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的相异构想及其转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异构想是科学概念获得的主要障碍之一,转变相异构想是概念教学的关键。阐述相异构想的特点及影响转变的因素,提出转变相异构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研究者把人们头脑中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通称为“相异构想”,相当于前概念中的错误概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就是一种由相异构想向科学概念转变的过程。但是学生关于科学世界的观念和理论是不容易改变的,它们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不理解”,而是“不同的理解”,它们常常与学习者大量的直觉经验和信念联系在一起,根植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中,学习者常常对它们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3.
相异构想(alternative conceptions)指的是学生头脑中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成分,既包括对科学概念完全错误的理解,也包括片面的、不精确的理解。相异构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导致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电化学知识是化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在高  相似文献   

4.
运用不同传感器促进学生化学概念建构的实验表明,通过pH或电导率进行曲线表征,学生在实验前总会存在各种相异构想.以手持技术作为认知脚手架进行实验,促进曲线表象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相异构想的转变.运用不同的传感器对学生的概念建构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使用手持技术学习可以建构更有意义的化学概念,并能结合图像思考和探究过程变量变化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效地联系各种表征(宏观-符号-微观-曲线),形成“中和反应”概念的“图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弄清学生的相异构想,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传感器进行概念表征.  相似文献   

5.
学生相异构想的产生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正确把握相异构想的评估与调正策略的实施,引导学生调正相异构想,使之与科学概念相一致,从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前概念,具有广泛性、差异性、隐蔽性、顽固性等特点。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严重阻碍学生的科学概念的构建。在教学中可通过前测题探明学生的前概念情况,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矫治相异构想,建立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7.
牛顿力学在中学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这部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影响到力学其他部分知识及后续课程的学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平邑一中的136名学生进行了牛顿力学概念相异构想的调查统计.分析了学生存在的相异构想、相异构想的特点和成因,并且提出了转变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初中是理科分科教学的开始,概念转化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有重大影响。本文从科学本质出发,提出"前概念"是学生理科学习的起点,转变"相异构想"是理科教学的难点,通过对概念转化过程的研究,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进行有效的概念转化,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探查中学生化学“相异构想”现状及转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化学前概念是化学学习的良好基础,而对化学现象、过程等的片面或错误理解所产生的相异构想会成为化学学习的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影响对化学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甚至歪曲新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在对中学生化学相异构想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促进学生相异构想转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语言”,是反映化学世界中物质及物质之间关系的符号系统.掌握化学用语对学好化学起着重要作用.相异构想是指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与该学习阶段需要达到的科学认识不一致的理解.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存在相当普遍的相异构想.化学用语是化学概念的符号化.学生在学习化学用语过程中也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相异构想.对学习化学用语过程中的相异构想进行诊断及转换有助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概念转变是科学概念学习的关键。概念转变的研究是与人们对学生错误的日常概念的关注相联系的。分析了概念转变的涵义和模型,讨论了学生化学相异构想的来源,并提出了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团体测查及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初三学生在正式学习化学知识前已有的部分前概念及其在正规概念学习过程的发展变化,初步分析了概念转变难易的原因,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发现由于日常生活现象的影响等原因所导致的相异构想是容易转变的,而由于机械学习对概念不能灵活运用的原因所导致的相异构想是不容易转变的,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相异构想"是指学生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由日常生活和个人经验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偏离科学现象与本质的感性认识,或偏离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  相似文献   

14.
露森 《学苑教育》2012,(17):52-53
“浮力”是科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学习了“浮力”之后,对“浮力”的偏面认识、错误认识还依旧存在。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并列举学生存在的有关浮力的“相异构想”,分析有关浮力“相异构想”的原因,进行针对“浮力”典型“相异构想”的教学设计,从而有效、有质纠正典型“相异构想”,建构“浮力”概念及知识框架,达到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于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称为相导构想。面对学生的相异构想,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必须提前预设,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减轻小学数学教学中相异构想对学生学习的干扰,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习地理概念之前,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种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形成的概念一般称之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这些前概念中有些是对客观世界的朴素观念,更多的则是与科学概念相悖的相异构想,或称错误概念[1]。在地理教学中,同样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相异构想。例如,学生认为太阳光最强时,气温最高,因此一天中正午12时气温最高;降水就等于降雨;北京时间是指北京的地方时,等等。研究发现[2],学生头脑中的相异构想不但会妨碍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新的错误概念。因…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对于某些知识点,不管老师如何强调,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学生都会出错,甚至“屡教不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及由此产生的“相异构想”的干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种“相异构想”对于他们学习是一种很大的障碍,正确了解“相异构想”形成原因和特点,充分认识它在学习过程中的干扰作用,找出解决这种干扰的有效办法,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一、相异构想及其特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一些从事课程教学研究的学者,先后对学生的前科学知…  相似文献   

18.
干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就高中学生形成相异构想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学习科学概念和规律带来的困难以及高中生物教学中纠正学生相异构想应采取的方法进行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习知识时存在相关的"相异构想"是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形成教学低效率的原因之一.本文就高中学生形成相异构想的原因、对学习科学概念和规律带来的困难以及高中化学教学应采取的策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则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就难以形成科学概念。本文从物理前概念(物理概念的相异构想)的成因及对物理学习的影响入手,着重探讨了中学物理教学中前概念转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