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这就能够写文章了。"(叶圣陶)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作文。"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教学是初三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2.
许联英 《语文天地》2010,(11):35-36
宋代的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过这样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就是,渠水如此清澈见底,是因为有源头活水汩汩流出.不断注人。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要想写得真实感人.富有新意.就要有一个长流长新的源头,那就是生活。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积累.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充实。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章的材料是经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写字,这就能够写文章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习作时感到最困难的就是找不到可供书面表述的“经验意思”,找不到“可炊之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讲,童年生活是绚烂多彩,其乐无穷的。他们的乐园中不乏朵朵七彩的浪花。关键是缺少及时捕捉和有序积累。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章的材料是经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写字,这就能够写文章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习作时感到最困难的就是找不到可供书面表述的“经验意思”,找不到“可炊之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讲,童年生活是绚烂多彩,其乐无穷的。他们的乐园中不乏朵朵七彩的浪花。关键是缺少及时捕捉和有序积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从本质上来说,话题作文和以往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有些话题是显性的,如命题作文;有些话题是隐性的,如材料作文,还需要从材料中进一步提炼话题。话题并不是文章的主题,它只是写文章的一个由头,同样的话题可以引出不同的主题,只要言之成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所有事物都可以成为话题。既然话题只是作文的一个由头,那么天下事物皆可以成为话题,举目尽望,闭目遐思,凡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思维能够触及到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作文的话题。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只要与话题相关的作文,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现体,语言文字水平“深”是指文章要有深度,要写得“深刻”的意思.因为写文章不只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由内容和形式组成的,情感是内容要素的核心.情感与学生的需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为什么要写作时说: "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可见,情感在学生作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忽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情感、精神、意志、个性以及情趣的作用,导致学生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才能让情感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呢?  相似文献   

8.
言论     
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作文意志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并且是第二重要的能力。写作这事儿,只要你想写了,只要你有着强烈的写的冲动,不断地写,写后再改,不一定能成天才作家,却一定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写手。  相似文献   

9.
再鲜再美的鱼肉,如果只用油,而不用盐等其它佐料,也会让人没有食欲。相反,厨师在烹调时加一点葱、蒜、花椒、盐等作料,菜肴就会有滋有味,客人就会食欲大增。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作文满卷.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点:写文章时。给语言加点趣味“佐料”.文章就会趣味横生。因此,同学们要想在考场上写出一篇篇高分作文,首先就必须给你的作文语言加“佐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小主持人:开始讲课吧,老师?主讲老师:好的。选择了好的作文题材,确立了理想的作文标题,还必须赋予它一个灵魂,即主题。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有一个主题思想。世界上没有人无缘无故去写文章,想写文章,总是想对别人说点什么。说什么呢?就是说主题思想。其实,主题思想是不用说的,它是无言的、旁白的、文章外在的东西,无须刻意追求它,在你决定要写一篇作文时,它就像个飘忽不定的幽灵,从你的思维中串到你的笔杆里。笔尖上写出来的是字,笔杆里蕴藏的是主题。古人说"文无三行空",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1.
材料作文如何开头 古人写文章追求“凤头、猪肚、豹尾”的境界,其中“凤头”的意思是,文章的开头要短小、亮丽——犹如凤凰的头角。短小,便于让读者明白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亮丽,才能吸引读者。一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作为应试的材料作文,更应如此!那么,究竟怎样给文章开一个好头呢?下面以近两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介绍7种开头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茂恒 《学语文》2002,(6):28-29
中学生平时练习作文和高考应试作文究竟用什么语体为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去年《赤兔之死》引发的争论,焦点也主要在语言上。这很正常。因为正如叶圣陶说的:“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儿精密一点儿罢了。”写文章,无非是通过语言方式,进行信息、观念与情感的传播与交流。语言方式的改变,可以极大地影响到传  相似文献   

13.
许多同学在写文章时总是愁眉不展,同样一件事、一种意思,为何别人表达得那么恰当,而自己是词不达意,文章如同嚼蜡。想改变以上状况就需要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语言闪亮有光彩。在这里向大家提几个建议,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方法试一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多记——积累语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同学写作时明明知道某个意思,就是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作文的任务     
写作文首先要弄清楚作文的任务,知道任务是什么才谈得到怎么去写作文,任务不明确写文章就会瞎撞瞎碰。写一篇文章,任务完成得好就是好文章,如果忙乎半天跟任务不沾边,文章就失败了。那么作文的任务是什么呢?是写外边的人物事件之类呢,还是表达我们内心的思想情感?或者二者都有?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作文"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写文章的意思,又着重指学生练习写文章。所谓文章的"文"是指文字,"章"是条理、章法的意思,二者合而为一,这里既有内容的成分,也有形式的成分,所以任何一篇文章也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对此,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做到: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文的真实性与文学性,是一个比较复杂但又无法回避的话题。对这个话题,我想说三点意思:一是学生虚假作文的产生往往是被逼的;二是中学生作文不应排斥文学性;三是作文的理想追求应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一.学生虚假作文的产生往往是被逼的关于中学生作文的真实性问题,常常会出现几个认识的误区:一是认为学生作文不写自身的生活,就不真实。其实,在我们看来,不管学生是否写自身的生活,只要作文中的内容能  相似文献   

17.
郭相禄 《文教资料》2008,(24):103-104
写文章不仅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序".文章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如何安排结构.本文阐述了中学生作文中谋篇布局的重要性,并从学会构思和掌握常用文体结构两方面阐述了谋篇布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文老师,你会作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老师,你会作文吗?这是一个“可笑”的疑问,但又是一个需迫切提出的问题。一般而言,一所学校,最会写文章的应该是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作文修改偏重于教师的精批细改。这种单向性活动,一方面带有相对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欣赏文章和写文章的能力,教会学生真正体会和辨别哪是好文章,好在哪,最终达到能写作文、会写作文。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引导学生相互修改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互改作文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20.
谈灵感     
提到写作,人们常会想到灵感。是的,写文章要有灵感。没有灵感写文章很费劲,也难写好,有了灵感则会写得又好又快。那么什么是灵感呢?它为什么对作文那么重要呢?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