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9,(3):25-31
目前,深度学习和知识迁移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但关于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很少。为探究致力于知识迁移的深度学习,文章首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知识迁移的阻隔;接着,文章详细梳理了知识迁移的内在逻辑:学习者必须在联结大脑与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理解性学习、激活记忆中的知识、反思与批判性思维、提取与应用知识,最终才能顺利地实现知识迁移;然后,文章阐释了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之间的关系;最后,文章以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之间的指向关系为依据,深刻剖析了致力于知识迁移的深度学习的路径。探究致力于知识迁移的深度学习,可以推动深度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进一步融合,并为互联网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深度学习提倡主动性、批判性的有意义学习,表达了一种对学习本质的认识,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在真实社会情景和复杂技术环境中更加注重批判性地学习和反思,通过深度加工知识信息、深度理解复杂概念、深度掌握内在含义,主动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有效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中以解决复杂问题,最终促进全面学习目标的达成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深度学习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和丰厚的理论基础。本文在阐述深度学习概念内涵并比较其与浅层学习的差异基础上提出深度学习的若干重要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理论对深度学习的解释和影响,以及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对深度学习引导与调节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17,(4):59-67
研究旨在一般意义上回答我国为何需要开展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的研究,深度学习"深"在何处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这三个问题。研究发现:21世纪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生非参与和不专注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学生浅层学习和简单学习所引发的不良结果是开展深度学习的主要原因;深度学习主要体现在学生培养目标、思维水平与多维投入上。要发展学生深度学习,我们应该致力于合理的目标设计、转化师生的迷失概念、设计深度学习课堂评价任务、关注深度学习结果评价。  相似文献   

4.
学习者通过深度学习能够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以实现知识在不同情境下的迁移应用。影响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合作学习、学习环境、学习反思5个方面。通过构建在线学习深度学习影响因素模型,发现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反思与深度学习的知识迁移显著正相关;合作学习对深度学习的知识迁移无显著影响,对能力培养有显著影响;学习投入对能力培养无显著影响。因此,可以从合理设置合作学习项目,提问和作业提交环节注重提升学习者反思能力设计,改善平台学习环境建设3个方面来提升在线学习中学习者深度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深度教师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现实中浅层专业学习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因此迫切要求教师专业学习深度化,即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教师浅层学习问题集中体现为学习逻辑缺陷、学习历史萎缩与学习风格受蔽。全人学习是教师专业学习深度化新路径,具体包括主题生成、主线延伸与主义形成三部曲,主题生成注重教师深度专业学习的逻辑力量,主线延伸侧重教师深度专业学习的历史表征,主义形成强调教师深度专业学习的范式表达。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育转型目标的核心素养应和了学习学术教育理念的新境界,开启了致力于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新思路。学习科学对深度学习的无限探索触碰了教学理念与课堂结构的敏感神经,核心素养催生了深度学习的内涵重构,学习学术奠基了深度学习的模式变革,最终缔造了核心素养与学习学术得以实现的完美路径。同时,也为破解核心素养、学习学术与深度学习如何与学生的课堂学习达到共生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正>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回归人本性的学习方式。为了改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碎片化、程式化、形式化等浅层学习现象,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1.兴趣:信息技术深度学习的基点。兴趣是学生信息技术深度学习的动力。深度学习的发生,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给学生制造一种"惊奇"与"惊喜",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竞赛等引入教学  相似文献   

