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一、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按照课本要求去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其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实验装置图其操作顺序为 :(1 )在空气中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 (2 )将燃烧的红磷伸入钟罩并塞紧橡皮塞。 (3 )待装置冷却后 ,测量水进入钟罩内的体积。 (4 )大约占钟罩内气体体积的 1 /5。实验时 ,发现如下不足 :(1 )由于所用钟罩体积大 ,携带不便 ,反应消耗药品多 ,实验所需时间也较长 ;(2 )钟罩上部粗细不均匀 ,不易分成五等份 ;(3 )将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伸进钟罩 ,伸入过程中易增大实验误差。为了简化实验操作 ,提高准确率 ,我进行了多次…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在实验中应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量简是中学阶段常用的一种粗略量取液体的量器 ,有关其最小刻度、起始刻度、准确度、量液体的体积时如何正确读数以及量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量筒的选取等方面都是学生非常模糊且难以把握的。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些探讨 ,总结如下 :①量筒的起始刻度为量筒量程的 1/ 10 ,量筒无“0”刻度。②量筒的最小刻度与量程有关 ,如 :5mL量筒的最小刻度为 0 .1mL ,10mL量简的最小刻度为 0 .2mL ,5 0mL量筒的最小刻度为 1mL ,5 0 0mL量筒的最小刻度为 5mL。③量筒的准确度由量筒的最小刻度决定 ,量筒的准确度因量程不同而不同。量筒为粗量器 ,…  相似文献   

5.
1 观察衣藻的一种新方法将含有衣藻的液体滴于载玻片上 ,加入一滴 0 .4 %的碘酒 ,衣藻便停止运动 ,盖上盖玻片后可在高倍显微镜观察衣藻的形态结构。刘 聪  (贵州省仁怀市城北中学  56 450 0 )2 观察玉米种子的胚从成熟中的玉米果穗上完整地取下一粒玉米种子 ,去除果柄后轻轻一挤 ,可从断面上挤出胚。然后 ,用镊子轻轻地把胚纵向掰开 ,即可见一个管状结构 :上端为胚芽 ,下端是胚根 ,中间是胚轴 ,与胚轴相连的是一片子叶。刘春梅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中学  4 380 0 0 )3 用白洋葱观察质壁分离用白洋葱鳞叶内表皮制临时装片 ,加入半滴 …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演示实验"五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瑜 《生物学教学》2004,29(3):37-38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和深化。本文就如何上好演示实验谈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知道 ,钢铁生锈现象比较普遍。但发生锈蚀的原因和条件 ,学生往往不易理解 ,为此可引导学生做关于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但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 ,关于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速度太慢 ,要用很长时间去观察 ;并且对铁生锈是水与空气对铁的共同作用表现得不直观。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番改进。1 实验装置 (见右图 ) :2 实验用品钢棉 (车床上新车下来的 ,象清洁球样的东西 ,要无油无锈的。注意 :不要用清洁球替代 ,因它很难生锈。)、烧杯 (其中装有彩色水 )、广口瓶 (其中也装少量水 )。   3 实验步骤(1)课前一天将…  相似文献   

8.
1 装置一,图1所示是课本中的喷泉装置,若圆底烧瓶中充满的是CO2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中是NaOH溶液,由于CO2气体可被NaOH溶液充分吸收,挤压胶头滴管后,产生喷泉。可用SO2、H2S、Cl2等气体代替CO2。  相似文献   

9.
增加随堂实验优化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它依靠的是分析物理现象来发现物理规律,得出物理结论的。对于学生,要想学好物理,首先就要注意观察物理现象,抓住现象中的本质,排除干扰因素,归纳出物理现象中共性的东西。对于教者,要善于设立一些物理现象,也就是物理实验,来直观、形象地再现物理过程,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找规律,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最后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下面,是我在讲初中物理“浮力”这一章时,在课堂上所设计增加的一些随堂实验,目的是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课堂上45分钟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一、通过实验,突破难点在“浮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科学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综合实验的要求.本文就实验室管理如何去适应新课程下科学实验教学作了些探讨,着重以新课程科学实验教学的理念。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室器材调整,条件完善及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几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现在高考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能力的考查,尤其是理科综合测试,更注重了实验内容的考查,其中,生物学实验一直是必考内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几乎占到了生物学部分总分的三分之一,所以实验复习应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化学教材安排的实验大多数是验证型的,它往往重知识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加以改进。一、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化学课离不开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因为演示实验生动直观,具有易感知性。如果仅是老师做实验,学生  相似文献   

13.
水的沸腾实验虽然简单,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实验时稍有不慎,同样会导致失败。现将该实验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予以指出,使水的沸腾实验更加规范和有效。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微型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搞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至关重要。然而,资料显示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率低,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化学实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现代化学理论指导下,针对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实验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微型实验。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动手率低,实验兴趣不高据资料表明,我国国内化学实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理论修养不够充实,导致了学生在实验能力培养方面存在滞后现象,教师应首先寻找自身原因,解决自身问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喷泉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在实验室中 ,利用气体和溶剂的某种性质 ,在一特定装置中 ,也能模拟自然界的现象 ,形成美丽的喷泉。1 探讨喷泉形成的原因1.1 总结回顾高中化学课堂上分别用氯化氢和氨气做过的两次喷泉实验 ,不难总结出用该装置能形成喷泉的原因。只要从滴管挤入的液体或溶液 ,能将烧瓶内的气体大量溶解或与之反应 ,使烧瓶内气体大量减少 ,造成烧瓶内处于低压状态 ,此时打开弹簧止水夹 ,烧杯内的液体或溶液将受大气压的影响迅速涌入烧瓶内 ,形成美丽的喷泉。例 1:(1994年上海高考题第 9小题 )都能用图 1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  相似文献   

17.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应做到:演示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演示实验要明显和直观;演示实验要力求简单可靠,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所选演示实验要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
林尤宏 《化学教学》2004,(11):48-49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是高三新教材中的亮点,也是高考题中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点。但是,有些试题的设计脱离客观实际,教材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为此,本人曾撰写过《“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及修改意见》,发表在《化学教学》2003年第4期上,2004年江苏省高考试题第20题又出现了类似情况。现进一步加以分析,以求引起同行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考试说明>制定的"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目标中,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并"会控制实验条件".控制实验条件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使实验按照人们设计的思路发展,把复杂的实验过程规范简单化.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实验设计的不足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最美丽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其原理是:挤入烧瓶内的少量水将烧瓶内的氨气大量溶解,使烧瓶内气压骤然降低,作用在烧杯水面上的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瓶内,从而形成喷泉.水中加入酚酞后,喷泉溶液由于溶入了氨气而呈碱性,因而变为红色,使现象更加明显、生动、美观.但是由于玻璃硬质烧瓶形变细微,我们并不能观察到烧瓶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这一本质现象.观察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手段,是思维过程的基础之一.故实验现象不完善的实验设计,留给同学们的思维空间会受到限制,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