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小说与戏曲乃"姊妹"文学艺术,文学史上,戏曲故事每被采纳编成古典小说,古典小说也常被改编成戏曲.唐代剑侠小说袁郊<红线>、裴铡<昆仑奴>被明代戏曲家梁辰鱼、梅鼎祚改写成杂剧<红线女>、<昆仑奴>,基于两位戏曲家创作动机、剧作技巧、风格笔触的异或同,原来小说在改编后,剑侠在不同文学载体中,绽放出令人惊喜的"异色";脱胎自剑侠小说的杂剧,或因袭唐传奇的斐然文采,也别具一种诗剧美.  相似文献   

2.
明代产生的一折短剧,不同于万历年间开始刻印的<乐府菁华>、<摘锦奇音>等选编的折子戏.一折短剧,是独立的戏曲样式.一折短剧的出现,与必要的社会文化氛围密不可分,同时它又是戏曲艺术传统纵向发展与时代风尚、社会思潮等横断面相交叉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窦娥冤>被誉为"元曲悲剧的第一杰作",对后世的戏曲艺术影响很大,被改编为各种地方戏曲上演,京剧<六月雪>便是其中之一.<六月雪>对<窦娥冤>从情节到人物等方面都作了大幅度的改编,然而改编后的作品将原剧情节的传奇性、浓厚的悲剧意蕴、窦娥这个感人的艺术形象、对社会的批判力度等这些使<窦娥冤>之所以成为剧坛经典的因素消解殆尽,从而把一部剧坛经典消解为一个平淡无奇的庸俗的大团圆故事.  相似文献   

4.
胡瑜 《文教资料》2009,(18):167-169
对于近代戏曲家谈小莲的相关情况,当前的研究者所知甚少.除了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了其已佚失的<孝娥记>传奇外,阿英、王学钧、左鹏军曾简单介绍谈小莲创作的报章体戏曲作品<风月空>和<烈士蹈海>.然而,创作<孝娥记>与创作<风月空>、<烈士蹈海>的谈小莲,在前列学者的论述中似乎互不关联.判若两人.且存在对于"白云词人"是否确系谈小莲的争议.本文通过考证,确定创作<孝娥记>与<风月空>、<烈士蹈海>的谈小莲实为一人,而"白云词人"即为谈小莲的别号.  相似文献   

5.
梁祝故事属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完全可能无中生有,并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加工改造,其流传过程也就是创作和加工的过程.南北朝至唐的现存文献未见有言及梁祝事者,旧传<金楼子>、<宣室志>有相关记载之说不足为信.由<五代史补>关于李涛歇后诗的纪事中言及"梁山(伯)"的记载可推断五代时已有关于梁祝的传说.梁祝故事在宋代开始流行,并见诸诗词当中,在元明清时期经后人不断加工演绎,于元曲、传奇当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6.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身,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泛美化"的特征.但究其本源,王国维在<戏曲考源>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即由演员当众扮演角色来表演故事.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也提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所以,登场敷演,是戏剧艺术的最基本特质,没有舞台表演的第二度创作,戏曲艺术的美也不能被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戏曲舞台表演便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且在表演中渗透了一定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戏曲文献是戏曲研究的对象,也为之提供有力的论证,它促进了戏曲理论的发展,也保存了戏曲史的发展过程.而王骥德的<曲律>则权衡各流派之得失,兼取众长,独出己见,是明代戏曲批评理论的集大成者,这部著作与吕天成的<曲品>堪称当时曲苑之双璧.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艺术总结,犹如百川归海,它接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古典戏曲对<红楼梦>的影响入手,探索戏曲与小说的关系,并通过探析<红楼梦>在人物出场、情节处理、场景安排、人物活动等方面对戏曲艺术手法的借鉴,更加微观地欣赏文学大师曹雪芹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9.
<群音类选>是明代万历年间戏曲家胡文焕编选的一部综合剧曲与散曲、昆腔与诸腔、南曲与北曲、传奇与杂剧的明代戏曲选本,其内容之丰富、体制之宏大,居现存万历戏剧选本之首.本文仪拟对其中所收的孤本剧曲<王昭君和番>进行考释,欲窥戏曲体例和剧目演变的脉络和戏曲发展史的一些现象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明代诸多<西厢记>评论者当中,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能独出机杼,从<西厢记>创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韵律问题及其艺术得失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乐府之难""特其剩技耳"以及"若<西厢>""终是肉胜于骨"的理论观点.深入剖析沈德符"<西厢>评"的相关观点,对于今人全面认识与客观评价<西厢记>一剧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的思想内容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其主题思想的开掘深度,以及艺术手法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有机结合,都别具一格.笔者从"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评论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论述了<长恨歌>的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另外,文章还从文艺作品的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两方面,论述了<长恨歌>中所表现出的作者对李、杨爱情的态度.最后,进一步肯定了作品的无限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卢劲波 《文教资料》2009,(25):92-94
胡应麟不仅以<诗薮>著称,而且以一个艺术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在戏曲批评方面提出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戏曲理论的真知灼见:舞台演出的和谐美、剧本创作的"谬悠其事"说及案头文学"工"之美.这是对传统曲学的大突破.其戏曲审美观念为我国戏曲批评的转型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初读"不知其味 师:今天我们来阅读一部80多万字的作品里的500字的小片段,它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生:<西游记>!<西游记>里的片段! 师:看业,大家对<西游记>这部作品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即将阅读的这个片段,你们一定更熟悉--<偷吃人参果>.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是非常优秀的文字艺术,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就其艺术成就而言,也得到历代大家的高度赞赏.而<世说新培>"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品在叙事上的留白艺术.<世说新语>的留白艺术不仅体现了一种厚重大气的文学创作态度,也提供了一种健康美好的文学鉴赏境界.  相似文献   

