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老师》一文,以一个盲人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写出了人世间的美好生活。文章用饱含感情的文字叙述了莎利文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照和耐心的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育,赞美了莎利文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热爱残疾人教育事业的美好心灵,表达了“我”对老师深深的感激。  相似文献   

2.
贾志敏老师是一本书。在学生面前 ,他是一本教科书 ;在老师面前 ,他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一初读贾老师 ,是1984年秋天在蚌埠。我听了贾老师两节作文课和一个学术报告。我感到吃惊。我从来没听过这样好的作文课和生动的报告。作文课上 ,贾老师请几位学生和他一起演了一个“小品” :几个小朋友在马路上踢球 ,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一位盲人身上(盲人由贾老师扮演)。撞人的学生立即向“盲人”道歉 ;没想到“盲人”生气地说了一句 :“什么‘对不起’!我瞎你也瞎吗?”把撞他的小学生说得一愣一愣的。旁边的一位男…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我听一位老师上思想品德课《尊重人》。课内有一道辨析题:“放学路上,小明看见一位盲人撞在树上,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回到家里,小明还当作笑话讲给爸爸听。你想,小明的爸爸会怎么说?”老师在讲述时,语气很平和,不加渲染,但一个同学仍忍俊不禁。老师请他回答,他心不在焉地说:“应该同情生理上有缺陷的人……”  相似文献   

4.
读书二境     
咏江 《山东教育》2003,(16):58-58
读“气”说《笑林广记》上有则笑话,说是有位盲人擅长“闻书”,只凭嗅觉就可辨别文章优劣。一富家子不相信,便带上几本书去找茬儿。拿出一本,盲人一闻便说有“刀兵气”,断定该书为《三国演义》,又通过“脂粉气”辨别出了《红楼梦》。富家子随后拿出了自己的一本书,盲人一闻却说有“狗屁气”……这里我们没有必要谈论故事本身的讽刺意义,也没有必要去探究这位盲人的“特异功能”,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位盲人所说的“刀兵气”、“脂粉气”歪打正着般地显露了“读气说”的端倪。我们所说的“气”远没有“气功”之“气”那么高深玄奥,它指的是文章固…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盲人乞讨的故事。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有一位盲人在乞讨,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过往的行人对此无动于衷,盲人什么也没有得到。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经过这里,  相似文献   

6.
2003年第3、4期合刊《山东教育》杂志刊登了吕忠堂《教育经典》一文,文章引述了四个教育经典故事,它们富含哲理,使我很受启发。读了吕文后,我也想起了两篇我一直很欣赏的内容上看似矛盾的“教育经典”。一、美丽的谎言[文章梗概]小学生小明在一次作文中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里小明的爸爸不顾自己的安危,冲进了大火把工厂的宝贵物资抢救出来,可他却被大火烧成了一个盲人。小明的作文被班主任老师当作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课后有许多同学揭发了小明在作文中撒了谎,报告老师说他爸爸是盲人,但不是为抢救工厂物资而致盲的,小明在作文中…  相似文献   

7.
作文课上,老师拿出一个大鞋盒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吧!”“怎么体验啊?”同学们都兴奋地叫起来。老师介绍道:“我们先来玩个盲人摸物的小游戏吧。肓人摸物就是请你们闭上眼睛,在一分钟内从鞋盒里找出指定的物品。请忠宇同学先来试一试。”  相似文献   

8.
近来重读苏轼的《日喻》一文,有所新得。《日喻》记载了“眇者识日”的故事:一个生下来就是瞎子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太阳,他向眼睛好的人询问。一个人对他说:“日之状如铜盘。”盲人就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后来他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另一个人对他说:“日之光如烛。”盲人摸蜡烛知道了其形状。后来他摸到一支短笛,便以为是太  相似文献   

9.
“盲人指路”与“下水文章”镇原县三岔镇教研中心李正邻谁都知道,盲人是不会给别人指路的。但在作文教学中,“盲人指路”的现象却相当普遍:不少老师不喜欢写文章,也不善于写文章,却在那里指导学生写文章。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总是“述而不作”;读别人的文章多,自己动...  相似文献   

10.
目前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老师们每上一课之前 ,看得最多、研究得最仔细的就是一本教参。记得钱梦龙老师说过 ,如果说教学要遵循什么“法”的话 ,《大纲》才是“宪法”,是根本大法 ,如果不把《大纲》研究透彻 ,教学就如同“盲人骑瞎马”。教参虽然也是根据《大纲》编定 ,但其内容相对统一 :每一课讲什么、怎样讲、学什么、怎样学 ,学生会有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最后布置什么作业及参考答案等都有较统一的要求。老师们以同样的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和例子来教学 ,何谈创新 ?这样 ,教参岂不成了创新教育的“羁绊”?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以…  相似文献   

