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酶是生活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见生理卫生课本等90页),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但课本中並没有用实验证明之。为此,笔者设计了证明酶是蛋白质的实验,现将实验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实验一:证明唾液淀粉酶的成分是蛋白质a.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与浓硝酸发生特异性反应生成黄色沉淀。b.材料用具。唾液、鸡蛋、卫生棉、蒸馏水、浓硝酸、镊子、烧杯等。c.实验步骤。(1)制备唾液淀粉酶溶液:用冷开水嗽口,然后把小团消毒过的卫生棉放入口腔中含3分钟,把棉团取出,用镊子把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加蒸馏水100mL,稀释均匀,制成唾液淀粉酶溶液,备用。(2)鸡蛋1个: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个小孔,把蛋白倒入小烧杯内,加蒸馏水300mL,稀释均匀,制成蛋白溶液,备用。(3)用3支试管,编上A,B,C号。(表1)(注意:浓硝酸具有强…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 ,人们只知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目前 ,中等学校教科书中 ,酶概念的表述均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然而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 ,酶的概念已发生了变化。1 非蛋白质酶1 1 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1978年 ,加拿大科学家Altman从纯化的RNA酶P中分离出一种RNA(MRNA)。最初的实验结果表明 ,蛋白质和MR NA单独都没有RNA酶P的活力 ,但两者混合在一起可以恢复RNA酶P的活力。 1983年 ,Altman证明在较高浓度的镁离子存在下 ,单独的MRNA就有催化活力 ,而单独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1.3酶 1.3.1什么是酶?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何证明? 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近年来发现某些核糖核酸也具有催化活性,因此目前更广义的定义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有的是单纯蛋白质,仅由蛋白质组成,不含其他成分;有的是复合蛋白质,分子中除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成分。那么,怎样证明酶是蛋白质呢?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指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这里的“少数”的酶究竟是指什么酶呢?  相似文献   

6.
用家中常用物品进行化学实验,可破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神秘感,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增进他们对化学实验的亲近感。1探究味精的成分及氨基酸的性质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也是十分重要的营养物质。氨基酸既有氨基又有羧基,既可以跟酸反应又可以跟碱反应。味精的主要成份是谷氨酸钠,可以据此设计一组实验,既可以探究味精的成分,又可以研究氨基酸的两性。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新编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观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为例谈点粗浅看法。 一、课前准备是基础。 1、备教材:“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是让学生知道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并验证通过化学性消化可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成分。其中有两个知识点是延伸的,一是淀粉经淀粉酶消化成麦芽糖后,再由相应的酶消化成葡萄糖。二是酶的消化过程必须具备温度等适宜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高考中,对设计和完成生物学实验的能力的考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目前的生物教材中对生物实验设计的理论却没有系统介绍,所以在复习过程中非常有必要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完整的生物学设计方案应包括:确定实验目的、提出实验假设、分析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合理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9.
<正> 《生理卫生》中“液唾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教材中选用两支试管,一支做对照实验,一支说明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最后用碘液验证。这样的实验方法存在的弱点是:学生等15分钟只能看到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结果,酶的催化现象是看不到的;淀粉到底变成了什么也不能确定;影响酶发挥作用的因素及酶的一些特性都不能通过实验说明。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中,对设计和完成生物学实验的能力的考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目前的生物教材中对生物实验设计的理论却没有系统介绍,所以在复习过程中非常有必要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完整的生物学设计方案应包括:确定实验目的、提出实验假设、分析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合理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11.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命科学领域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所包含的实验技术在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生物化学中蛋白质化学、酶学性质的有关内容,将鸡卵粘蛋白的制备、猪胰蛋白酶的制备、猪胰蛋白酶的纯化以及纯胰蛋白酶活性和鸡卵粘蛋白抑制活性的测定重新整合,设计了一个包括蛋白质分离纯化、蛋白质含量测定以及酶活性测定3个单元的综合性实验,并将光谱和色谱技术融入其中。最后对实验内容的综合性设计部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以期为生物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师生物学教材第二册在讲酶的性质时,有一个演示实验——“酶在催化作用中所需的外界条件”。其中有一步是:先向试管中加2毫升唾液,再滴加2滴稀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加2毫升淀粉溶液。将试管在37t水浴中加热10分钟后,滴加一滴碘液,观察现象。由于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失活,不能使淀粉水解,因此搞加碘液后,试管内液体应变为蓝色。然而,实验往往以混合液不变蓝而失败。为什么呢?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加得少,混合液的碱性不足以使唾液淀粉酶失活吗?不是。原来,加入的碘首先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色的碘化钠、碘酸…  相似文献   

13.
1995年第3期《生物学教学》刊登了“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初探”一文,对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进行了实验探讨。我们也曾作过这方面的实验,觉得本文提出的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高于37℃是正确的,但最适温度为90℃则对实验分析有误。请看我们的实验。 一、实验准备 制备1%新鲜直链淀粉糊(调节pH值为7)、2%碘──碘化钾溶液,准备新鲜唾液、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等。  相似文献   

14.
1 教学目标及制定的依据蛋白质是继油脂、糖类之后 ,向学生介绍的第三类营养物质。蛋白质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物质 ,它的有关知识是学生认识生命的开端 ,因此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节内容包括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几个知识点 ,由于没有涉及氨基酸的性质及蛋白质的结构 ,因此蛋白质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 :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 1)通过介绍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事例 ,向…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生理卫生》教材中安排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笔者在做这个实验时偶尔用开水加温,发现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的酶促水解速度而加快。为了进一步验证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笔者采用了200多名学生的唾液进行了下述实验,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6.
例题: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对此加以证明.实验材料和用具: 蛋白酶粉剂1%的淀粉糊银氨溶液试管大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温度计清水唾液滴管解答实验题第一步是关键,那就是审题.  相似文献   

17.
印红 《中学理科》2008,(4):115-116
面临中考的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回忆近一年所学的化学实验知识,师生都觉得繁多而分散:制备、收集、性质、鉴别、除杂、设计……要点点到边、面面俱到真有点困难.那么如何设计好一堂实验复习课,达到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既解决具体的实验问题,又复习了化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氨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一氧化氮是氨的重要性质之一,但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方法.为了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设计,经过多次实验证明,教学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实验描述是将真实的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以试题的形式,用文字叙述的方法将其表达出来,借以考查学生分析、设计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实验描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现结合下述例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例题:用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只叙述实验步骤和现象)。(选自宁夏1996年中考化学试题。)1认真分析题目要求试题中在“主要成分”四个字下面加了着重号,使该题的题意十分明确,即第一步应该用某种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鸡蛋壳确实含有碳酸盐,第二步则要证明…  相似文献   

20.
吴莼 《科学教育》2008,(6):80-80,F0003,F0004
专题复习课是高三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以实验为载体,对优化高三生物学专题复习教学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神经系统’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来阐述实验在专题复习中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作用。文章从专题的教学设计入手、结合教学最优化理论,对以实验为载体,优化高三生物学专题复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了这种教学设计的三个特点: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复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式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