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标题中 ,方言词运用恰当 ,可起到积极作用 ,但不可乱用 ,要注意选择那些有普遍使用的事实或趋向的方言词 ,选择那些可以使人望文知义的方言词 ,对有些难以被读者理解的方言词 ,还要作点必要解释。  相似文献   

2.
作为在应用语言文字中起典范作用的新闻媒体语言,报纸新闻报道中如何正确使用方言、处理好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探讨了报纸新闻报道中使用方言词的现象、分布特点及新闻媒体使用方言词的原则,希望能给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方法,调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使用新疆汉语方言词的社会心理。研究发现:(1)维吾尔族对新疆汉语方言词的使用,从整体上说使用率都较低,说明普通话的影响力大于当地方言;总体上汉语方言词中维吾尔语借词的使用率比固有词的使用率高将近6%。(2)社会心理对维吾尔族使用汉语方言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感和态度两个方面。越喜欢说汉语、汉语使用越标准,反之,越不标准;对维吾尔族学汉语持肯定态度,使用汉语方言词少,也就是说,使用普通话词汇多,反之,使用汉语方言词要高,分类统计结果相同。(3)认知和动机对维吾尔族使用汉语方言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十年词汇"中已入共同语的现代汉语方言词的使用呈现以下三个特点:方言词区属分布数量不均衡、同义方言词使用数量不均等、多义方言词不同义项使用数量不同一。这些特点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进程与时代特征综合作用、语料中词语使用者方言母语区属及用语习惯等。  相似文献   

5.
方音词反映的是一声之转的问题,方言词反映的是转语问题。本文分别讨论方音词的声韵关系模式和方言词的音义关系模式,进而考察古晋地方音方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类型,即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语或口语)形式留存、以现代汉语各地方音方言词形式留存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消亡。《段注》古晋地方音方言词的留存与消亡之间存在明确的竞争关系,最终要取决于语言社会的实际使用情况。对《说文解字注》古晋地方音方言词的研究可为晋方言史的考证提供语料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报纸中的湘方言词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籍报纸中不断出现的湘方言词语一方面使报纸语言极具本地特色,但另一方面对非湘籍读者的理解及普通话的推广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应采取“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因势利导,约定俗成”的方式,促使报纸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方言词(或称:地域方言词)?现代汉语方言词一般指哪些词?我们发现,对此问题,语言界众说纷纭,所指不一。以几本有代表性的专著为例,可以归纳为两种对立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只在某一方言区域内流行的词,我们称为方言词。”“方言词指普通话里不用,而只有某个地区的人使用的词。”“方言词指的是跟普通话语汇相对的流行于某个方言的语词”。上述种种界说,措词大同小异,观点可谓一致归为一  相似文献   

8.
“方言词”与“方来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现代汉语方言词(或称“地域方言词”)?现代汉语方言词通常指哪些词?我们发现,对此问题,语言界众说纷纭,所指不一。以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专著为例,可以归纳为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只在某一方言区域内流行的词,我们称为方言词。”[1]“方言词指普通话里不用,而只有某个地区的人使用的词”[2].“方言词指的是跟普通话语汇相对的流行于某个方言的词语”[3]。上述种种界说,措词大同小异,观点可谓一致,归为一类。它们都把“方言词”看成是未进入普通话、不具有全民性、只在方言区使用的词。另一种意见可以黄伯荣、…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普通话的不断推广,京津冀方言词存在一体化的可能性。研究京津冀方言词一体化的方法主要有田野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前者是调查发音合作人的方言词使用情况,后者是梳理方言文献所记录的方言词。研究发现,京津冀方言词一体化主要体现为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同化,也体现为极少数方言词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导致的类同化。  相似文献   

