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重点讲词析句重联系以情促读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宫爱萍《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评述哈尔滨市继红小学青年教师宫爱萍,在省小学语文第二届“最佳教师”评选会上讲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一举摘取了“最佳教师”的桂冠。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3课《狼牙山五壮士》。...  相似文献   

2.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中的师生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理论概念抽象,对于技校生来说难以理解。为了使学生熟识和掌握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教师应组织学生做好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这门课的实验。笔者在实验教学中注重教师的“导”,学生的“示范”、“动手”,教师的“评、析、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情本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内化的过程.其本质属性是“知能情并行”。此模式以课前析情、情境激情、探究导情和评价促情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为抓手,力争构建高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和升华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创新教学”以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为依据,大胆进行语文课程改革,创设了“教材析读课”“语文知识课”“写作实践课”“学习指导课”“佳作赏析课”“创新学习课”“个性特长课”“社会实践课”等8种相辅相成、极具互动效应的全新课程模式。实验将原有的600余节语文课(以3年制初高中课时计算)压缩为300余课时(含“教材析读课”和“创新学习课”),用其余的课时开设了其他6种课程。课程的设置在形式上突出了“序列性”“全面性”“开放性”,在内容上突出了“智能性”“实践性”“创造性”,在课程教学方法上突出了…  相似文献   

5.
在执教《黄山奇石》一课中,我从以下四方面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做了一些探索。首先是初读。要求学生标出自然段中句子的序号;同时,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其次是解词。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尤其”的意思,用造句的方式体会重点词语“好像”的意思,用图片、简笔画等直接解释“陡峭”“翻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借助工具书,弄懂“仙人”等词语的意思。三是析句。分析句子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环节,也是指导学生自读会读的基础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句子的方法、程序。如指导学生分析第二自然段时,要学生明确这…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之所以为语文课,在于“语”、“文”也。如果一堂语文课只让学生了解了内容,明白了道理,然后朗读一番,喊几句口号,这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人文性强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感受情的基础上,找到这情的源头——语言文字中去。让学生在品词析句、感受言语形式的特殊中来进一步加强情的落实,升华情的感受,这就是我听了《将心比心》一课的一点想法,“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这“温暖”应来自带有温度的“言语”。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赖于建立良好的阅读教学模式.本文以“板块教学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以高中课文《定风波》为案例,运用诗歌教学的一般方法——“读文、析情、探法”,来探讨高中语文新授课有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课标·教材·学情】 高中课标强调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9.
“大旨谈情”是曹雪芹予以《红楼梦》的主旨,但非仅谈“情”而已,“意”在“情”中,“情”中有“意”。作者赋予全书“情”的化身竟然是谜一样的秦可卿,致使“红楼”之情扑朔迷离,尽显人性之复杂,构设红楼“遍披华林”的悲壮基调,也是中国文士永恒的“困惑”与“焦虑”,充满民族文化的历史厚重感。曹雪芹寄予秦可卿的形象特质与价值,就在于其“无可云证”的“一把辛酸泪”悲情推演的点位钩织。以《红楼梦》文本与脂评为依据,论析秦可卿不同的符号性角色,解读“可卿”之情与谜及其与《红楼梦》主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理解是表情歌唱的前提。所以每堂音乐课,都要求老师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查找有关资料,分析作品的背景、结构、调式、风格等,挖掘歌曲的感情因素,做到备课时体会作品的情,范唱时唱出作品的情,让学生们感受到作品的情,找到歌曲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讲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财经困难,投机商人乘机兴风作浪,他们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有的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使物价暴涨”。课小字部分内容也进行了说明。但是,教材并没有进一步分析、揭示物价暴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教学中学生就提出过疑问:新中国已诞生,怎么还会出现物价暴涨现象。他们觉得很难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本就作一浅析,以供理解教材之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 :1 了解美文的特点 ;2 学一点新颖的语言。课时安排 :1 课时 :一节课。 2 课型 :说读课预习要求 :1 结合习题一 ,熟读课文。 2 划出文中蕴含哲理的句子大体安排 :本课分为三个教学板块 :1 析课题 ;2 品美言 ;3 说哲理。第一教学板块 :析课题1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并要求大家说说理解课题应抓住哪些字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 ,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肯定是都会抓住“好”字来说 ,而“也”容易忽视。总结学生的回答 ,既要突出“好” ,也要突出“也”。2 读课文 ,说说“夏天是好天气”“好”在何处 ?你可以脱离日常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流,以往所作的研究有许多错失处,对之重新作一番新视维的彻照和阐析,加深对魏晋人物精神内涵的理解。《世说新语》中的“七贤”与“八达”既有深情的“殉美”者,又有伪情的“秀丑”者。  相似文献   

14.
顾舟 《山东教育》2010,(5):36-36
一、以“师情”牵引“生情” 首先,教师讲课时,其感情不能与文本中的情感有很大距离,起码要接近,只有当书中情、教师情产生“两情共振”,才能与学生情产生“三情共鸣”,这样才能创造课堂最佳气氛。其次,教师讲课时,要精神焕发、兴致勃勃、情绪高昂、热情满腔。上记叙文一类的课,像动人的艺术家;上说明文一类的课,像严谨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说明“读”的有效性。学生只要把课读熟读透,课中的知、情、意、景就会随“读”潜入心。但弱智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的缺陷,读的能力较差,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低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讲究教学技巧,把“读”的训练搞得扎扎实实,让学生带着兴趣读,带着思想情感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在读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复习课上的“探究”活动如何开展,怎样“探”?“探”什么?本文总结了几种“析课”探究方法,通过导析、归析、辨析、剖析等教学活动,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两课”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又居主要地位,为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提高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实效。本分析了考试改革对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改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加强“双基”,培养能力,提高复习效益,改革复习课的教学方法已成为高三数学老师教研工作的一项主要课题。笔者从优化复习课课堂结构入手,进行了“程序教学法”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归纳如下,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所谓“程序教学”法,就是将一堂复习课设计为如下四个程序进行教学:现分述如下: 程序一 设疑辩析、巩固概念 这一程序,旨在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弄清每个知识点。因学生对所复习内容已有了第一次学习的经历,无论理解程度如何,总认为自己知道。若仍按讲授新课的方法教学,势必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设疑辩析的方法,即是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问题组,让学生辩析,这样,一方面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专题训练是高三第二轮复习的重点。尝试以一节高三第二轮复习的说明文阅读理解讲析课为例,采用学生合作的习题讲析方式,探讨习题讲析课的课堂步骤、学习效果,以求提高体裁类语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古诗文承载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象丰富、意境悠远、情感浓烈。聚焦“雨”象,探寻“雨”境,感悟“雨”情,梳理“文化自信”形成之线索。循“雨”,析意象,从读懂到陶醉,到吟诵,到创作;由初步的文化参与发展为文化理解,形成文化积淀,最终建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