阐释了舍伍德·安德森小说集《小城畸人》中《虔诚》的狂欢特点,折射出"狂欢化"小人物背后所隐含地对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价值观的反叛和颠覆。  相似文献   

5.
落玉盘 《阅读》2008,(10):18-19
狐狸.往往是“狡猾”的代名词,也常常是人们讽喻的对象。如寓言《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用花言巧语欺骗了乌鸦,坐享他人的劳动果实;寓言《狐假虎威》中,狐狸用雕虫小技瞒骗了老虎,仗势来欺压他人。  相似文献   

6.
王子昊 《阅读》2015,(10):24
寒假,我认识了一只蓝色的狐狸。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蓝色的狐狸?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它就是著名儿童文学家汤素兰笔下的《蓝狐狸》。蓝狐狸是一只聪明可爱,心地善良,有一些调皮的小狐狸。蓝狐狸有一件神奇的宝贝,那就是森林爷爷送给它的魔法树叶。这可是一片神奇的树叶哦!每当蓝狐狸念到咒语:"芝麻开门,树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狂欢化的文学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是一种熔铸诸多学科的独特的文艺思维方式 ,是世界性的文学批评文本。就《水浒传》外在形态及内部特质而言 ,都可称得上是一部狂欢化程度颇高的作品。首先 ,《水浒传》张扬了一种狂欢化的精神 ,即突破一般社会规范或秩序的反理性精神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也蕴藏着狂欢化的勃勃生机 ,表现出崇高与卑下、磊落与猥琐、正与反、真与诞的性格双重性 ;再次 ,表现在体裁结构上 ,把高雅与粗俗、严肃与诙谐、神圣与滑稽、悲剧与喜剧成分融为一体 ,打破了各文体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展现了狂欢化小说的未完成性、开放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8.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著名的讽刺文学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这部游记体小说以船长格列佛的口气讲述了其游览四个截然不同国家的经历。本文利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小说中典型的狂欢场景、狂欢式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写作手法进行深入分析,以重新解读这部经典作品。斯威夫特通过狂欢化的写作风格,抨击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残酷暴戾,同时表达了渴望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乌托邦式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野草》中的"梦"营造了一个奇诡变幻而又意蕴丰富的话语空间,形成了一种狂欢式的交往与对话。诗学意义的研究关键在于指出话语系统的内容如何被表达,并以何种方式保持其独立性。因此,"梦"所具有的诗学意义不能简单等同于它如何精彩地成为附庸于思想性之上的装饰物,更应该看到它作为一种修辞艺术所具有的艺术魅力。通过文本细读,文章拟从梦的内容、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来分析"梦"在《野草》中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益民 《阅读》2011,(Z2):1-1
<正>你知道《小王子》吗?你喜欢"小王子"吗?这是一个温柔、忧伤得叫人有些心疼的故事。这是一本让全世界无以计数的大人、孩子难以释怀的书。这是一部二十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一天,小王子遇见了一只狐狸,狐狸请求小王子"驯养"他。他说,驯养就是"建立联系"。他还说:"你对我不过是一个男孩子,跟成千上万个男孩子毫无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  相似文献   

11.
乔伊斯和王小波两位作家虽然来自不同国度,但是在其作品中都不谋而合地体现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作品的语言方面来解析詹姆斯乔伊斯和王小波的作品中的狂欢化特点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在日神和酒神精神的双重作用下进入自由幻觉的梦境与沉浸于身心狂欢的醉境联合互动的结果,是其死亡本能和生存本能的交互运作之下与荷花的死神意象和爱欲象征的相互对抗与和解的产物,更是其追求生存之美、关怀自身与死亡逾越的自然结晶。  相似文献   

13.
丹丹  周晓霞 《阅读》2014,(6):34-37
葡萄架上的葡萄熟了,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狐狸站在葡萄架下想吃葡萄,但却够不着,无奈的狐狸只得作罢。小松鼠们也想吃葡萄,但是狐狸告诉他们葡萄是酸的(sour)。Are the grapes really sour?葡萄真的是酸的吗?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与莫言在很多人眼里是两个极富个性又缺乏可比性的作家,但我们发现在他们倾心建造的"湘西世界"与"高密东北乡"的小说王国里却存在着本质的相同点,即对于人性自然、生命自由、生存需求的描摹与凸现,尤其对朴野雄强的生命力的推崇与张扬更有异曲同工之妙,并由此引发了"阉寺病"与"种的退化"的感叹与忧虑.当然,作为不同的作家,沈从文特有的抒情恬淡、温婉唯美与莫言特有的铺排感觉、张扬狂欢,各具风度,各有千秋,在文学史上是不能互相取代的.  相似文献   

15.
由余事到主导:建安文人立言价值观的演进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安是"人的觉醒"时期,为此立德、立功成为建安文人价值追求的主导,立言仅为建安文人的余事。但由于建安文人普遍都存在着一种"志不果"、"道不行"的缺憾与苦闷,故立言成为他们补救现实缺失的途径。经过他们的创作实践,立言终于在其价值观中由余事走上主导,杨修的《答临淄侯笺》与曹丕的《典论·论文》则标志着这一转变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和莫言的创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许多人眼中他们是两个极富个性又缺乏可比性的作家。但在他们建造的"湘西世界"与"高密东北乡"的小说神殿里有本质相同点--对人性自然自由的追求,对雄强生命力的推崇和张扬,以及站在民间价值立场上审视生活在故乡的生命。在文风上,两者各有千秋,沈从文抒情恬淡与莫言特有的铺排狂欢,在文学史上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17.
林楚 《阅读》2011,(5):44-45
电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根据世界著名的奇幻文学大师罗尔德·达尔的经典童话改编而成,讲述狐狸爸爸如何和三个农场主斗智斗勇,找到食物养活一家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以米哈伊尔.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作为依据,剖析了当前以体育为文本的网络狂欢的典型形态:景观、追捧、恶搞、暴力、围观,并对由此造成的病态体育文化提出批评。研究认为:将网络狂欢根植于日常生活是当今社会文化中信仰的缺失,精神的萎缩和价值观的偏离;网络狂欢不仅取消了狂欢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更显示了当今时代一种病态的社会文化症候;提出发扬"狂欢"所具有的积极性,透过网络的幕布回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来的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19.
郑庄公与楚灵王是《左传》中作者着力描写的两位国君,对"礼",郑庄公一直用其规约着自己的行为,楚灵王则是与礼抗衡,这是由于他们二人所处的历史时期历史国度所属民族社会不同等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易装"为我们营构两性一体的暧昧审美状态,而通过易装达到的"性别越界"的世界更是带有一种"躯体狂欢"色调,<男王后>的特异之处在于其不仅"易装"更是"易性",在宋明理学扭曲人性的时代,其呈现的是对礼教的颠覆,对人性本质的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