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专业本科生中医养生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对此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通过树立正确的教学融入理念、制定合适的教学融入目标、精选恰当的教学融入内容、采用有趣的教学融入方法和布置灵活的教学融入作业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传承。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精髓,将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将传统文化实践应用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相结合,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能够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建设,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教学体系中培养优秀的学前教师队伍,并与幼儿园的需求相结合,从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两个文化系统的存在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深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社会活动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文章从融入方式、融入内容、融入路径、融入保障等方面来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善于抓住两者之间的共通性和契合点,做到有效融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案例教学法在融入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是一种有效融入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13)
中华文明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是中国人精神的传承。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有"衣冠上国,礼义之邦"的盛誉。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洗涤,中华文明才真正具有了比较完备的礼仪规范和传统美德,这项成就是令世人瞩目的。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学科,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弘扬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笔者重点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仁爱万物""和谐共荣"等生态思想,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思政课堂及实践教学等途径,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科技寓科学于技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中国传统科技融入小学教育,一方面能够为教学提供“内源于生活、外寓于游戏”的课程素材,传递跨学科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能够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帮助他们树立现代科学生态观,从而推动小学教育人文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10.
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区教育的使命担当和必由之路。选择合适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生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社区教育"化人、育人"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薇 《科教文汇》2014,(26):48-49
幼师学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践行者,现在的幼师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没有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语文教师本身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方法枯燥单调等问题。笔者提出了在幼师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几点策略,包括:依据教材,积极发掘传统文化元素;语文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12.
李强 《科教文汇》2020,(12):154-155
在社会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各种多元文化甚至一些腐朽享乐文化的冲击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尤显突出。教师如何把握教材、挖掘教材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对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与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借此讨论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秀民族文化渗透到教育开展中,并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及层次提升,引导小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感悟,并实现民族精神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3.
胡小剪 《科教文汇》2020,(11):33-34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人们在生存、生活与劳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劳动成果与智慧结晶,逐渐凝聚成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重要席位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息息相关,并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与内容,因此高校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以解决当前爱国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升爱国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在对中华民族历史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真正迸发出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张云涛 《科教文汇》2020,(8):105-106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应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中职虽然是职业学校,但和其他学校一样,都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也能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一名文化传承者和领路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凝聚而成的智慧与力量,其是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前进的重要精神推力。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青少年德育教育中,能够塑造青少年健康的人格,从而使其成为具有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合格接班人。本文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当下青少年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青少年的思想特征,提出了相关改进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重要资源。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不容忽视,应从大学生的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隐形教育与感性教育方面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吴灿 《科教文汇》2020,(7):139-140
学习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国民素质的提升有着关键的推动作用。作为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代群体,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道德品质教育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进一步推进对小学生的全面培育,本文提出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学科教学理念,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对数学原理的追溯、编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数学习题集、让学生在预习时找故事等,通过在数学课堂上将传统的文化、故事与数学原理、数学知识相融合,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