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怎样写好社会新闻在明确社会新闻的报道范围之后,我们就可以深入探讨如何搞好这方面的报道了。根据中、外新闻工作者的实践,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优秀的社会新闻作品应当是有较为深刻的思想性,它不应当仅仅是对事实的报道,而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全貌,使读者从一滴水反射的光芒中看到太阳。通过对某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和凡人小事的报道反映整个社会面貌,这正是社会新闻的主要特长。  相似文献   

2.
秦超 《军事记者》2005,(11):56-56
作为一名作战部队的新闻干事.不可能像各大新闻单位的记那样,有机会参与各种影响全国全军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平时接触更多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工作、训练、生活小事。如何从日常工作中发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亮点,把部队的工作报道出来,把广大官兵的精神风貌反映出去,是摆在我们各级新闻干事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活新闻的空间是一个崭新而广阔的领域,新闻界对它的认识和开发才刚刚开始。许许多多过去我们认为“没多大意思”或“不值得报道”的发生在老百姓身上的小事,许许多多过去我们很少留心的普通群众的所思所想和酸甜苦辣,现在恰恰是社会新闻的重头戏,是值得我们发掘和开采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我们基层通讯员与其挖空心思想题目、找点子,不如融进实际工作中,关心身边发生的每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在我们摸清了其前因后果后,说不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报道题材,在无意间就能抓住线索,写出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近日,有学界专家提出了民生新闻异化的观点,这便是时下的民生新闻内容琐碎,缺乏厚重,反映的多是鸡零狗碎、鸡毛蒜皮的小事,婆婆妈妈,絮絮叨叨,读后如一杯白开水,体现不出民生新闻的重大主题;偏重腥、性、悲,一些报道成了“三级片”、“恐怖片”、“忆苦思甜片”,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的发展在得到新闻学者以及受众肯定的同时,一些弊端也同时暴露出来.新闻报道的肤浅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主要是指电视新闻在制作的时候,从它的选题到它的报道方式、制作方式等都存在着一些深度上的问题,揭示的新闻事件不够深刻.电视民生新闻的题材源于市井新闻,在制作的时候,选题上只能是市井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也是民生的一个体现,优秀的新闻记者要善于发现新闻背后的故事.电视民生新闻报道要通过节目的制作,更好地实现其社会意义,新闻工作者就要不断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对节目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做好电视民生新闻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7.
诗有诗眼,文化新闻亦有其眼。笔者认为文化新闻的一只眼睛是常规报道,而另一只眼睛则是有一定深度、能给人启迪的稿件。新闻贵在不甘平庸,不步人后尘,笔者在文化新闻的采写中,努力探寻着文化新闻的“另一只眼”。多思一点古人有一叶知秋的说法。新闻应从偶然中的一件小事,看到一件  相似文献   

8.
《新闻夜航》是黑龙江电视台的一档晚间新闻报道栏目,开播3年以来,从百姓身边小事入手,关注社会生活,走进事件现场,扩大新闻视点,不断创新发展,赢得了多方肯定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又称之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或分析性报道等,和一般新闻报道相比,它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深入的报道方式。它不仅向受众交待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新闻事实所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新闻事实背后的新闻以及最后的结果,从而给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2):I0004-I0004
栏目定位:“说你身边的事”——选取日常生活典型的凡人小事。“说你关心的事”——侧重于对本省,本市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和述评;  相似文献   

