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在杭州市场上也呈现出其独有的收视魅力。杭州文广集团《舞林门》第二季中最值得关注的亮点是首次引入“社会选手”这一概念,与其它真人秀节目炒作明星或草根概念不同,这里所指的“社会选手”是指通过单位或行业推荐的方式,从各行业中选拔出有突出“舞蹈”才能的选手,来参加《舞林门》活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外的真人秀节目模式逐渐被移植到我国电视荧屏,广受追捧。《舞林争霸》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以舞蹈为主题的平民真人秀节目,其在创新方面的举措可圈可点。通过以东方卫视《舞林争霸》为例,分析目前国内真人秀节目的现状、移植类节目产生的背景以及该类节目的特色,探讨从国外引进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移植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电视平民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超女"、"好男儿"一时成为追逐的焦点。在我国平民选秀节目泛滥的情形之下,上海东方卫视率先推出了《舞林大会》:一档明星真人秀节目,带动电视真人秀,由"平民秀"转向了"明星秀"。之后,湖南卫视也推出了自己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名声大震》、《舞动奇迹》。一时之间,新鲜的明星真人秀顿时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这个花样舞台上,明星已经被还原成了普通平民。这类明星真人秀突破了以往真人  相似文献   

4.
明星真人秀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星真人秀节目是由明星参与录制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自2006岁末东方卫视推出《舞林大会》并收获高收视率之后,随即掀起一股明星真人秀热。东方卫视随后又策划播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至今,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不断蓬勃发展。随着电视商业化竞争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采用奇观化的呈现来博取观众眼球。本文以当前热播的《顶级厨师》、《百变大咖秀》等真人秀节目为例,通过分析真人秀节目奇观化具体的目的与表现,探究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也为当前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舞动2008》,历时3个月,已于日前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作为一档娱乐类的节目,在远有上海文广集团《舞林大会》、湖南卫视《舞动奇迹》,近有杭州文广集团《舞林门》的几重压力下,经过认真的调查,深入的分析,科学的策划,准确的定位,在借鉴同类真人秀节目的基础上,积极发掘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有娱乐价值的新看点,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份额。自今年四月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呈现居高的态势:平均收视率为3.4%,最高收视率为4.7%。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所观看的《裸体约会》、《选美小皇后》、《鲨鱼坦克》等电视真人秀节目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下美国婚恋类、未成年类、赢取金钱类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尤其关注其中对于伦理底限的挑战,并以此为参考,对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冯琼 《现代视听》2013,(7):41-45
近几年在愈演愈烈的电视大战中,电视真人秀节目以其蓬勃的生命力迅速侵占电视资源。特别是2011年10月广电总局颁布了"限娱令"之后,各大电视台更是为了长远的发展与生存,都在谋求节目的转型。本文以《中国好声音》为案例,探讨《中国好声音》的创新发展路径,并从中对当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转型的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9.
解娟 《新闻世界》2014,(10):63-64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发展方兴未艾。《爸爸去哪儿》作为国内首推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自开播来收视率遥遥领先,其关注度和讨论度都很高。本文将立足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形态和特征,分析2014年播出的《爸爸去哪儿2》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达人秀》为个案,探讨、辨析出电视真人秀节目三个层次的真实问题:第一,节目元素的表面真实;第二,电视语言编排与剪辑的真实;第三,真人秀节目反映的社会真实。电视真人秀只有把握与平衡好这三个层次的真实,才能让节目在商业和社会效益上同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邢星 《今传媒》2016,(8):101-102
当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多注重经济价值,而忽略其文化价值,出现泛娱乐化的态势,而2013年由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则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文化价值创新,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植入节目中,在播出后不仅获得了高收视,还得到了业界专家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以《爸爸去哪儿》节目热播的背景为切入点,分析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进而反思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以期对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本元素——以《变形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叶子 《今传媒》2012,(6):87-88
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结合当代电视真人秀节目所拥有的八种类型以及其中有代表性类型的特点,通过概述电视真人秀节目应该具备的七个基本元素,使受众能够更贴切的感受到电视真人秀基本元素带来的节目魅力。  相似文献   

13.
张潇艺 《今传媒》2016,(11):140-141
2006年,东方卫视播出了我国首档明星真人秀节目《舞林大会》,节目的高收视率给明星真人秀节目带来了短暂的热度,但很快便沉寂无声.自2013年湖南卫视播出《爸爸去哪儿》之后,明星真人秀节目又如"雨后春笋"般,成为了媒体争夺收视率的法宝.而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节目光靠明星、话题度是不行的,所以,本文从受众角度出发,探寻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策略,从而为其持续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柳 《今传媒》2016,(12):71-72
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当今,微博营销成为电视真人秀节目重要的宣传、推广手段.而作为首档与微博雷达有深入合作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在传播特性、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实现了高度的契合,通过微博平台丰富与推动了节目的发展,促进了电视节目社交化进程.本文以东方卫视《极限挑战》节目为例,概述了其成功的历程,分析了节目微博营销的重要手段,并探讨了新时期电视真人秀节目微博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郭路 《东南传播》2012,(10):136-137
我国大众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多以"商界面试"环节为真实模拟的场景,在"多选一"的游戏规则中展开职位竞争。职场真人秀集服务功能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引发新一轮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热播,营造全民狂欢的文化氛围,带来真实的虚幻世界。本文以《2012中国职场好榜样》为例,解读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电视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廖媌婧 《今传媒》2012,(7):70-72
从2004年的《超级女声》到2010年的《中国达人秀》,中国电视业掀起了"真人秀"节目的热潮,这个源自西方的节目模式为中国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视经验以及参与体验。本文借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罗兰.巴特的神话学分析以《中国达人秀》为代表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描绘了在符号消费主义时代的媒介奇观中,象征资本权力如何操控民间话语,并将其纳入主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伍新明 《新闻窗》2005,(2):35-37
真人秀电视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进入部分中国电视受众的视野,由于当前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几乎是移植、模仿西方的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形态,这就给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带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是节目内容背后的文化背景。任何一种电视节目在背后支撑它的就是特有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以直观的影像展现人群生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18.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和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探讨节目在内容、形式、传播、营销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提出新的媒体环境下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19.
刘美驿  李翔 《今传媒》2014,(8):106-107
2013年新年伊始,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两档真人秀节目在短短数月中迅速走红;此外分别引进荷兰与德国明星跳水节目模式的《中国星跳跃》与《星跳水立方》同样也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节目效果虽然褒贬不一,但是明星真人秀节目成为当前热议的节目类型却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明星真人秀愈演愈烈,《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爸爸回来了》《花儿与少年》《爱在囧途》等明星真人秀相继涌现,夺人眼球。本文梳理了中国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经历的发展脉络,探究了国内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创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张彦会 《新闻世界》2013,(12):36-37
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近几年,新一轮的形态各异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在各大荧屏之上。《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是2013年两档明星真人秀跳水类节目,在延续"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又增加新的元素,"身体消费"现象一时成为荧屏上的热议话题。本文对消费文化视域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身体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