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发、创造的课程。不仅要从理论方面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价值,而且要分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及其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并从教师培训方式、课程资源库和人才资源库的建立以及课程实施评价等方面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存存问题。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必修课程,目前已经全面走进了中小学校。然而,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形态,一时间无论从课程理论工作者还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都难以对其有充分的准备和把握。在与一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们交流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综合实践活动”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一、教师知识与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能够为学生展示不受学科限制的广泛的问题视角,学生要根据兴趣与实际情况选择综合性的主题。这就要求教学中要营造科学、人…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课程理解是课程实际意义和教师生存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教师理解课程,关键是理解课程精神。课程精神集中反映课程的设计思想、理念和意义,准确理解课程精神是进行有效课程实践的基础。但是课程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式微。要克服这一问题,教师在课程理解中就必须对课程精神尽量忠实。忠实于课程精神的个性化课程理解是尊重教师主体自由和承认课程必要规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一、综合实践活动来了,班队活动应该走开吗?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名词,许多教师茫然失措,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课,怎么上?没有现成的教材,怎么办?另一方面,以前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课被取消了,原先在学校里占有重要地位的少先队活动似乎一下子“失宠”了,因此许多教师都滋生了这样的念头:班队活动是不是应该安静地走开呢?事实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是在借鉴欧美的“主题探究”活动、“设计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虽然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位置,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应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教师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指导更加有效,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事实存在"的课程理解认为课程是既定的客观科学知识的文本事实,教师须忠实于课程知识授受;这一课程理解观尽管已遭到批判但依然影响制约着当下的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师的课程实践。"实践生成"的课程理解认为课程是包含教师和学生在内的课程主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的活动与经验,是在实践智慧主导下不断生成的实践活动。课程理解的"实践生成"转向,是超越"事实存在"课程理解观的偏狭桎梏,思考课程改革再出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在变革中,简单的理论遭遇到复杂的实践,但复杂的实践却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疑问:我们是否缺失了一些共识的前提?基础教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它与高等教育、专门化教育、精英教育是什么关系?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有什么联系或关系?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继承和借鉴如何理解?变革的基础条件和跨跃式发展的关系如何协调?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合适性如何理解?这都是实践中存在着的问题,也应该是有相对共识的前提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程刚 《贵州教育》2010,(16):41-41
教材承载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否则课程内容无法理解。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自由、民主的课程理念。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全面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落实。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呢?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课改”的重头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课改”理念,并通过反思改进,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教研组要通过以听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理念,共同进行教学创新。近来,许多教师和教研员都提出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应怎样评价一堂课呢?既然教师要进行课后反  相似文献   

11.
黄秀芹 《辅导员》2010,(14):40-40
课堂网络是什么? 课堂网络的软件设计是为了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它的硬件和软件都是展示学生所做、所想和所理解的东西,使教师能够加强课堂上的信息交流。科技不仅满足了当前课堂实践,而且使教师从事实践活动更加容易。实践活动如:记载学生先前学的知识,制定概念理解的目标,激励和管理所有学生,从事小组讨论,向学生提问和经常提供反馈意见。  相似文献   

12.
邱伯聪 《教师》2012,(11):43-4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小学到高中都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设置的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在实施中根据学生需要,根据地方和学校实际开发课程。农村学校具有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探索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与其他各学科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与其他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突出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这些课程特性,这是对传统课程实施观念的挑战和巨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程资源意识,只要是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教师都应该加以灵活运用。学生的多元化和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途径和策略也应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可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 1.主动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树立全面观念,整体把握课程。规范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内容选择要遵循学生与他人、学生与社会以及学生与自我这样一种逻辑关系。在活动中既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要认识和理解有关社会道德、法律和艺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与人的交往、交流和反思,达到人格自我构建的目的,把对学生进行完整教育的认识作为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师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  相似文献   

16.
正教研活动课程化是研训一体实践的需要,是教研品质提升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培训改革的需要。教研活动课程化并不是简单地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开展培训,而是要从理念到实践对传统的教研活动进行大力的改造和创新的设计。一、中小学教研活动课程化的背景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其理论体系建设已比较完备,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研究则需要不断深入。下面就我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碰到的四个问题,谈一些思考与对策。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曾对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作了一个调查:你心目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样的?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是通过活动能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只对“活动”有兴趣,只要能够让他们走出课堂“活动”就行;教师普遍存在两种认识:一种以为…  相似文献   

18.
吴贵君 《湖南教育》2005,(20):27-28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修课程,目前已经全面走进了中小学校。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一时间,无论课程理论工作者还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都难以对其有充分的准备和把握。笔者在与一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们交流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教师知识与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它的目标与内容,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与学科课程都有很大变化,这对精于学科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课程精神是指有关课程的核心理念、思想以及价值追求,它是课程文本中所蕴含的真理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课程理解活动中起着规范与导向作用。基于解释学发展的视角,教师课程理解应超越"符合性"与"生成性"非此即彼的取向,强调基于"课程精神"的意义创生,也即教师一方面要忠实于课程精神,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课程现实意义与教师自身存在意义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实施意义、内容的组织和编制以及教学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杜威的活动课程思想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应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性学习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兴趣和社会生活需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制的出发点;教师和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生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