11.
朱飞 《新闻实践》2011,(8):53-54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琐碎化、表象化、低俗化。电视民生新闻不能把视角全部放在百姓日常生活的小事上,把新闻停留于琐碎的表面。民生新闻若是仅仅局限于事件的表象或者某些“猎奇”事件的报道,其发展之路只会越走越窄。河南平顶山市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的《城市1时间》栏目今年3月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全国电视栏目民生影响力60强”,得益于它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2.
按照新闻事实的不同属性.深度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关注的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事件的过去时。深度报道是一个总结、回溯性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平时见诸媒体的各种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工作报道或解释性、研究性报道,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报道一般是先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提炼出主题.再策划采制报道,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不是字匠,新闻记应当是社会政治观察家。记要关心国内外大事,不要只写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然人民中的小事也可能是大事,但最重要的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以图片瞬间形象报道新闻的摄影记者,首先要会抓新闻,按新闻规律开展工作,这是新闻摄影记者不同于其他摄影师的重要区别。新闻摄影有其自身规律,重视研究其特点,探讨新闻摄影的优势与局限,强化摄影记者的形象表现力等,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新闻摄影报道的是新闻,因此它受新闻规律的制约,这是新闻摄影区别于其他摄影门类的特性之一。新闻摄影的形象性,即通过直观可视的图片形象报道新闻事实,又明显区别于文字新闻。因此,新闻性与形象性二者的结合,是新闻摄影这种报道形式能够独立存在的根本条件,也确立了它在新闻事业中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5.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背景报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起到深化主题、表明观点、烘托气氛、增加知识的作用。在我国电视新闻界,最早提出并重视新闻背景报道的是《焦点访谈》栏目。在栏目的定位语中,它明确地将“新闻背景分析”与“时事追踪报道”、“大众话题评说”并提,定为栏目的宗旨。近年来,各省级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也相应加大了背景报道的分量。但总体而言,新闻背景报道在我国是新生事物,也是电视新闻中的薄弱环节。在一些重大题材的报道中,背景报道的配合往往显得不够及时,观众得不到与新闻事件密切相关的有关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16.
图表新闻纸质媒体的“图像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段时间以来,图表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报道形式活跃在新闻报道当中。顾名思义,图表新闻就是运用图表的形式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它可以不依附于一定的字而存在,也不仅仅是字报道的一种补充、解释,而是成为了一种独立存在的报道形式,有着完整的新闻性,可以独立地陈述新闻事实。图表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事实说话”,一幅好的图表可以用数字、图案等来表达新闻事实,更加客观地反映事实,起到字、照片所达不到的效果。目前,它在我国各大纸质传媒的报道中也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  相似文献   

17.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取决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的方向来自于新闻发现。如何从纷繁的客观事物中发现新闻,并迅速作出判断、报道,能否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是衡量一个记者对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和鉴别能力的试金石。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李普曼曾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  相似文献   

18.
读者们可能早就注意到了,军报三版刊登的加框新闻,大都是一事一报式的新闻,即一篇报道只报道一件新闻事实,这种新闻写起来好写,编起来好编,安排版面也决当,可谓是一路开“绿灯”。见报后读者也喜欢看。为什么这种新闻如此受欢迎?首先,它符合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次,它篇幅短小,一事一报,一般不会超过800字;第三,它通篇都用事实说话。可是,从自然来稿情况看,这种新闻却很少见到,有些新闻虽然见报了,也是编者从众多事例中挑选出来的。一事一报写新闻,只要能把事情讲清楚就行。可为什么这样好写…  相似文献   

19.
案件报道的侵权方式和法律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案件报道虽是属于社会新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它往往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由于案件报道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案例比较多,有必要引起新闻记者和新闻传媒的注意。一、案件报道中不当公布未成年人资料涉嫌侵权案例:在案件报道中,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报道,由于记者编辑未按法律或者不熟悉法律规定,在报道中点了未成年人的姓名、地址、学校、家庭等,或从叙述中让人推断出来是该未成年人;有的违反规定将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公开…  相似文献   

20.
黑枫 《新闻知识》2005,(5):57-59
新闻摄影中的瞬间新闻与字新闻在采集方面有所不同,字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它可以记述也能追述,而瞬间新闻则不能,它只能在现场抓拍。根据其自身的真实性特点,瞬间新闻应该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因此记只有到现场去,才能获得,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