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毅,台湾80年代“新浪潮运动”的新锐导演,他所导演的影片《玉卿嫂》、《我这样过了一生》、《我的爱》等片屡获大奖,杨惠姗则曾是人称“魔鬼身材、天使面孔的华美巨星。拍过124部电影,连续3年荣获金马、亚太影后。两人相会于人生事业的顶峰,却毅然决然要试着从零开始。经过13年的艰苦磨砺和发展,他们共同创办的琉璃工房终于站稳了中国现代琉璃艺术开拓者的位置。他们创作的琉璃作品已被包括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英国维多利亚及亚伯特博物馆在内的世界多个知名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2.
<正>落脚父辈生活过的地方我1953年在台湾出生,从小在台湾中坜的眷村长大,那里住的都是国民党上校以上的军官,邻居中有好几位是中将。我父亲朱鸿选,曾任国民党伞训处处长。1945至1946年间,曾担任过美军观察组的秘书(查资料好像没有到过上海)。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到台湾,从此和大陆的亲人们失去联系。到台湾后任屏东空降团团长,官至特种部队副司令。因为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军官,所以眷村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台湾综艺节目在大陆很多80后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故艺人高凌风曾经说过"大陆综艺至少落后台湾综艺二十年",这段话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是两岸电视人的共识。然而,在短短几年时间,两者之间已经悄然经历了一场身份互换。如今,不仅大陆观众不再苦苦等待网络更新《康熙来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这些曾经让观众痴迷的节目,就连台湾人也不为自己的综艺节目买单,因为他们有了更好的选择,就是《中国好声音》和《爸爸去哪儿》等等。台湾的综艺节目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本文就将探索现在台湾综艺节目的现状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屈万里读过高中,由于时局动荡,没有获得毕业证书。其“最高学历,只是在北平郁文学院肄业,用屈老师自己的说法:‘那是一所野鸡大学,我在那里挂单过一年’而已。”①但是,据刘兆祐介绍,他生前已出版著作21部,②另据刘兆桔《屈万里先生著述年表》统计,他所撰写的论文约230篇(420—447页)。屈万里1957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66年9月至1968年2月任台湾“中央图书馆”馆长;  相似文献   

5.
书架     
《出版广角》2013,(4):92-93
《慆慆不归:我在台湾40年》作者:于秀著版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年11月版定价:32.00元提要:1949年,近200万人随国民党拥进台湾,那一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建立新政权,而国民党则痛呼大陆沦陷。在迁往台湾的200万人中,有近一半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国军官兵,他们不曾想到这一去便是几十年的岁月沧桑、背井离乡。如今,他们自己,他们的后代、亲人——他们对台湾地区和大陆,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和期许……  相似文献   

6.
成舍我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民间报人,一生从事新闻事业,先后创办北平《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南京《民生报》,上海《立报》,重庆《世界日报》,香港《立报》,台湾《立报》等多家民营独立报纸,以及北平、桂林、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报刊实践家和新闻教育家。  相似文献   

7.
王心文 《档案天地》2010,(1):35-39,45
新中国刚成立初期.国民党特务在大陆活动猖獗。国民党保密局从台湾派遣“王牌杀手”封企曾密赴上海.执行“1243”行刺上海市长陈毅的任务。这项计划是由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亲自制订并经蒋介石逐字审核后予以批准,台湾方面认为此项计划“必能成功”,但是就在封企曾准备行动时,就被我公安机关破获.号称“王牌杀手”“杀人魔王”的封企曾最后伏法于上海龙华刑场……  相似文献   

8.
肖雪锋 《新闻知识》2007,(12):42-44
中国大陆电视娱乐节目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娱乐节目成为电视台获取收视率的主流节目,然而一直没有解决创新意识缺乏等问题。台湾电视娱乐节目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台湾娱乐节目极为盛行,且  相似文献   

9.
台港澳之窗     
中国大陆文学作品在台湾 中国大陆的文学作品,在台湾读者中普遍受到欢迎。一些有趣味的作品,在大陆一推出,很快就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 但是,台湾出版的大陆文学作品不是没有选择的,特别是那些有争议性的作品,出版的较多,而严肃的作品,则出版得较少。 从1987年到1995年底,从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同  相似文献   

10.
<正>新生从56岁开始,我从美国科罗拉多州来到上海——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那年,是1996年。1941年,我出生在西安,8岁时随父母来到上海,读过中西小学,至今我仍能说一口地道的上海话。1949年随大江大海般的人群迁徙到台湾,1986年迁居美国,人生走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又回到了上海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刚来上海时,我租房子,积蓄无几,一度还曾卖过水果。鲜有人知道,在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