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 1 0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图如图 2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上口用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密封的烧杯中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按原教科…  相似文献   

2.
新编中师化学教材第一册(人教社1993 年11月第l版)实验1—7是将碘晶体密封在 玻璃管内,然后用酒精灯微热玻璃管的一端来 演示碘的升华实验的。但笔者在多次实验中 发现,将盛有碘晶体的密封玻璃管倾斜着微热 片刻时,产生的紫色碘蒸气不是直接凝结成固 体碘,而是凝结成紫黑色的液体碘,在密封玻 璃管内壁1/2处从上而下流动。然而碘的升华 实验应该自始至终在常压下进行,并且要清楚 地观察到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再由气态直 接变成固态的过程,但绝不允许有液体碘出 现。否则,学生不能准确地形成升华的概念, 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按照新材料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新编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P .73关于碘的升华实验的方法是 :取内装碘晶体且预先密封好的玻璃管 ,用酒精灯微热玻璃管盛碘的一端 ,观察管内发生的现象。对于此实验 ,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①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碘是否熔化 ,而实际上此现象不易观察。②用酒精灯微热玻璃管 ,“微热”难以把握 ,因为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 5 0 0℃以上 ,而碘的熔点只有 1 1 3℃左右 ,而影响实验效果。针对本实验的不足 ,教学过程中 ,笔者进行了如下改进。在一个小烧杯中注入沸水 ,将玻璃管盛有碘的一端插入沸水中加热 ,立即产生大量紫色蒸气 ,在玻璃管另一端…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一册第9页,以碘为例作“固体、液体跟气体的分子间距离比较示意图”。第42页,教材又安排一个碘的升华实验,再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导出升华韵定义:“碘在常压下加热,不经过熔化就直接变成紫色的蒸气,蒸气遇冷,重新凝成固体。这种固态物质不经转变成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学生对照两处内容便产生了疑问,既然固体碘在常压下加热不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的变化”.(图1为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此实验应作如下改进:“将少量碘放入烧杯内,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再将装有适量的冷水的圆底烧瓶放在烧杯上,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碘的状态的变化.(图2为改进后实验的装置)图1       图2  教材中实验存在的问题:1.用手拿着烧瓶并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当.用手拿着演示,教师距…  相似文献   

6.
1 <观察磺升华>实验,教材是这样进行的:如图1,在烧瓶里放少量碘,并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继续观察烧瓶中碘的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讲述华东版初二物理教材“升华与凝华”一节时,演示了固态碘的升华实验。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学习化学(必修)课本第一章“卤素”时,教师又重复了这个实验(第23页实验1—13),不过化学课本中指出了这是  相似文献   

8.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不经过转变成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碘是容易升华的,因而,化学教材在卤素一章专门设置碘升华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现象,同时掌握碘的这一特殊物理性质。 但是按高一教材第22面说的方法演示,由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极易超过碘的熔点(113.5℃)而使碘液化,不能使学生准确认识升华现象。再者,由于不能流动操作演示。不便于教室内中后排大部分同学观察。笔者对此实验做了简单的改进,取得理想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中演示碘升华的实验方法 ,不足之处是 :烧杯内形成的碘蒸气从烧杯与烧瓶的缝隙中大量外逸 ,污染室内空气 ,影响师生健康。现行中师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密封在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 ,但将盛有碘的密封玻璃管倾斜着微热时 ,产生的紫色碘蒸气会凝结成紫黑色的液态碘 ,在密封玻璃管内壁 1 / 2处自上而下流动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整个实验过程不是在常压下进行的。当管内温度上升为 3 88K(1 1 5℃ ) ,碘的饱和蒸气压增大为 1 2kPa时就达到碘的三相点 ,从而使密封管内的碘出现气、液、固三态同时共…  相似文献   

10.
1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以下简称新教科书)第73页的[实验4-8]碘的升华,实验装置为图4-11(如图1所示),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2版,以下简称原教科书)第23页[实验1-13]碘的升华,第25页实验装置图1-15(…  相似文献   