11.
有个盲人夜间提着灯笼出行,路人感到新奇,就问:“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很简单,我提着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清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盲人的话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人在“亮处”最安全。细细品味,建立民主政治,实行权力监督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行政许可法》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从教将近十年了,在以前,我和其他教师们一样,每上课之前,看得最多、研究得最仔细的就是一本教参。可是当我看了钱梦龙老师的话之后,改变了做法。钱梦龙老师说过,如果说教学要遵循什么“法”的话,《大纲》才是“宪法”,是根本大法,如果不把《大纲》研究透彻,教学就如同“盲人骑瞎马”。教参虽然也是根据《大纲》编定的,但其内容相对统一:每一课讲什么、怎样讲、学什么、怎样学,学生会有什么问题、怎样解答,最后布置什么作业及参考答案等有较统一的要求。老师们以同样的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和例子来教学,何谈创新?这样教参岂…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下午前两节是作文课,来了许多老师听课。可郑老师却让我们把文具都收起来,我觉得很奇怪:郑老师这唱的是哪一出啊?老师突然说:“我们这节课来玩一个游戏吧。”玩游戏!我心想,难道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五个大字:“盲人和拐杖”,然后让我们这些坐在左边的同学到讲台上。我心想:肯定是让我们当盲人。果然,我猜对了,老师拿出一大把红领巾来,让同学给我们蒙上眼睛。“呀!太黑了。”当眼前一团漆黑的时候,我心里恐慌极了:这样能走路吗?摔倒怎么办?随后,老师又让坐在右边的同学给我们当拐杖,带着我们走出了教室。我的脚根本…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盲人在社会中的需求,真正地给予他们帮助,我们走访了盲校。在与盲校师生的座谈中,一位盲童说:“如果上厕所我们能自己行动,不让别人领着就好了。”他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们。我们决定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研制过机器人的优势,设计研制一个智能化盲人厕所,为帮助如厕有困难的盲人同学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5.
海伦·凯勒出生19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由于莎利文老师的教育和盲人学校的学习,她终于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我的老师》一文真实地记叙了作者受教于莎利文老师的情景。在作者的笔下,她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一、“深深地爱着我” 海伦·凯勒回忆刚见到老师的情况后说:“就是这个人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文中几处记叙了莎利文老师爱她的情景,感人至深。如老师刚见她时,“拉着”她的手,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当她在树上遇到狂风时,老师急忙赶来,“一把抓住”她的手,“扶”她“从树上…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于2012年第5期刊发了田勇老师的《月儿为何会“徘徊”》(以下简称“田”文),2013年第6期刊发了杨继刚老师的《也谈月儿为何会“徘徊”》(以下简称“杨”文)。田勇老师对《赤壁赋》中注释的“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提出疑问,认为“在自然界,月亮只能沿着一个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7.
《今日教育》2011,(7):81-81
到目前为止.班主任管理领域至少推出了三个有影响的“个案”:一个是魏书生老师.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个是李镇西老师,他的代表作是《爱心与教育》;一个是万玮老师,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兵法》。魏书生老师管理经验的关键词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魏书生老师本人称之为民主和科学。  相似文献   

18.
曾在《读者》上读到过世界著名科普作家美籍俄国人阿西莫夫讲述的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说的是与他熟识的一个汽车修理工曾经出过一道思考题给他:有一个聋哑人,想买几颗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作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了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他的这位修理工朋友接着说,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个盲人,想买一把剪刀,修理工问阿西莫夫,这位盲人将会怎样做。阿西莫夫毫不迟疑地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一个剪刀的形状。听了阿西莫夫的回答,他的那位朋友开心地笑了起来: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他只需开口说自己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做手势呢?阿西莫夫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回答的确很愚蠢。一次语文课上,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后,有位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有个问题想考考您——您知道什么样的老鼠用两只脚走路吗?”我担心会被他们这些鬼机“灵涮”了,就以问代答“:那你说是什么样的老鼠啊?”她咯咯一笑“:米老鼠呗!”我“噢”了一声,谁知她又接着问我“:那您知道什么样的鸭子用两只脚走路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唐老鸭...  相似文献   

19.
上午的作文兴趣课上,老师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当一回‘盲人’,进行画画,怎么样?”“啊!当‘盲人’?”同学们一听,都情不自禁地瞪大了眼睛。老师顿了顿,笑着宣布:“要求是,先准备一张大白纸,然后闭上眼睛,画一画你最喜欢的人。”老师的话音刚落,我们这些“小盲人”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了。画谁呢?我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搜索着。对,就画我那亲爱的妈妈吧。我摸起笔,先画圆圆的脸蛋儿,再画……画着画着,我就等不急了,想立刻看到自己的“大作”,于是速度又加快了一些。终于画好了,我急忙睁开眼睛:我的妈呀!这是什么大怪物?圆圆的脸上什…  相似文献   

20.
今天下午的作文课,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受感触的游戏。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盲人和拐杖”这五个大字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几个“问号”:这是个什么游戏?好玩吗?“同学们,我们今天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盲人和拐杖’。首先,我要给你们分派角色,左边的同学做‘盲人’,右边的同学是‘拐杖’。游戏规则很简单,做‘拐杖’的同学不能说话,只能用你的肢体语言帮助暂时失明的‘盲人’。”游戏开始了,我被分到了“拐杖”这边。充当盲人的同学被蒙上眼睛,他们都开始叫苦连天。我们几个走到他们面前,各自找到自己的“盲人”,扶着他们走出教室。看着伙伴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