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让学生尝试到锻炼的愉快、竞争的刺激,合作的欢乐,体验到勇敢与顽强,胜利与失败,挫折与勇气,拼搏与成功所带来的兴奋与快乐.体育教育也是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出发.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体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应营造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全体学生获得应有的语文素养。要实现新课标"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指导思想,必须淡化语文知识的讲授,重视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注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功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意识;面向全体学生,由统一的教学模式转向注重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核心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引擎,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学校教育评价的关键不仅在于评出最优,更要善于发现普通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帮助学生从点到面的发展,实现人生的“增值”。  相似文献   

5.
《成才之路》2011,(30):1
刘彭芝语录⊙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是为教育而生,为教育而活着的人。⊙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一切,赏识和激励能让学生获得成长的动力。⊙一所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让它腾,是虎就让它跃。⊙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分层的必要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句教育界的“名言“充分说明了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差异决定了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育是否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效实施分层教学。“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把钥匙开一把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大量不当的教育方式。职业学校教育要充满人文关怀,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职业学校应该实行"弹性学制"或"双元制"。职业学校教育要在班级授课制基本形式不变的前提下,辅以个别化教育形式。现代教育要正视学生的个性,教育活动中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相似文献   

8.
一、对个性化教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教育从根本上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这是教育本体存在的价值。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尤其是独立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全面发展,只有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适合自己特质的发展,全体学生才算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对个性化教学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教育从根本上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这是教育本体存在的价值.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尤其是独立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全面发展,只有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适合自己特质的发展,全体学生才算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背景 自从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对其女儿的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被新闻媒体报道后,随之在中国出现了赏识教育的热潮.加之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及现代评价理念指出: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倡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而且新《课标》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或自我知识,努力创设条件,营造乐学氛围,为学生开辟个性发展的广阔天地,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良好机会和展示个性的舞台。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来体现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的自我…  相似文献   

12.
孙艳红 《林区教学》2012,(11):117-118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小班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发展趋势。小班化教育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作为目标指向,在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赏识评价能让学生快乐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全面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相似文献   

13.
赏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并"主动学习、愉快发展",而"赞美"就是既方便又实用的常用赏识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从“赏识教育”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赏识教育是通过调动受教育者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来进行个性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 ,运用赏识教育 ,要关爱学生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赏识优点 ,从而调动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产生兴趣 ,把感知、记忆、注意、思维等智力活动指向学习 ,通过个性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黄建 《广西教育》2014,(29):63-63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管理班级,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班级的建设和学生的发展。一、运用赏识教育管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策略取得的效果要远胜于批评教育。德国著名教育大师卡尔·威特说:"孩子们更加适应表扬与鼓励的管理方式,并且这样也会使他们的良好行为得到保持,这是因为这种行为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改以来,中小学校里普遍流行着两种教育主张和教育模式:一是赏识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对待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以赏识为主,反对任何形式的惩罚;二是惩戒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对待学生就是要严格并严厉,批评与惩戒是教育的必要内容。显然,单方面强调上述任何一方都将失之偏颇。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正是辩证的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教育界出现了一种只提倡赏识而少提甚至不提、怕提惩戒的倾向,而且这种倾向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此则着实令人担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呢?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由此所引发出的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渐露头角。蛮横、任性、早熟等特征已经在这些孩子的身上表现出来。如何教育好这些学生,成了当代教育工作共同关心的话题。在这种形式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而得以提出来。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学生”,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行为,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学生”,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行为,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我们认为,教育中适时适当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说的那样: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一、惩…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提倡注意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和潜力,宽容和鼓励个性发展,引导其发挥最大效力.实施赏识教育,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赏识教育提倡注意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和潜力,宽容和鼓励个性发展,引导其发挥最大效力。实施赏识教育,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