10.
电影或电视剧中使用方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传播地域文化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考虑一点,不是所有的方言词都可以在电影或电视剧中出现,如"浪"在不同的方言区其词义中隐含的感情色彩则截然不同,因此电视制作人要充分考虑这些方言词在别的方言区的意义,否则就会给观众造成误解。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再加上方言词一般情况下只用于口语交际而很少甚至没有用书写形式.人们渐渐不知道方言词的本字,而往往采取借音的方式记音,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词语的误用或者滥用,因此,很有必要考求方言词的本字。考求方言词要求声韵调都能用古今音对应关系解释,并且要经得起姐妹方言的验证。采用的方法有:排除法、类推法、比照法。即使如此,并不是所有方言词都有本字可考,本文以潮汕方言为例探求闽方言的本字。  相似文献   

12.
2005版《现代汉语词典》承袭了2002版所收录的犬部分方言词并作了调整。本丈从使用范围、补充价值、使用频率三个方面,详细考察了2005版《现代汉语词典》对2002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方言词的调整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方言词的界定,方言特征词以及普通话对方言词吸收的原则三个方面,论述了方言词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把方言词界定为通行于某一方言地区,能反映出该地区特色的词语,并区分了方言核心词和方言特征词,特别强调了方言特征词研究的价值,最后概括了普通话对方言词吸收的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14.
《燕说》是清末学者史梦兰的一部方言著作,记录了当时唐山的一些方言词。《燕说》记录的方言词有些沿用到现在,有些消失了。通过分析在唐山消失了的方言词,可以发现《燕说》记录的方言词不完全准确,清代唐山方言和山东方言关系很密切。  相似文献   

15.
记录清代京津冀方言词的著作比较多,主要是专著和地方志。清代京津冀方言词类别多,涵盖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方言词之间的关系密切,区域内部的方言词共同点比较多,跨区域的方言词之间有差异,但共同点大于差异。方言词有些沿用到现在,有些则退出现实交际。  相似文献   

16.
广西彩调剧是桂柳方言地区一种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剧,其唱词和读白均使用桂柳方言词进行演绎。近年来,学界主要探讨的是其修辞手法,未见方言词语体色彩的相关研究。本文旨在从语体色彩分类和功能价值两个方面探析广西彩调剧中的桂柳方言词汇的语体色彩。以期为彩调剧方言词汇的研究作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每一个方言总是拥有一批最能显示本身特征的方言词语的。当然,方言词语流通的范围并不能导致直接划出方言区域的界限,但是,如能结合语音特征等诸方面的因素,方言词语的比较对照对于识别不同的方言或土语群仍不失为重要的一环。湖南方言纷纭复杂。有的方言词语流行很广;有的方言词语只在很有限的地域内通行,甚至只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地点使用;有的方言词语在甲地是根深蒂固,在乙地却象是水上浮萍,问年轻人说有,访年  相似文献   

18.
《尔雅》方言词的训释方式有:直接指明方言区域,把不同的方言词放在一个条目中进行比较互释;用易懂的通语词训释难明的方言词;用方言词训释方言词;用方言词训释通语词;同一方言词的不同字形相释。  相似文献   

19.
近代汉语研究起步较晚,词汇的研究,特别是方言词的研究更是薄弱。近代汉语方言词研究将有利于探索方言与通语的关系,有利于观察汉语方言间的渗透与影响。可以从6个方面鉴定历史方言词:一是词的频率标准;二是同一时代、不同词义的出现频率;三是文体及叙述角度标准;四是同一种古籍的不同版本间差异较大的词语;五是训诂学家笔下的方言记录;六是各类辞书、方言志收录的方言词。近代汉语方言词有很多还存在于正在使用的活语言中,训诂学的价值不可低估。分析活语言材料,可以准确解释词义;也有助于辞书编纂,比如词典立目、释义、义项处理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陕西安康方言词汇的融合问题:融合经过了一个弱势方言词汇近于消失,强势方言词汇相互渗透的过程。融合呈现5种基本类型。融合途径是:消减原有词语、收纳别的方言词、借用普通话词语。特征词均属于基本词汇,大多集中在称谓等类别里。而一般词汇多集中在位置、代词等类别里,其特征是,使用区域广泛,处于最上层,最易相互融合,也最易向普通话靠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