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林语堂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的时候,他的英文课从来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采用的是"相面打分".每当学期结束前,要评定学生的成绩了,他便坐在讲台上,拿一本学生名册,轮流唱名,唱到的学生依次站起,他则像一个相面先生一样,略微朝站起的学生一看,就定下分数.  相似文献   

2.
相面打分     
林语堂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教师的时候,他的英文课从来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采用的是"相面打分".每当学期结束前,要评定学生的成绩了,他便坐在讲台上,拿一本学生名册,轮流唱名,唱到的学生依次站起,他则像一个相面先生一样,略微朝站起的学生一看,就定下分数.难得有几位他吃不准时,便请学生到讲台前,略为谈上几句,测知端详,然后定分.他的记性特好,一个班的学生,几节课下来,他便能直呼其名了.在平时上课时,他随时让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未及期末,每位学生的学力和程度,他已心中有数.据他的学生们回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公正程度,远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同学们心中无不服帖.  相似文献   

3.
据记载:著名作家林语堂在东吴大学上英文课时,采用的是“相面打分”。他的英文课从来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每当学期结束前,他便坐在讲台上,拿一本学生名册,按顺序唱名,唱到的学生依次站起,他则像一个相面先生一样,略为朝站起的学生一看,就定下分数。难得有几位他吃不准时。便请学生到讲台前,略为谈上几句,测知端详,然后定分。他说过:“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不认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也不肯。”于是,他反其道而行之。他的记性特好,一个班的学生,几节课下来,他便能直呼其名了。平时上课,他随时让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未及期末,每位学生的学力和程度,他已心中有数。这就是他敢于“相面打分”的秘诀。据学生们回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公正程度。远远超过笔试命题计分,同学们心中无不服贴。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讲台上的幽默大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有一种绝活,就是“相面打分”。他的英课从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每当学期结束前,要评定学生的成绩了,他便坐在讲台上,拿一本学生名册,轮流唱名,唱到的学生依次站起,他则像一个相面先生一样,略为朝站起的学生一相,就定下分数。难得有几位他吃不准,心中没十分把握,便请他们到讲台前,略为谈上几句,他便测知端详,然后定分。  相似文献   

5.
陈勇 《成才之路》2012,(5):99-I0016
正林语堂在考试上有一项绝招,就是以"相面打分",他所教的英文课程,从来不举行考试,每当学期结束前,要评定学生成绩,他便坐在讲台上,拿出学生名册,一一唱名,被点到的学生,依次站起,他如相面先生一般,略向站起的学生,看了一看,便定下分数。他对着没有十分把握的学生,就请对方到讲台前,略微谈上几句,然后定分。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的英文课从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每当学期结束前,要评定学生的成绩了,他便坐在讲台上,拿一本学生名册,轮流唱名,被唱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他则像一个相面先生一样,略为朝站起的学生一相,就定下分数了.  相似文献   

7.
在东吴大学,林语堂的英文课从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每学期结束前,要评定学生的成绩了,他便坐在讲台上,拿一本学生名册,轮流唱名,被唱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他则像一个相面先生一样,略为朝站起的学生一相,就定下分数了。  相似文献   

8.
相面打分     
林语堂“相面打分”曾传为佳话,他的秘诀在于平时对学生有非常透彻的了解。诚然,我们不可能给学生“相面打分”,但我们必须具有能给学生“相面打分”的那份底气……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在东吴大学法学院教英文课时,从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每当学期结束前,要评定学生的成绩了,他便坐在讲台上,拿一本学生名册,轮流唱名,请唱到的学生依次站  相似文献   

10.
那一年初为人师的我,凭着旺盛的精力和比较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登上了一所乡村初级中学的讲台。不久,我的教学便赢得了师生的好评。可是有一天发生的事却使我至今难以忘怀。那一天是一堂物理实验课,或许是备课准备充分,很有自信吧,我显得特别有精神。一踏进教室,班长喊“起立”后,同学们几乎全都齐刷刷地站了起来,惟独有一个学生没有站起。我顿时火冒三丈,眼睛紧盯着那个座位,同学们紧随着我的目光看着那个同学。那个学生显得有点慌乱,他的眼睛在极力躲闪。我问:“你为什么不站起?”他嗫嚅着说:“我……我……”“不愿站就出…  相似文献   

