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职业技能竞赛对于引领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培养,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当前高职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存在参赛积极性不高、文化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指导教师依赖性强、过度使用竞赛技巧等问题。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结合技能竞赛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启示,建议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以赛促教与以赛促学等措施,来推进专业建设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次参加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真实案例,结合在养老护理员职业工种培训、备赛、参赛的实际经验,开展分析研究并实践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分享了"以赛促练"的教学实践和方法,提出了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包括教学模式改革、人才质量评价、职业素养培养、校企合作、就业率提升等多方面,对拓宽职业技能竞赛的延伸价值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技能竞赛为养老护理员的人才培养明确了人才标准,能指导学校的培养规范,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学校教育通过"以赛促练"方式并不断深化改革,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促进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全面推行,为养老企业培养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面向当前职业教育的对象,启发学生主动实践,是提升高职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所在。而技能竞赛是培养经管理类高职生主动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进行经管类高职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模式内涵、实践效果和需要改善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职业技能大赛历来是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效果的重要赛项之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是该竞赛的宗旨。通过对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口语赛项的分析,总结了2016年改革后比赛形式和内容的新特点;接着,以2018年决赛选手的表现为例,分析了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如何通过对大赛的总结、反思,发挥大赛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学改革,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面向学生开展了大量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以技能鉴定为切入点,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在技能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和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和师资专业素质,并逐步形成了“双证融通、课证融合”的高职教育技能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教育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中面临的问题,以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大赛为例,提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新型高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带来的高职教育结构创新和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前技能大赛已成为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英语技能实训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技能大赛的模式,"以赛代训",与项目化教学相整合,推行"教、学、做、赛"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以赛代训"也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对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技能大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办公软件课程为例,针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应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应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将切合行业的新理念和新要求运用于教学改革中,利用各种平台及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教学团队近几年来一直在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进行创新性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重构学生自信、启发学生主动实践,是提升高职设计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而参与设计类大赛是重构学生自信、启发学生主动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系列实践,对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的培养、师资队伍的锻炼、保障机制的建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一直努力探索农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之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给农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思路。竞赛是学生专业技能的一个展示平台,是学生各项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方式,竞赛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把竞赛融入教学模式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农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是落实党中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亟需提高思想认识,深化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完善政策措施,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新型的职业教育是提高职业行动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行动导向驱动”,改变教学观念,因材施教,取舍教学内容,致力于教学的设计,引领学生学习运用好的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相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特点。高职院校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等手段,不断加增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也成为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麦可思机构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高职学生,都认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毕业生的过程中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岗位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使毕业生不仅能及时就业,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其特点不在于以学科化系统知识的传授为主,而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使培养的学生质量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与就业岗位密切关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必须适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创新起点,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创新目标,以就业率评价指标体系为创新标准,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该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实习基地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建立并完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3.5+1.5”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取得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效果.从而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毕业即能上岗的技能型人才,然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使高职院校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激烈,高职学生学历不如本科,技能如果再不过硬,就不能达到毕业就可以上岗的“零过渡”,高职毕业生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基于此,应将“公司化”运营的培养模式引入实际教学,让学生通过真实项目在做中学,真正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岗位所需技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健美操课程体系建设,文章结合湖北文理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为切入点,优化设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健美操专选课程体系,构建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依靠该平台可实现健美操信息资源共享,补充课堂学习不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旨在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订单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迅速发展起来。但也面临教学传统与教学改革相抗衡、人才培养不适应企业需求、订单就业协议难以如期兑现、校企合作主体功能缺失等困境。学校要解放思想,加快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校企合作一体化,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契约兑现率。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与毕业生就业的矛盾,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职业院校普遍推行“双证书”制度,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从本校及相关专业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努力创新,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双证融通”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