15.
日本江户时期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卷四<蛇之淫>"翻案"于中国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但文中又明显地具有很多改写创新的成分.上田秋成正是通过背景更换、道具换用、内容更改等方法,赋予其作品日本本土化的内涵,使得作品整体上融入日本的社会风情,流露出浓郁的日本社会生活气息,从而形成其"翻案小说"的日本"国风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因此,在宋玉作品真伪的研究中,三篇赋的承继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有人认为宋玉的两篇赋是后人抄袭<美人赋>的伪托之作,更有人认为司马相如<美人赋>是模仿宋玉两篇赋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详细地分析研究了这三篇赋的结构、内容、艺术表现、文化环境和散文赋体的"借用"、"模拟"现象,认为<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在艺术上较之<美人赋>显得稚嫩,在文化信息方面符合战国末期的文化环境,应当是宋玉的作品;<美人赋>较之宋玉的两篇赋在艺术上更为成熟,在文化方面符合西汉的文化环境,应当是晚于宋玉时代的作品;<美人赋>与宋玉两篇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是散文赋体创作中"借用"、"模拟"现象的具体反映,司马相如"模拟"和"借用"宋玉赋创作<美人赋>,是赋家创作中的正常的不必惊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明代杰出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徐渭在戏曲方面的成就更加卓著.徐渭的戏曲理论和戏曲创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的戏曲美学思想以"本色"论为核心,为戏曲创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促进了晚明戏曲理论研究的发展;他创作的杂剧《四声猿)则成功地实现了他的理论主张,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貌展现于明代剧坛,掀起了明代杂剧创作的高潮.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传统音乐题材的一般特点 中国的传统音乐中,标题作品占绝大部分,声乐作品亦如此,器乐作品更是这样.从标题来看,虽然在这些器乐作品中也有一部分带有叙事性的色彩,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但是绝大部分作品则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像<平湖秋月>、<潇湘水云>、<出水莲>等等.这个现象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乃至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特点:崇尚自然,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9.
干宝的<搜神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于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后世小说与戏曲的影响更大.文章主要从<搜神记>对晋代以后志怪小说的影响,对唐宋传奇、宋元话本及明代拟话本的影响,对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清代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的影响,对后世戏曲的影响等方面,略做阐述.  相似文献   

20.
<娇红记>是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是十大古典戏曲悲剧之一.但因为种种原因,对它的研究却迟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试着从<娇红记>的本事、思想、人物、结构及其与其他作品的比较、评价等六个方面来对80年代以来的<娇红记>研究现状作个简单的综述.以便在此基础上作出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