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历代吟咏描述苏州城墙的诗文甚多,从中可以领略到二千五百多年前苏州古城墙的创建特色,即阖闾大城的规划建设是为了实现吴王阖闾兴霸成王的政治意图;伍子胥"象天法地"开设水陆城门各八座,不仅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而且八大城门水陆并用特色鲜明,形成苏州水乡古城秀美景色。  相似文献   

2.
苏州的城墙,是文献记载、遗存至今并仍在原址的中国最古老的城墙。据《吴越春秋》等古籍记载,苏州的城墙建于春秋之时。阖闾接位成为吴王之时,吴国的国都尚在梅里(今无锡梅村)。在阖闾与伍子胥的一次"与谋国政"的谈话中,伍子胥向阖闾提出了修筑国都城墙的建议。在听取伍子胥的相关论证、叙述后,阖闾欣然拍板说":寡人委计于子。"于是,伍子胥受命东去",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两千五百多年前,由于有了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阖闾大城,由此揭开苏州古城的历史序幕。在伍子胥所筑的八大城门中,胥门更富有悲壮的传奇色彩。帮助吴国由弱变强的总设计师伍子胥最终谏死并将头颅悬挂胥门上,令人悲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10,(7):26-28,123-127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閈不可以毋阖,宫垣关闭不可以不修。  相似文献   

5.
孙子,即孙武,字长聊。春秋末齐国人,与孔子同时。吴王阖闾(hh lu)经伍子胥(xu)的帮助得到王位,伍子胥推荐孙子为将。孙子献《孙子兵法》十三篇给吴王。阖闾读后大喜,抽出宫中180宫女,让孙子练兵给他看。孙子将这些宫女分为二队,发给每人一个戟(ji)(木杆金属头的兵器),  相似文献   

6.
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中心幼儿园座落在太湖之滨的阖闾古镇,是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胡埭镇社会发展的亮点。幼儿园成立于1987年10月,  相似文献   

7.
公元无零年     
从“公元1年”再上溯一年是“公元前1年”。“公元0年”是不存在的。这一事实几乎尽人皆知,却又经常为人们忽视。 1986年10月苏州举行了建城2500周年纪念活动。这座文化名城始建于春秋时代吴王阖闾元年,即公元前514年。所以,公元前1年为苏州建城513周年。再下一年,即公元1年。则为建城514年。由此可知,1986年实乃苏州建城2499周年。当初举行建城2500周年纪念活动,实在是超前了1年。这1年之误,就是因未顾及“公历纪年中不存在公元0年”而造成  相似文献   

8.
孙武练兵     
孙武本来是齐国人, 因为是著名的军事家,有人就把他推荐给吴王阖闾。吴王接见孙武,客气地问:“你的十三篇兵法我已经都看了,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勾践一、生平简介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吴王阖闾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军所败。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  相似文献   

10.
孙子练兵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统御军队)乎?”对曰:“可。”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  相似文献   

11.
元末明初遗民刘履编有<风雅翼>,取<文选>中的谢灵运诗,对前人训释进行删补,断以己意.刘履从理学观点出发,以诗歌本身为依据,发掘谢诗符合儒家道德伦理规范的思想情感,对谢灵运的心性人品多作肯定,这在谢灵运接受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从中可以窥见其诗学观点和遗民观念.  相似文献   

12.
吕祖谦是宋代著名学者、大理学家,吕祖谦和闽地、闽人及闽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与闽人交往密切,不仅和闽地的多位学者有师生之谊,更与朱熹是至交好友。吕祖谦开创的婺学(吕学)和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同是二程理学的分支,二者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相似文献   

13.
《光绪肃州新志》大约纂修于光绪五年至二十三年之间,仅以抄本存世,纂修者不详.该志保存了《乾隆重修肃州新志》之后清代很多史料,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嘉峪关市志办公室主持校注、中华书局出版的《肃州新志校注》校勘精审,注释详尽并多所发明,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相似文献   

14.
"性与天道"是宋明理学特别是北宋理学中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吕大临"性与天道"思想形成于美学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继承并超越了张载,并在"性与天道"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吕大临以"虚而诚"表达了"天道"无形而实有的特征,并在"性与天道一"的理论框架下,推演出"天道"下贯于"人性"也同样"虚而诚"。在分别阐述"天道"和"性"之后,吕大临又以"理义者,人心之所同然"来表达"性"与"天道"的贯通之意,最终使得儒家的大道精微之"理"落实到现实的"礼"之上。不难看出,吕大临在"性与天道"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罗家伦是民国时期致力发展边疆教育的教育界人士。他于1927—1935年主持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工作期间,组织创办了附属蒙藏学校,在包头、肃州、西宁、康定、大理等地各设了一所边疆分校。1943—1944年罗氏考察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边远省区期间,提出了许多发展西北教育的建议。这些活动和建议尽管是在国民政府高层的支持下开展和提出的,包含着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目的,但对于推动民国时期边疆教育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天发展西部边疆教育也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吕碧城行踪及通常文风参证《纽约病中七日记》,基本认定《纽约病中七日记》系吕碧城所作。文章概括这篇白话小说文风朴实,在美学上自觉追求平中见雅,不认同"《礼拜六》派"所代表的通俗化、娱乐化倾向,从中可见吕碧城的小说观乃至通俗文艺观,对学界认识吕碧城乃至近代文学转型都有其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柟是明中叶关中地区著名理学家,目前学术界对吕柟的研究,首先集中在吕柟的学派归属问题。一方面,吕柟师从薛埴的门人薛敬之,秉承了河东学派的思想内涵,悃幅无华,以躬行实践为主。另一方面,对“关学:关中之学”与“关学学派:张载所开创的学派”二者不同内涵的理解,自然影响到对吕柟所属学派的不同把握。但究其根本,从师承及其学术思想内涵来看,吕柟学术思想实质上是河东一派传承下来的程朱理学,不符合张载关学的特质,虽有关学学派的学风,但实属于河东学派。  相似文献   

18.
《众妙集》、《二妙集》乃赵师秀继踵《极玄集》而编的唐诗选本。《极玄集》以大历诗人为主;《二妙集》专选贾岛、姚合;《众妙集》主要是大历诗人和姚、贾诗派。三集所选诗作在体裁上,皆以五律为主;在题材上,皆冷淡政治时事,关注日常琐事;在情调和主题上,皆悲凉、凄苦,企慕隐逸、闲适;在表现手法上,皆少用典、多摹景;在风格上,皆以清幽闲雅为主。不同之处在于:五律之外,《极玄集》偏重五绝,《众妙集》与《二妙集》偏重七律;《极玄集》不排除情感激烈、表达直接的作品,《众妙集》与《二妙集》则以“词体和平,表达含蓄”为选录准则。这既显示了姚合《极玄集》与赵师秀《众妙集》、《二妙集》前后相承的关系,也体现了时代、个性等差异造成的编选者诗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