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隐喻一样,转喻在本质上也是人们言语行为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Thornburg和Panther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言语行为脚本模式,为转喻的认知功能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转喻解释理论,从而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笔者对特定的间接言语转喻推理的实践性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间接言语行为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但传统的理论研究却没能对其做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最近,Thornburg和Panther从认知角度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转喻解释理论,从而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但此理论忽视了对一些必要的语用参数的考虑,从而无法对间接言语行为作全面的解释.因此需要对此转喻解释做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间接拒绝言语行为按照场境理论应该可以用转喻思维做出解释,本文重点探讨现代汉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在不同语境下转喻操作的情况,首先从语境考虑对现代汉语间接拒绝做出新的分类,接着重点探讨了间接拒绝中转喻操作的特点和规律.发现间接拒绝中的转喻通常是多域操作,存在两次映射,并且多话轮的间接拒绝中经常存在两种转喻链:从直接到间接和从间接到直接.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转喻概念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介绍了Radden与K·vecses对转喻生成类型的分类,并将之与认知心理学中的脚本联系共同分析行为脚本内组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5.
乔玉巧 《文教资料》2010,(31):38-40
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交际中普遍.一直是语用学家研究的热点。但语用学的诸多研究对间接言语行为中的一些问题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Panther与Thornburg提出的言语行为脚本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弥补了语用学的一些不足。但要全面解释间接言语行为.还得考虑一些必要的语用参数。  相似文献   

6.
Thornburg&Panther提出的言语行为转喻(简称为SAM)理论融合了言语行为理论和转喻理论两方面的内容,认为言语行为同其他日常行为一样可以被分解为若干个阶段,而这些阶段构成言语行为脚本(acfion scenario)。在交际中,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激活整个脚本并指代整个行为。本文则试图以该理论为基础来分析转喻思维涉及“批评”类语言所在各个阶段的语用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转喻和隐喻一样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的表达上。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关于言语行为转喻的观点,研究名词动用现象。本文认为,名词动用实质是言语行为转喻。  相似文献   

8.
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和语用结合的角度分析《日出》中"小东西"这一角色的请求言语行为的转喻现象以及会话中所体现的转喻思维中所涉及的认知和语用因素,同时期望为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倪健新  李妍 《文教资料》2009,(36):41-42
和谐的人际交流与会话离不开礼貌原则。而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言语行为转喻角度,探讨会话交流中礼貌原则是如何实现的,作者认为,正是借助于转喻,才使得会话中说话者与听话者在遵循礼貌原则的情况下。达成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0.
论文主要在言语行为转喻的基础上,以《雷雨》为例,分析指令类言语行为的三种指令形式,并划分前段转喻、核心及结果段转喻和后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类型,阐述了三种指令形对言语行为转喻的影响,对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进行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1.
指令类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委婉的指令言语行为是一种言语行为转喻。该文试从范畴化角度分析指令类言语行为,发现各种指令言语行为构成了一个边界模糊的原型范畴,其内部成员具有不同的原型等级,指令脚本的核心部分是指令事件范畴的原型成员。  相似文献   

12.
抱怨言语行为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常见的语用现象。根据说话人使用的字面意义与说话人意图是否一致的标准,抱怨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抱怨言语行为和间接抱怨言语行为。依据"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从认知修辞的角度看,言语行为的发生,可以看作一个行为脚本,包括三个阶段:前段、核心段和结尾段、后段。抱怨言语行为可以分别由前段、核心段和结尾段激活,从而完成整个抱怨言语行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间接言语行为是人们在交际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语言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能够帮助交际双方借助语境信息理解说话者真正的意图。本文分析了西班牙语中常见的三类间接言语行为来说明间接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构式"V是V"的言语行为转喻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义反复的研究多集中于类典型构式"N是N"上,而对由动词构建的构式"V是V"的研究甚少。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理据,认为构式"V是V"是言语行为转喻的产物,其识解过程的关键是以言语行为的中段代替整个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5.
连贯不仅是语篇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是语篇使用者认知过程的产物。转喻是人们认知思维的反映手段之一,在语篇的生成和动态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分析言语行为转喻过程中,增/损益度、权势关系、礼貌度和选择自由度等语用参数不可或缺。将语用参数有机融入到言语行为转喻的事态场景推理模式中,分析其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有助于为语篇中的语用推理提供较为完整的认知解释方案,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萧伯纳是著名爱尔兰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不仅因为极高的文学造诣被人们所熟知,更因才思敏捷和语言幽默而被人称道。言语幽默是幽默的一种,关于言语幽默也一直有多种学科和视角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概念转喻的视角出发,以萧伯纳的幽默话语为例,分析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以期证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转喻理论能够为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提供合理有效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语气隐喻学说和言语行为理论对于戏剧文体分析的潜在意义。我们发现,语气隐喻与言语行为理论的融合,能更有充分地揭示戏剧中的人物个性及其相互关系。语气隐喻本身并不足以作为考察戏剧人物个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标准,尽管它可以传递人物认知能力方面的信息,而与言语行为相关的语气隐喻的非标记/标记维度,则可以衡量人物的言语交际行为、人物个性及其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是戏剧文体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隐喻转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理论。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转喻和隐喻是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的表达上。名词动用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创新。用认知语言学关于言语行为转喻的观点研究名词动用现象,可以得出名词动用实质是言语行为转喻。  相似文献   

19.
转喻的修辞功能研究逐渐淡化,认知属性的探究日益深入。转喻本质上是概念性的,是基于邻近性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下,转喻的研究经历了转喻视角化,言语行为转喻理论,转喻的矩阵域观,内涵外延传承说,以及原型理论框架下的转喻研究和事件域认知模型的阐释。这一研究趋势也促进了隐、转喻的关系探索的深化,从最初的包含关系、两极观,到连续统,继而发展到转喻基础观,即隐喻的生成、建构或理解依赖转喻。  相似文献   

20.
熊英 《英语辅导》2010,(4):129-131,175
作为现代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语行为理论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出,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不愿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往往采用间接的手段来实现其言语行为。本文以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电影中特定语境下的人物对白,透过字面意思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更好地把握影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