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桦 《新闻前哨》2012,(6):59-60
同城媒体,面对同一报道题材,并非要"咬"在一起死缠乱打,拼个高下,那样的结果只能给受众以同质新闻:如果从自身定位出发,各取所需,倒能真正做深做透,给受众以多重满足。这才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竞争,这才是受众所期待、所欢迎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各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纷纷以深度报道作为竞争取胜的利器。地市党报运用深度报道,做深做透本土新闻,以其思想性、深刻性,吸引本地受众,引领社会舆论,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专业报由于其报道范围窄、报道内容单调、报道形式单一的局限,在媒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一般的综合性报纸开辟的各种知识的专版专栏,也给专业报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将新闻报道做深、做全,突出特色,充分满足受众的需求,成为专业报参与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在这样一种态势下,新闻策划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旧的“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模式逐步被“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模式所代替的今天,网络媒体给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信息的自由和方便。这也为网络编辑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对网络新闻编辑而言提供信息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处理,提高信息的服务质量才是竞争最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损失惨重,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此次地震报道,其信息发布之快,内容之全面,是历史上少见的.在众多媒体中,<南方周末>仍沿袭"深度"的报道特质,并在强大的关怀情绪下给受众以理性的思考,这是十分难得的.现对<南方周末>5月15日号外和22日两期的整合报道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以深刻见长,给受众的感觉是信息量大、信息质量高.一般认为,报纸"拉得开、放得大",是深度报道的最佳媒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媒体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追求决定了其必须致力于满足受众需要与承担社会责任.受众的求知欲是媒体生产信息产品的不竭动力,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受众追求的最终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应相互联系和内在统一,受众的求知欲应该以道德伦理为边界,社会的公平正义才是媒体的最高价值追求.部分媒体未能厘清受众需要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以公平正义为名行损害公平正义之实,以至于对"汤兰兰案"的一些报道遭到受众口诛笔伐,为我国媒体经营管理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新闻的"新"字要求越来越高,时效性成为重要的新闻要素,大众媒体必须对新近发生的事情做出快速反应,传播速度越快越能得到受众的信赖,也越有利于塑造自身的媒体公信力,而连线采访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手段,它对导播的选材和策划,对节目主持人在直播中把控连线的走向,对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感知能力、总结能力、报道能力的要求都在不断升级。一个好的广播连线节目必须做到关心受众所关心的事件,主持人问受众想问的问题,记者提供受众想知道的情况,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面对几近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以及受众日益挑剔的信息获知心理,近年来,以声音为传播手段的广播新闻工作者立足于媒体形态特点,改革创新,以现场直播在第一时间满足受众"先知为快"的获知欲;以音响构筑"画面",直接显现新闻,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在形式上给受众以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0.
左治 《现代传播》2008,(2):158-159
一般来说,城市台在重大时政活动,特别是中央或国家级的时政活动报道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是新闻资源相对贫乏和短缺;二是报道范围和采访对象受限制较多;三是受众的偏好决定地方城市台吃力不讨好.然而,南京电视台在近年来的全国"两会"报道特别是在去年的十七大报道中,通过不断摸索,克服重重困难,不但使重大时政报道做得有声有色,而且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这就给城市台在因应重大时政报道活动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做电视新闻.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人物报道。让所报道的人物呼之欲出,与众不同,给受众留下难以忘却的深刻印象。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渴望做到的。但是,事实上在媒体所报道的人物中,往往强调了共性,忽视了个性,所以最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多。要真正做到“千人千面”,不妨从人物的形象、语言、细节人手,来彰显人物个性,使人物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浅谈做好报纸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世德 《新闻窗》2011,(6):43-44
随着传媒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媒体竞争正不断加剧。近些年来,传统纸质媒体以深度报道作为扩大影响力的有力武器,着力做好深度报道。地方党报如何运用深度报道,做深做透区域新闻,以其独到的深刻性、思想性、可读性吸引本地受众,引领社会舆论,是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谋求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全媒体到来的今天,故事化新闻的报道方式已遍地开花,大放异彩.它不仅能满足受众多元文化的需要,将新闻内容的深刻含义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再现出来,使受众欲罢不能.《丹露的故事》所做的成功系列报道,再一次证明了新闻中的故事既要在采访中深挖到位,也要在写作中艺术再现.细节现"真"  相似文献   

14.
所谓"电视传媒的倾向性",是指"电视传媒在报道和评述新闻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基本倾向"①.众所周知,电视媒体报道是公众了解有关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其议题选择、表达形式等方面会给受众提供认知框架;媒体所拥有的话语权也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受众的思想.如果传播媒介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影响他们对有关事物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要给人看的。在激烈的传媒竞争环境中,地市党报时事版应当与受众“无缝对接”,减少对政务信息和部门工作总结的报道量,让受众所关心的议题,所反馈的信息.都能得到关注,通过贴近的内容使报纸报道最大程度地服务于受众.从而有效地推进内容营销.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提高党报的公信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两会",参加报道的中外记者达到3000多人,其中港澳台和海外记者有730多名,比去年增加60余人;据新华社报道,代表委员人数与记者人数之比是二比一.面对如此集中的新闻资源、新闻富矿,怎么找新闻线索,怎么与采访对象沟通,怎么给受众留下印象深刻的报道,这是记者们殚精竭虑所要做的事,也是新闻专业期刊关注的.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时代,"独家发现","率先报道"是独家新闻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新闻媒体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网络新闻时代,平面媒体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挑战性的社会环境,平面媒体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造成受众的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媒体吸引力、竞争力下降.在这样的媒介生态下,平面媒体如何独辟蹊径,在竞争中取胜?笔者认为通过新闻策划报道独家新闻,是平面媒体竞争取胜的"杀手铜".  相似文献   

18.
广播是通过电波传播声音,向广大受众提供听觉形象以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在各种新闻媒体都使出十八般武艺来争取受众的今天,"广播"如何发挥自身的特点,向听众展示自己的魅力?录音报道则能较好地发挥"声音"这一优势,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真实感和感染力.而录音报道的主体--"音响"则是展示"广播"魅力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在录音报道中运用好"音响"呢?  相似文献   

19.
"党报姓党",这是党报人自律的一句话.这句话实质上是要求我们党报人要以政治家办报的要求总揽报道工作,绝对服从和服务于党委,对党委、政府工作帮忙不添乱.我们也要看到,党报也是办给人民群众看的.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在报纸受众需求多元化特别是报业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地市党报办得群众喜爱,必须要有思维创新,适合读者取向,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20.
唐嫣妮 《东南传播》2021,(11):46-48
建党百年宣传报道,无疑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也是今年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身处全媒体时代,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媒体平台不断衍生,传统媒体如何守正创新,如何在众多的报道中突围,让受众愿意看、有印象、效果好?本文从红色主题报道的"多彩化"、厚重党史"轻量化"、过去时态"行进化"、归纳汇总"集约化"、凸显特点"个性化"五个方面,从新闻的内容质量、报道形式两个维度,探讨如何通过融合传播,激活受众的红色记忆,将"建党百年"这一红色主题报道做得鲜活接地气,让政府满意、百姓乐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