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课程与社会分层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程与社会分层关系初探吴秀琴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课程设置反映了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体现了统治阶级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在一定时期,课程起着维持、强化社会分化的作用,本文拟对课程与社会分层的关系问题作初步探讨。一、社会分层理论所谓社会分层,是指根...  相似文献   

2.
教育成层通过考试分流,在教育场域内把受教育者进行层级分化,通过教育的身份赋予使得接受不同年限、类型学校教育的人员具有不同的教育身份,形塑着不同的社会职业角色,为社会分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学类型的不同导致定位的不一,身份的区隔,层级的差异,高等教育从"分类"走向了"分层"。高等教育的身份层化,引发了高等教育的无序发展,强化了高校组织的越轨行为,加大了教育的不公平,不利于精英人才的培养。为此,高校必须弱化层级观念,积极发挥教育者身份功能;政府应健全管理机制,鼓励多元发展;社会需更新人才观念,推进用人制度改革,以便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教育分层功能的弱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成员因各种因素会处于高低不同的层次上,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分层。教育在促进社会合理分层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然而研究表明,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却趋向弱化。本文分析了其功能弱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2年,公民教育作为国家法定学科正式在英国中学实施,同时,英国政府和社会组织不断跟进公民教育实施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2007年发布的《课程检视:身份与多样性》报告就是对公民教育课程的一次修正。作为对多元文化英国社会存在的问题的回应,此次课程改革是在英国国内政治力量的推动下而进行的。新的课程修正案不仅拓展了公民教育内容,增加了身份与多样性教育,同时提出了整合多元文化社会和传授统一价值观的有效策略。自此之后,学校公民教育承担了通过多样性和统一价值观教育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任务,以促进更为和谐的英国社会生成。  相似文献   

6.
农村教育促进学生社会流动限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阶层良性流动的作用。然而,处于困境中的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功能是存在限度的。本文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基础、流动方向、流动性质和流动阶段等不同维度对农村学生社会流动中面临的二难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同时也对西方的教育社会分层理论作了中国语境下的扩展性解释。  相似文献   

7.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分层、社会分工及相应的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在客观上对社会分层、职业选择产生着重要影响。新韦伯主义认为:教育是限制经济领域中具有优厚报酬职位的竞争者数量的筛选工具,帮助那些接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人占据这些职位。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个体“身份团体”地位的获得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越来越感受到个体的职业获得与将来可能得到的权力、财富以及社会地位息息相关。我们在看到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产生着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发现了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反作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换言之,不同社会层级的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否平等?本文试图通过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关系的探讨,分析社会分层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社会分层因素和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教育差距已成为当今中国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通过对我国社会分层的现状及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阐述,从社会分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学生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的影响、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社会流动功能的弱化三个方面探讨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社会分层因素和教育公平的相互影响,揭示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与教育的社会分层流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社会分层流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人认为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社会底层成员可以通过优异的教育成就流向上层社会;也有人提出教育是社会集团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教育具有复制社会等级、阻碍社会分层流动的作用。这两种观点都忽视了教育公平在社会分层流动中的作用。教育能否促进社会分层流动,取决于教育是否公平。在新世纪,我国出现了学生辍学、考生弃考的"读书无用论",其原因是教育不公平现象弱化了教育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的功能,就必须大力推进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  相似文献   

10.
考试尤其是大规模的考试,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为社会选拔和筛选人才的功能。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考试这一选拔和筛选人才的功能实质上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控制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运用。首先,考试的历史发展和考试本身的层次性等皆证明考试是社会分层和选拔的工具。其次,考试的内容和过程等隐含着社会控制。所以,社会分层和社会控制是考试所隐含的社会功能,考试是课程知识合法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身份认同是衡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主观意识,身份认同中必然包含着客观社会结构信息。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主要考察了城市内部社会分层及其对农业转移人口身份认同的影响,总体而言,农业转移人口在不同的分层标准下都处于弱势地位。logit检验发现,除文化资源外,经济资源、民权资源、社会关系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分配对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身份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弥合社会分层,消解其对农业转移人口身份认同的不利影响,需要进行更加积极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分层教学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有关分层教学的理论探讨、实践探索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各地都有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的开展。笔者所在学校也开展了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下面谈几点我们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思想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说到分层,就可能联想到分快慢班,随之而来的便是教育思想的问题。事实上,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思想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强调共性的培养目标、单一刻板的课程结构、强制性的教学管理,难以培养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3.
社会流动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尤其是我国体制改革所引起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的现象,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以职业作为社会分层基础的社会里,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是对自身社会生存能力和社会身份的投资。通过接受教育来获取知识和学历,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14.
王景 《教书育人》2008,(3):20-21
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关系的研究是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个核心问题,它主要包括了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和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叱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了不同的经济阶层、知识阶层、权力阶层、劳动阶层和边缘阶层等社会分层回,对学业成败、学业水平及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影响。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包括促进社会分层结构产生变化和实现社会流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和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计算机技术有更高的要求。本文立足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具体情况,把高职工学结合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与分层教学法有机结合,提出并分析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与威廉·里斯教授的对话一方面梳理了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式在20世纪60年代阐释学校社会角色上发生的重大转变,指出其使用的方法及探讨的主体在不断的拓展;另一方面展现了威斯康星大学在促进教育史研究范式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教育学与历史学在课程、研讨、学位授予等方面密切合作。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式的当前形态是用人文社会科学的大视野来看待教育问题,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研究范式或某一学科领域的身份认同。这对促进我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关系的研究是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主要包括了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和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1]。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了不同的经济阶层、知识阶层、权力阶层、劳动阶层和边缘阶层等社会分层[2],对学业成败、学业水平及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影响。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包括促进社会分层结构产生变化和实现社会流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家庭背景、族群身份与我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全国175所高校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其家庭背景与族群身份对我国少数民族群体进入不同类型高校机会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获得受社会分层与族群分层结构的双重制约。从家庭背景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家庭背景愈佳,少数民族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多;从族群身份的角度来看,在控制家庭背景变量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较汉族学生更易获得本科层次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9.
封号是宋代内廷制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宋代内命妇封号在继承前代基础之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一方面封号授予的等级和意义因受封者身份的不同而有别;另一方面封号授予和进迁已经趋向制度化。封号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对内廷妇人身份等级、除授进迁等制度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20.
跨国移民时代的到来向加拿大长久以来实施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研究者对当前加拿大公立学校官方课程所表现出来的欧洲中心主义、国家身份均质化和赞颂式多元文化等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分析,为重新审视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在跨国流动性日益增强的趋势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如何影响跨国移民及其子女的身份认同、文化适应和社会融合等问题,有必要运用跨国主义和跨文化主义理论框架对现有课程作出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