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并存的时代,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教育既要将西方文化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结合,又要将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形成多元一体的局面,才能使中华民族文化在多元文化世界中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从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的关系,借鉴国外的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如何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教育三个方面做了阐述,提出了将世界先进文化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相结合的民族教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传统节日是活着的历史,有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渊源。今天,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凝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家庭社会和谐的纽带,也是中国梦的潜在动力。其创新的因素更加彰显传统节日文化的永恒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产生于其理论研究的日益繁荣和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之时.探讨本学科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应基于此时代背景,从而可知,该学科的研究范畴在于对"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恰当界定,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特指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继承和延续的富有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体育活动;其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社会历史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提出的要求和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需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不相适应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综述、文化学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特质与人文奥运价值的本质与归位。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固有的传统思雏模式形成的本民族传统特色和技艺,在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交汇中,其所蕴涵的民族价值观、人文精神、人本思想及其“和谐”的发展观,经多元融合、相互吸纳、补充发展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传统体育文化经过创造性的转换,将逐渐回归现代社会,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期待在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互交融中实现和而不同、和谐发展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5.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强调非攻性,具有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彰显跨境民族的认同感及树立“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文化软实力.对这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充分利用各民族传统节日、民族间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学校教育、现代媒体传播等方式.  相似文献   

6.
西南是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区域之一 ,各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生态智慧。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研究 ,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也能够为西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参照。在大力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倡导各民族和睦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取向的今天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无疑给现代社会提供富有启示意义的独到智慧。在西南地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 ,只有坚持把科学发展理念与各民族传统生态智慧相结合 ,才能形成各民族相互尊重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 ,真正实现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贵州少数民族多元性音乐文化,是贵州各民族在独特的生态环境中,经过多年的对流交叉而逐渐形成的灿烂多姿的一种区域性音乐文化,其多元性、复杂性、开放性和多样性是贵州民族音乐具有的特点。贵州所特有的地理气候因素、经济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贵州各民族音乐的性格和精神,形成了贵州各民族音乐特殊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8.
文化符号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经过时间洗涤沉淀下来的历史精华,有着重要的内涵和深层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符号也在不断地扩展。动画角色造型是文化符号体现的载体,具有传承文化符号的作用。动画角色设计中,中国文化符号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素材。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文化符号的呈现中对动画角色的深入表达值得每个动画人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9.
贵州传统文化尽管丰富厚实、绚丽多姿,但却缺乏可以整体反映贵州文化身份的标示.蚩尤文化不仅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且与贵州多样传统文化联系密切,更为可贵的是,蚩尤文化在贵州依然以活态方式存在.而要以蚩尤文化为基模构建贵州文化身份,则需要构建各民族皆认同的仪式活动和增强蚩尤文化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跨境民族传统体育交流是跨境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它以跨境民族传统体育为纽带,带动各跨境民族间的互动,为边疆地区各民族、邻国间打造了一个相互了解、学习、交流的平台.各民族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创建了团结、和谐而稳定的社会环境,带动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是边疆地区各民族人民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