11.
1 《观察磺升华》实验 ,教材是这样进行的 :如图 1 ,在烧瓶里放少量碘 ,并对烧瓶微微加热 ,注意观察碘状态有什么变化 ,停止加热继续观察烧瓶中碘的状态变化。  图 1       图 2    该实验缺点在于实验结束后 ,烧瓶清洗不方便。现改为如图 2进行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小烧杯、石棉网、圆底烧瓶各一个。步骤 :安装好仪器后 ,按课本P 59步骤进行。这样改进后实验现象直观 ,器材容易清洗。2 《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实验 ,如图 3,让木球从斜槽滚入水平槽 ,在水平槽里竖立一个弹簧片 ,它的下端固定 ,观察木球与弹簧片碰撞…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中学化学实验中 ,实验的产物常常不被重视。只要实验者观察到了有关的现象和数据 ,就算达到了实验目的。而实验产物一般都被弃置或排放。不但加重了环境污染 ,而且浪费也是很大的。笔者在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中注意了这个问题。发现初中教材中有些化学实验产物可以循环使用 ,它虽然不像社会上工厂之间存在的转化链式的关系 ,但有些实验的产物确实可以成为另一些实验的原料 ,例如 ,我们可以把“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的实验产物CuO收集起来 ,作为“酸的通性”实验的原料之一。而“酸的通性”实验的产物CuSO4又是“质量守恒定律”实…  相似文献   

13.
用有机溶剂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也是现代工业上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实验相继在新课标教材三种版本的<化学1>、<实验化学>(选修6)出现,但遗憾的是所有版本的教材中都只要求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最后得到的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人教版<实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2-3"从海中提取碘",实验的最后一步是"回收溶有碘的CCl4,"并要求学生讨论"若要分离碘的CCl4,分别得到碘和CCl4,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装置?"教材上没有给出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三物理新编教材第四章“升华和凝华”一节中谈到:“用固态的碘很容易看到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把少量的碘放进烧瓶里,微微加热,固态的碘就升华,产生紫色的碘蒸汽,停止加热后,会在烧瓶上看到凝华成固态的碘。”  相似文献   

15.
一、演示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取一只试管 (大小都可以 ) ,在试管中装入几小粒碘块并用橡皮塞塞紧 ,如图 1所示 .实验时 ,一手捏住试管上口 ,一手用打火图 1机对试管底部加热 ,加热的同时 ,不时地摇动试管 .几秒钟后就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有了一团团紫色的碘蒸气 ,且越来越浓 .停止加热继续摇动试管 ,试管内仍有响声 ,这说明管内的固态碘未完全升华 .冷却片刻后就可看到试管内壁粘满了针状的有光泽的碘晶粒 .本实验有以下优点 :1 .用打火机代替酒精灯加热 ,操作简单且方便 ,更重要的是酒精灯外焰温度约 80 0℃左右 ,大大超过了碘的熔点 1 1 4.5℃的温度 ,因而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在碘蒸气产生的同时 ,碘也开始熔化了 .而用打火机加热 ,火焰温度较低 ,且可以控制 ,学生对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直接”两字深信不疑 .2 .试管加塞防止了剧毒——碘蒸气外溢 ,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二、演示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弯曲制成自动控制电路的实验找一个废弃的日光灯起动器 ,去掉金属 (或塑料 )外壳 ,小心地把玻璃泡打破 (注意不要把下边的金属线弄断 ) ,这样就露出了它的静触片和动触片 ,U形的动触片就是双金...  相似文献   

16.
一、实验改进与增补应遵循的原则 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中学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行教材中实验内容的改进与增补,目的是要更好地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迅速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质量。基于此点,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本”为本,体现教材编排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一)在化合物熔点处液相线的切线是水平线双组分形成相合熔点化合物的相图是物理化学教学中相图部分的基本内容之一。但在多数物理化学教材中,在讨论这类相图时往往有一个问题没有注意到或被忽视了。这就是应该明确指出,在化合物的熔点处液相线的切线是水平线。例如由 A 及 B 两组分形  相似文献   

18.
液态碘     
液态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1)金德渊高中化学教材讲述升华概念时,认为碘在常压下加热,可以不经过熔化就直接变成紫色蒸气,这种蒸气遇冷,又会重新凝成固体。上海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学化学教师备课资料手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先做如下实验:将5克碘加...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教学直观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明显的化学现象,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对统编教材初中化学里有关卤素的三个实验,提出如下的建议。 一、建议“碘的升华”和“氢氟酸的雕刻玻璃”采取边教边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1.碘的升华 教师课前准备好两端已经封口、中有少量碘片的玻管一支,随同酒精灯和火柴分发给学生(两人一组)。教师在讲解碘的物理性质时,先作出示范实验,再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清楚地观察碘的物理状态和升华现象。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化学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运用一些对比实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揭示概念的本质区别 适当运用对比实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如讲物理变化时,增做了“碘的升华”实验,与“镁条的燃烧”实验对比。认识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