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族传统射箭运动的发展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箭文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文化项目,构成了蒙古民族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对于民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挖掘和弘扬这一文化对于蒙古民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蒙古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其辉煌的一页。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家教为基础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造就了蒙古民族极强的生存能力和强健的体魄 ,最终使蒙古民族走向强大并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汗国 ,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历史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担负着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美好的道德情操的任务.而历史教材本身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美育内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掘课本中的美育素材,以历史人物的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启迪净化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一、讲历史人物贯穿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美和情操美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能够载入史册的历史人物有最基本的两类,他们分别为人类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典型代表.以中国史为例,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有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深刻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伟大的行为在史册中闪烁着不朽的光辉.怎样引导学生从这些人物的思想、行为中感知美并潜移默化地接受其影响呢?  相似文献   

4.
武术教育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构成武术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文化学和历史学视角对古代武术文化中教育思想进行探讨,认为武术文化的教育思想特征主要为:儒家文化的修身观;道家文化的养身观;佛家文化的防身观.在新时期我国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时代背景下,武术教育思想又融人了新的时代内容,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田燕荣 《职大学报》2008,(3):105-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教育在国家大力扶持、内地发达地区和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援下,通过民族地区自力更生和艰苦备斗,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民族教育立法的不适应状况:民族自治地方教育的整体水平偏低;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都需要在发展中解决,真正做到使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各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特色上.以呼伦贝尔市为例,基于课堂观测,总结民族教师在讲授、提问、组织活动组织及教态等课堂教学行为的特点及与汉族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从少数民族性格特点及其生长环境等文化背景中对民族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点进行原因探析,以此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应遵循多元文化发展的原则,发挥各民族教师的优势,提高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认真做好民族教育工作,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少数民族的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始终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玉溪地区也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全区有176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有54万.他们主要是彝族、哈尼族、傣族、回族等,主要居住在峨山、新平、元江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由于历史和诸多方面的原因,当地的文化、教育、经济相对滞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大大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和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玉溪地区教委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很重视,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人才,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自1987年起在玉溪师专开始招收民族预科学生,这些学生来自元江、新平,他们的情况在在校的学生中有所不同,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也必须照顾到他们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 ,民族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 ,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并求得更大发展 ,必须在教育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道路等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中华传统美德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引导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协调社会秩序、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等方面起过巨大的作用。在当今时代,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德育,通常意义上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德教育,它是学校教育核心。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对过去的总结,古往今来,历史长河中总是折射出德育的光芒。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多样化功能,认真落实历史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学历史教育有着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具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非常重视培养教育蒙古民族干部,这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与党在内蒙古地区的工作任务、工作重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时期内蒙古民族干部教育工作,在指导思想、主要措施、具体培养教育内容及取得的成效方面,既积累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政策上的成功经验,也深刻地体现出其顺应历史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12.
元上都宫廷中一如汉唐以来的传统,经常举办经筵侍讲活动,侍讲大臣留下了一批经筵诗,描述元代儒士大臣为皇上进讲经邦济世的儒学并以此承担传承儒学、报效国家职责的内容,反映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皇帝对他们劳动的褒奖与肯定,说明元代统治者对儒学及儒士大臣的重视,是元代上都地区多元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大忽里台、诈马宴活动中等宣读成吉思汗大扎撒,宫廷中的情境教育,国子学、宫学等也是元上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对于中华民族多民族、和谐多元文化的形成贡献巨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大同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明代,它作为北方重镇,一直为京师藩屏,是防御蒙古贵族南犯的军事基地,在北部边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对此略抒管见,以便从一个方面透视明代大同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每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及其深厚的情感.作为社会心理,表现为一种民族自豪感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在此基础上凝炼为崇高的民族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一直为世代正直的中国人所推崇、持守,并成为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维护祖国尊严的一面旗帜,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作为贯穿各项群众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作为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回顾它的历史流程并探讨它的现实使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的长河中 ,各民族的发展历史表明 ,人文教育是良好人文素质形成的基础 .在我们大力提倡、发展社会科学技术 ,强国富民的今天 ,关注人文教育的独特价值 ,强调人文基础的再建造 ,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大计 .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维系着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贵州是多民族省份,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维系了贵州各民族长期和谐共居的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使之成为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民族团结和谐的典范.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贵州多元民族文化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一些地方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迟滞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寻求培育贵州多元民族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保持和促进贵州各民族长期和谐共居的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对于时间观念的认识是逐步形成的。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特点,对民族文化诸方面的认知是由其居住的生态环境决定的,而且要受该环境经济类型的制约,同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记时观念。 我们从《蒙古秘史》这部充满草原气息的战争史著作可以窥见蒙古民族对时间的把握。《蒙古秘史》作为一部战争编年史,以时间序列来说,上溯成吉思汗第二十二世祖,以其远祖孛儿贴赤那、豁埃马阑勒写起,到窝阔台在灭金战争结束后对国内外形势的全面总结为止,前后时间达五百年(公元八世纪至十三世纪)。其编年是以十二生肖按顺序计算的。《蒙古秘史》在时间序列的表述上,也是比较系统而又准确的。如“鼠儿年四月十六日,成吉思汗祭了旗纛去征乃蛮”。(193节)节肖年的后面是季节,如狗儿年秋、猪几年春,过夏(259节)紧接着是月、日,如正是夏四月十六日(118节),还有日夜,昼夜之分,如兼行了三昼夜(92节),最后是时分,如一日清早苍黄将明的时分”(98节)等。编年史以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古代蒙古民族的时间观念,表现了游牧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从蒙授英语专业教育实习分析蒙古族学生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语教学”是内蒙古自治区为了提高民族教育事业而实行的民族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推进“三语教学”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外语教学,尤其是蒙古族民族中学的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教育实习教师对蒙古族民族中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语言,编写教材所使用的语言的观点及他们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对如何提高蒙古族学生的三语教学效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那达慕文化是内蒙古地区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及蒙古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那达慕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增添了现代体育、经贸洽谈、旅游观光、服饰展示、文艺会演和物资交流等内容,成为集体育、文化、经济、娱乐、旅游为一体的草原盛会。可见开发那达慕旅游资源是实现蒙古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业,就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干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大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的途径是什么呢?当然,“必须从改革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电化教育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