11.
心灵无尘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公开课,一位很年轻的“青岛市教学能手”上公开课时,看到讲台桌面上有粉尘,便轻轻走下讲台,背对着学生用嘴把粉尘吹向里边,然后微笑着开始上课。他课上讲的什么内容,我早已经忘记了,但是他“背对着学生用嘴把粉尘吹向里边”这个细微的情节我却深深地铭记。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一节课——请吃长生果林语堂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的时候,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望眼欲穿。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里的东西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的。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相似文献   

13.
[教例] 在教学二年级《校园里的画》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写这课的生字“救”时,总爱漏掉“求”字右上角的一点。纠错时,我请学生们观察老师写字,我故意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错字“(?)”,顿时,一双双小手不约而同举得老高,性急的学生情不自禁惊呼起来: “老师,你掉了一点!”我假装糊涂地瞪大眼睛看着错字,学生们看着我傻傻的不明真相,恨不得马上跑上讲台帮助我这个笨老师。我把一枝红粉笔递给了其中的一个学生,并请他到讲台前来说明缘由,只见他飞快地跑上讲台,用我给他的红色粉笔在写错的  相似文献   

14.
学校组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执教者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年轻教师。这位教师将整节课安排地很紧凑,时间观念很强。在他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发奖的环节,要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发给奖品——粘贴画,这位教师课前己将粘贴画贴在了黑板一角,每逢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便淡淡地说:“喜欢哪一张?到讲台上随便揭一张吧。”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学生便低着头默默地到讲台前随手撕下一张画,顺手放进抽屉洞里,其他学生继续回答问题。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得奖者面无喜色,其他学生毫无羡慕之情。  相似文献   

15.
机遇     
一位先生宴请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女士,当时,林语堂也在被宴请之列。席间,赛珍珠当着中国作家的面说:“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国出版界印行?本人愿意推荐。”在座的人当时以为这只是一种敷衍说词而已,未予在意。惟独林语堂当场一口答应,回去后用了两天时间,搜集他发表在中国的英文小品,整理后送给赛珍珠,请她予以斧正。赛珍珠对林语堂的印象颇佳,于是日后便全力帮助林语堂获得了事业上一的成功。据说,当时宴席上的客人有吴经熊、温源宁等文人学士,其英文方面的造诣,都不在林语堂之下,倘若他们也能像林语堂一样认真,及时将自己的作品送给赛珍珠,…  相似文献   

16.
有感于口语交际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十分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一、课前五分钟活动所谓“课前五分钟活动”,就是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按学号顺序让一位学生上讲台,依照教师指定的话题在规定的三分钟时间内完成口头表述,其他学生给予评议记分,  相似文献   

17.
妙语圆桌     
作者是我语言学家、作家林语堂在轮船上散步时,看见一个英国人正在读一本英文书《生活的艺术》,便驻足瞧着那个英国人。英国人看他土里土气,不像一个读书人,便说:“有什么好看的,你能读懂英文吗?”林语堂缓缓地说:“也许还看得懂,因为你看的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我。”妙语林肯的命令林肯在美国黑鹰战役期间,曾被任命为军队的一名连长。一次上级命令他带领士兵追击敌人,当到达一条小河边时,河上没有桥,士兵要徒步涉水,但他不知道下什么命令,此时,他灵机一动,高声喊道:“全连解散,5分钟以后在河对岸集合!”妙语圆桌观察力德国著名内科医生约翰·…  相似文献   

18.
作者是我     
语言学家、作家林语堂在轮船上散步时,看见一个英国人正在读一本英文书《生活的艺术》,便驻足瞧着那个英国人。英国人看他土里土气,不像一个读书人,便说:“有什么好看的,你  相似文献   

19.
可爱的错误     
郭姜燕 《师道》2006,(12):33-33
学校文学社活动时,突然有学生报告:“讲台上的五毛钱不见了!”我看了一下,前一天有一个学生拾到一枚五毛的硬币,当时因未找到失主,我便顺手把钱放在讲台上,现在果然没了。马上有学生反映:“智宇的盒子里有五毛钱,跟讲台上的一模一样。”智宇立刻大声反驳说:“我有五毛钱怎么了?  相似文献   

20.
哈哈笑     
注意安全放学前,老师吩咐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说完,便夹着书本向教室门口走去。突然,他被讲台上的小凳子绊了一下,差点跌倒。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请注意安全!” (文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