8.
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幼儿教师深度学习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支持功效,具体表现为能够通过专业引领,激发深度学习;情境创建,生成深度学习;协同合作,推动深度学习;问题驱动,达成深度学习。构建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幼儿教师深度学习模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该模型由参与者、共同愿景、赋权、合作共享、实践与反思等要素构成,具体包括提炼愿景、制作计划、营造文化、发展技能、推动变革以及评价反馈。幼儿教师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深度学习运行过程如下:首先,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学习需求为目标,并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景,引导其持续投入学习,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其次,构建平等互信的人际关系,促进自主深度学习;再次,建立依赖共生的文化氛围,保障深度学习;从次,以问题为驱动,形成创造性的深度学习成果;最后,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幼儿教师深度学习的始终,是深度学习能力形成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全球趋势与社会发展呼唤深度学习,教师更应该成为深度学习者.根据脑科学、心理学及教育学领域关于"深度学习"的已有研究,设计"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师深度学习现状调研问卷".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情况并不理想;移动终端的使用有弱化教师深度学习的倾向;高学历、教龄长的教师及城区教师在深度学习上表现更为优秀;教师对"深度学习"支持的需求更倾向于以案例、同伴分享的方式进行.基于"泛在"学习的新趋势,在"认识层面",教师要认识到"深度学习"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层面",学校要为教师"专注""精深"的工作与学习创造氛围,提供时间、空间,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深度学习指南,挖掘开发"深度学习"优势群体典型案例,帮助教师实现驾驭技术而不被技术奴役的深度学习,促进教师学习质量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学习科学重新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和规律,它与深度学习紧密相联。学习科学视阈的深度学习是学习者遵循学习原理,在学校场域中对以重要概念为核心的知识进行理解性和创新性学习的有效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的典型机制主要有生长机制、颉颃机制、建模机制、互动机制和表达机制等。深度学习需要全面引导,但关键是课程与教学的重建。深度学习在核心素养的培育、课程和教学的变革等方面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泛在学习环境以普适技术和无处不在的环境支撑,实现随时随地随心学习,极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碎片化、非线性化以及去中心化等特点也导致深度学习目标偏移,浅层学习泛滥。文章拟回应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深层学习这一时代诉求,对学习者深度学习空间进行场域解释。从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深度学习场域的建构基础与方法论分析给出生态系统场域解释,继而对生态系统中的场域支撑和保障追求进行详细探讨:以开放性问题促使学习有效发生,以个性化资源重建营造探索空间,以对话为特征开展实质交互,以元认知评价疏通探索之路,以深度示范为场域建构的重要保障,最终为实现沉浸式深度学习而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及成人网络学习处于浅层学习,他们的网络深层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文章首先简要给出了深层学习的一般过程;结合国内外高校的科研项目和技术工具的开发情况,介绍了网络环境下深层学习的研究进展及技术现状;借鉴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等学习技术手段,就如何改善网络学习的效果给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推动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是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文献述评、案例分析与课堂观察,以促进情感深度参与、行为深度参与和认知深度参与为目标建构了指向深度学习的"三维度十六方面"的混合式教学策略体系,并开展为期一个学期教学实证.随后,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分析法对学习态度数据、学习行为数据以及学习认知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变革,深度学习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表征。深度学习是高阶思维的认知重构过程,是深度参与的交往互动过程,也是积极投入的主体成长过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演进经历了接受学习、参与学习和创造学习三个阶段。从认知内容、学习动机和社会互动三个维度来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机制和发展价值是:从原理记忆到项目实践的认知内容高阶化,促进学生文化性发展;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的学习动机内化,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从主客体互动到实践共同体的社会交往深化,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基于此,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为:重视价值观引导和生涯规划、重构充满“获得感”的课程体系、创建学习实践共同体、打造智慧学习生态。  相似文献   

15.
在夯实学科知识的基础上,STEM教育以跨学科思维解决真实问题,注重反思迁移,为深度学习的实现提供可能。文章首先概述了STEM教育的特征,分析了STEM教育与深度学习的关系。接着,文章设计了深度学习的发生路线,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STEM教育的实施过程。随后,文章以STEM教育的实施过程为横坐标,以深度学习的发生路线为纵坐标,构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STEM教育模型。最后,文章以"抗震建筑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为例,从预热、酝酿、发生、成熟四个阶段阐释了指向深度学习的STEM教育模型的具体实施过程。文章的研究推动了深度学习与STEM教育的融合发展,可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程亮 《科教导刊》2021,(1):53-54,123
在线教育是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主要途径.然而,如何促进在线深度学习的发生是当前在线教育的一大难题.文章首先阐明了在线深度学习的内涵,审视了阻碍深度学习发生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以下教学策略以促进在线深度学习的发生:(1)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提升在线教学能力;(2)实施翻转教学,兼顾导学与助学;(3)创新在线学习活动,增强活动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深度学习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理念下的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它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尤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文章对灵活运用深度学习策略,挖掘学生英语学习潜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深度学习已成为促进学习者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学习不太深入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追求的目标。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学习者必须改变固有思维习惯,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会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发生。因此,基于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学习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在深入分析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内涵特征与实现过程基础上,提出实现深度学习的4个过程阶段,并提取批判性思维培养的7个核心过程要素。通过分析各核心过程要素特点和作用时机,将其融入深度学习4个过程阶段中,构建基于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学习活动模式,以期更好地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发生。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Facilitating students’ deep-strategy behaviors and positive learning performances of science inquiry is an important and challenging educational issue. In this study, a contextual science inquiry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developing a 3D experiential game to cope with this problem.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the game on students’ science learning approaches, learning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olving awareness as well as the learning behavioral patterns of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achievements, a quasi-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geoscience course. The participants were two classes of sixth graders. One class w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o learned with the 3D experiential game, and the other was the control group who learn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approac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learning with the 3D experiential gaming system showed better learning achievements, problem-solving tendency, deep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deep learning motive than those who learn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approach. Moreover, the higher-achievement students showed more behavioral patterns of deep learning strategies than the lower-achievement student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good reference for helping lower-achievement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earn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