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类的发展始终与灾害相伴随 ,以报道灾害为内容的社会新闻就称为灾害新闻。它具有突发性、情趣性与严肃性的特征 ,要阐明灾害是祸福相依的。报道的基调要积极向上 ,摧人奋发 ,战胜困难 ,要及时、准确、适度。  相似文献   

2.
分析灾害的特征及类型,可以发现,所有灾害的背后均有人为的因素。因而,提升人类自身应对灾害的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灾害教育学,就是要以人类的立场,关注人类的教育怎么应对自然的、人类自身的各种各样的灾害,从根本上反思和解决人类在发展观、价值定位、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路径选择上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为灾害是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故灾害.一方面指纯人为灾害如火灾及爆炸、交通事故、企业工伤事故、城市生命线系统事故、卫生类灾害、环境公害、高技术事故等;另一方面也包括人为型自然灾害如水库地震、大量抽取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或地陷、森林人为火灾等.对于科学带来的黑色文明,哲学大师尼采指出:“……地球有一张皮,这张皮有一些疾病.例如,其中一种疾病就叫作人”.现在看来这种疾病更多以负效应、负发展反映出来即人口爆炸的“人灾”;资源成倍损耗的“缺灾”;水陆全面污染的公害;现代技术发展与人性倒退,致使技术与人类命运成为必须研讨的专题.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节前,新型冠状病毒开始蔓延,1月23日武汉开始"封城",全国各地也陆续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一时形势严峻,很多人处于恐慌之中。自古以来,不断有灾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的挑战,与灾害抗争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个永恒考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多支医护队伍驰援武汉,全国各地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控疫情,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5.
公路交通是现代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公路作为一种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进步。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公路交通灾害,它已经威胁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对其进行综合防范与治理。本文分析了陕西公路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公路交通灾害的基本概念,研究了基于人、车、环境和管理要素的公路交通灾害的致灾机理,构筑了公路交通灾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然环境在给人类提供各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些灾害,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加强对其防御,减少危害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分析自然灾害,不仅限于灾害本身,还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整个灾害事件——灾前预防措施、灾时救治方法和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脚步,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也日益残酷和迅急,特别是21世纪初,各种灾害发生之频繁、危害之大、影响之深远、涉及面之广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各种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78年美国国会一份报告中写道:灾害不仅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员死亡以及数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它可以使政府丧失政治、经济、军事能力,使社会陷入一片混乱的无政府状态。我国面积辽阔,  相似文献   

8.
人是一种社会性存在,合群是人的本质要求。人不能离开所在的"群"单独存在,只有在一定的群体中,才能协同合作、战胜自然、抵御灾害,为人类的形成和生存创造条件;也只有在一定的群体中,才能实现人的社会性意义,确证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发展。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之为人的首要条件——合群。合群既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需要,犹如黑夜中的灯塔引领人类不断前进。大学生合群素质培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德育理论创新、改善合群现状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9.
正自然灾害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可以说有人类以来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灾害的不断爆发,社会史研究领域的扩大,灾害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灾害是自然运动与人类物质文化发展相互作用的产物,没有人类的存在就不会构成任何灾害。"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  相似文献   

10.
当“非典”尘埃落定,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其实灾害事件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的每一天,如战争、自然灾害、瘟疫等等。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灾害发生前后的防灾救灾措施不到位所导致的继发性灾害的产生和扩大,即“天灾人祸”。所以灾害发生前的预防、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意识和措施及灾后的救护措施等等,是使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地球上大气、海洋、陆地和冰冻圈构成了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源,同时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抗御自然灾害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正确认识自然规律,才能科学应对灾害,有效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陆地资源的日渐短缺,人们逐步把目光投向海洋.海洋正以其富饶的资源、广袤的空间,为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但是,海洋在给人类提供大量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般把发生在海洋上和滨海地区的、由于海洋自然条件产生异常或激烈变化而引发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常见的海洋灾害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3.16亿人受灾,死亡200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600亿元人民币……”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截至2006年8月15日的统计表明,我国正在遭受自2001年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数据还显示,2006年以来各类自然灾害造成624人失踪,1295万人被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近3600万公顷,绝收面积440多万公顷。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天文灾害、生物灾害等,其中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一、气象灾害大气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等造成…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学灾害书写接续了现代文学灾害书写的现实主义传统,延续了现代文学对苦难书写的现代性叙事模式.自然灾害在某种程度上被赋予了“民族危亡”的历史想象,灾害的文学书写变成了“民族救亡”的行动,在对民族一国家的重塑中延续了现代文学感时忧国的精神情怀,使文学更加贴近现实.当代文学的自然灾害书写参与者广泛,长篇叙事作品大量涌现,出现了与现代文学所不同的新质,表达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礼赞.当代文学的灾害书写存在模式化、浅表性等不足之处,很难突破对灾害的表象书写.当代文学应积极地建构灾害的文化创伤,把灾害记忆转化成文化记忆,承担起人类应有的生态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5.
灾害虽无法消灭,但可预防,灾害的预防需要人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道德是预防灾害系统工程中的重要因素,对灾害的预防要遵循三个原则,(1)天人和谐原则:人类要尊重自然,与自然界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克服功利主义,反对过度开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整体利益原则:防灾是一项系统性、公益性的社会安全保障工作,要树立全局观念,服务社会,维护大众的整体利益.(3)公众知情原则:公开灾害信息要实事求是并做到及时、统一和权威.防灾预警信息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防止不准确的信息加剧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中学灾害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地理教育》2011,(1):103-104
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如何才能够减少灾害的威胁,这是人类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中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如何在教育中文施灾害教育?许多教育者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高考考点整理自然灾害是指由于纯自然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人员伤亡的一类自然现象。自然灾害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和高考关注的热点之一。自然灾害与地理环境因素直接关联,按成因可分为天文灾害、气象气候灾害、地质地貌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目前的高考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气象气候灾害和地质地貌灾害。1.天文灾害太阳活动的表现、标志、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太阳活动的表现分别是黑子和耀斑增多,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  相似文献   

18.
农村灾害救助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破坏,由于农村各种设施的落后,其对灾害的承受能力远不如城市,从而形成了农村灾害救助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防灾体系的不健全、抗灾能力的脆弱和自救能力的不足等方面,因而,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对农村灾害进行全力救助.  相似文献   

19.
自然环境在给人类提供各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些灾害,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加强对其防御,减少危害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分析自然灾害,不仅限于灾害本身,还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整个灾害事件——灾前预防措施、灾时救治方法和灾后保障重建。从分值比重上看:“自然灾害”试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比例,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之一。从知识考查上看: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的的成因及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高中地理教材关于灾害科学教育方面的内容较为丰富,从整个教材结构看,它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给予学生有关的地理环境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如何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面发展。从课程内容看,前四章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分别涉及到自然灾害中的天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的有关内容;第五章到第八章,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着重讲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里面主要涉及社会灾害较多,如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具体内容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