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评弹在传播的区域范围上始终表现出非常鲜明的区域界定,与明清以来比较狭义的“江南”范畴大体相合。从社会变迁的长时段考察,可以发现,评弹所据以演出的评弹书目和开篇的发展,均契合了其所生长的时代环境。这当中,评弹书目和开篇的发展尤以江南中心的变迁为导向,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苏州书”到“上海书”、再到“文艺轻骑兵”,正是江南社会中心变迁的大势影响了评弹书目和开篇的发展方向和特色。  相似文献   

2.
摸书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裕。”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书,每天晚上协颂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相似文献   

3.
摸书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相似文献   

4.
一、“说书”与历史课 “说书”,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苏州评弹的俗称,是盛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曲艺。其传统书目大多为历史演义,如《三国》、《隋唐》、《岳传》等,听众几乎遍布全国。它以轻便灵活的形式、生动传神的说表、引人入胜的内容,博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说书的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书记》篇作为“论文叙笔”之末,包括“书”“记”在内等二十六种文体。其中“书”的范畴,“书用识哉”泛指公书笔札,这是由“书”体本身的行为功能,及政务应用文体本身的发展所决定的。而“书”的内涵,“书者,舒也”,则是指代书信,是刘勰对于书信体本身特点的归纳。刘勰对“书”有广义和狭义的释名,以此对《书记》篇中“书”的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6.
《越绝书》是一部记述古代吴越地区的重要典籍,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异称和相关书名,如《越绝》《越绝记》《越纽录》《越记》等。其中,《越绝记》《越记》《越纪》和《越绝书》是同书异名的关系,但后两种只存在于隋以前的古籍资料中;《越绝》《越传》《越地传》《伍子胥书》为《越绝书》一部分的称谓;《富中越绝书》《越录》为误传书名;《越纽录》《越书》与《越绝书》不相关,二者为两部典籍。关于《越绝书》的书名,“越”即“国之氏”,越国的简称;“绝”字目前有三说,即“奇绝”“断绝”“记录、记载”,但由于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前,笔者倾向于遵从“诸说皆通”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摸书 这位名叫莫拉的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扫视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相似文献   

8.
女书时代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女书发现以来,关于女书的时代和历史渊源一直众说纷云。有人说它是先秦六国古文字的孑遗;有人说它是由甲骨文字演变而来;有人说它与考古发现的刻划符号有渊源。这些说法将女书的产生期推到了秦统一中国之前,或者推到殷周时代,甚至于推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给女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妨碍对女书进行科学研究。下面从史志记载、女书内容、女书传承三个方面探讨女书的发生期、兴盛期和衰落期。  相似文献   

9.
近来在山西陵川发现的“书鼓砖雕”文化现象实际是一种国内特殊的曲艺文化民俗事象。这是一种将本地兴盛的说唱文学艺术与砖雕艺术互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民俗事象。从“书鼓砖雕”概念、陵川民居院落结构布局、陵川民居庙宇特点、建筑砖雕工艺及艺术特色、陵川书鼓砖雕墀头题材内容等诸方面对这一民俗事象进行剖析,可为进一步揭示这一民俗事象更深层的建筑关学价值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书的世界》是一个开放性的单元,在设计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紧紧围绕“书”精心设计了——“说书”、“借书”、“读书”、“分书”、“读名著”、“赠书”等一系列有效活动,让学生在“书的世界”里汲取“知识”,品味“精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析了传统评弹和某些古典小说中的“书外之书”--给原情节增添细节,插叙外加的故事情节--的现象,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与书有很多故事,其中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最深。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同桌有一本叫《中外名人故事》的书。她跟我说:“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中国和外国的名人是怎样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写得十分有趣,很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真想看那本书,于是我就向她借,但是她不肯。  相似文献   

13.
    
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相似文献   

14.
乱翻书     
雷抒雁  黄巧 《课外阅读》2006,(12):20-21
以吃饭喻读书,大抵不应错。人们不是总说书是精神食粮吗?既是吃饭,固然“舌之于味有同嗜也”,但更多的则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各人有各人的读法。从小学到大学,是人生的基本成长期。那种读书是强制性阅读,每每有惩罚跟在后边,考试是一根鞭子,轰羊一般,赶你从  相似文献   

15.
最早的书中书是《一千零一夜》,最经典的戏中戏是《哈姆雷特》,最有名的“故事套故事”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不知道是哪个游吟诗人狡猾又自鸣得意地想出了这一招,于是“故事套故事”就形成和促进了人类最早的噱头意识。有一本书,它把噱头贯彻到了底。这本书叫做《盲刺客》,是“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德伍德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角叫做艾丽丝,她的妹妹叫做劳伦,她们共同喜欢一个革命党似的男人,但姐姐最终选择嫁给一个有名望的医生,妹妹选择继续和革命党人交往,把他们之间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叫做《盲刺客》。姐姐最后发…  相似文献   

16.
郑州大学李小江主编、中南民族学院谢志民注译的《江永女书之谜》,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全书共录女文六万余字,意译之后,用国际音标注出方言语音,并作了许多注释,分上中下三册。洋洋大观,对研究女书似乎应该具有参考价值。但笔者发现,书中仅注释部分存在的重大谬误竟达160多条,确实令人吃惊. 目前,由于从事研究“女书”这种奇特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但能全面准确认识这种文字的则甚少。能识别《江永女书之谜》注释当中的谬误的人,当然就更少了。我是江永人,从小就接触这种文字,而且一直对这种文字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有责任对《江永女书之谜》的谬误加以评述,藉此区分真伪。现特分类举例并略加说  相似文献   

17.
“六书”说立足于小篆分析汉字构形,反映了汉字构造的法则,但也有诸多不足。“三书”说弥补了六书说的不足,提出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掌握“三书”说,重在准确理解假借,“三书”说所舍弃的转注实际上便是形声字中加注了音符。  相似文献   

18.
黔南书法家李慧君先生,书艺高卓,人格高尚,可谓“书兼三气,德高一方”。其书作有金石气,质朴古拙;有书卷气,温文尔雅;有闺阁气,娟秀柔婉,堪称贵州乃至中国书坛之一室。  相似文献   

19.
《书的世界》是一个开放性的单元,在设计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紧紧围绕“书”精心设计了———“说书”、“借书”、“读书”、“分书”、“读名著”、“赠书”等一系列有效活动,让学生在“书的世界”里汲取“知识”,品味“精彩”的世界。一、说书目标:激发学生读书兴趣;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课外阅读;渗透性识字。过程:1.分组交流。4人为一组,相互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包括书名、内容及最喜欢的片段。交流完后,将书举起向全班展示。2.小组选出发言人,介绍本组内最精彩的书。3.小结(注意树立爱看书的小榜样)。〔评析〕:这…  相似文献   

20.
《四书集注》中说:“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很难想像一个有学问、有涵养的人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林语堂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爱读书的人就是一个有品德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