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伦茨认为:法律起草者的规范想法虽然不具有历史目的论解释方法的拘束力,但却是确立的立法原意的辅助资料,立法者的意志并不等同予规整代表的全部目的。在进行法律解释时我们应当致力于发掘事物本身的特质和特殊结构,尽量避免评价矛盾既是对立法者,又是对解释者的要求。在这种一解与多解法律论证的博弈中使相对正确的判断得以露面。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书作为记载法律内容与法律活动的文字载体,决定了其语言具有高度准确的特点,但它并不完全排斥模糊词语的应用,恰当采用模糊词语能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起到准确词语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模糊词语在法律文书听运用及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语域变体,以准确性、严谨性和规范性为其表现特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使用模糊词语。分析了法律英语中模糊词语的语用功能,探讨了法律模糊词语的主要翻译技巧,并认为法律英语翻译贵在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表达。对于法律模糊词语,应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4.
实质法律推理,是指法官根据立法者制定法律规范的价值理由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而进行价值评价、或在相互冲突而又都有一定道理的利益间进行实质权衡的推理。它分为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当然推理和直觉推理等种类,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正当性和职业性的特征,都可能进一步实现和促进司法公正。但由于我国是成文法系国家,在司法实践活动中仍然要慎用法律实质推理。  相似文献   

5.
由于立法者理性的有限性,由于语言表达的有限性,由于法律赖以成长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不能够涵摄将要发生的所有法律事实。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是"显露"的法律,当显露的法律出现不能够适用于法律事实的漏洞时,实证主义求助于"自由裁量权"是不可取的,而应该适用"隐藏"的法律。"隐藏的法律"来源于人类的"类比思维",通过这种思维机器的加工,人类"有限的语言"能够表达"无限的意思",因为通过类比思维"机器"的转换,"有限的语言"可以符合规则地、具有效力地、随机应变地转换成"无限的语言","隐藏的法律"通过类比思维机器的转换显露出来,变成可适用的法律,以填补法律漏洞和实现个案正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学界目前研究法律问题的视角大多自觉不自觉地定位在立法者的立场上,但法不仅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也是法官的审判规范,法律解释从根本性质上来说应是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为确立演绎推理的大前提而站在法律的立场上,对法律规范的意义作出的有效力的阐明。法官法律解释的效力仅应限于个案。  相似文献   

7.
卢梭认为,立法者承担着塑造政治生活方式和塑造人民的职能,其行动原理是公意。不过,卢梭在其政治理论中引入独立的立法者,却产生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确保人民和立法者关系的统一。立法者不是人民本身,如何确保立法者制定的法律正是人民自己想要的法律或者确保立法者制定的法律就是人民自己制定的法律,卢梭并没有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的立法实践从实质上初步解决了卢梭的立法者难题,既能保证人民成为真正的立法者,又能保证人民制定的法律符合公意。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法律承载着不同的价值目标,立法者在制定法律规范时,其内心恒定的立法价值目标决定着具体法律条文的取舍。终身教育立法同样地反映着立法者的价值观念,同时又实现着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体现着法律特定的价值功能。从法理学视角解读目前我国四部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規,可以为其他省市和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立法提供參考。  相似文献   

9.
法律英语是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逐步形成的特有的表达模式和规范,它在词汇用语、句法选择和语篇结构上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体现了法律语言的专业性、庄重性、严谨性和准确性。因此,在翻译法律英语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专业术语、正式用语及法律条文的句法运用,要针对法律的专业特点,适当采取一些翻译技巧,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性裁员是我国劳动法律制度赋予企业的自主权力,但现实中不规范的企业裁员对劳动者合法利益的侵害已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该文着重从立法角度,浅要分析我国现行企业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现状及缺陷,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时策建议,仅供立法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政治权利客体的公共性决定了政治权利实现效益的公共性、实现方式的积极性和实现手段的作为性。政治权利实现的上述特点决定了立法者在设计有关政治权利的制度时应注意法律激励功能的作用。在逻辑关系上,法律对政治权利实现的激励功能表现在"正向促进"和"反向排除"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激励功能决定了立法者在设计政治权利规范时至少应遵循平等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有效救济原则。  相似文献   

12.
法律英语是普通法国家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逐步形成的自己所特有的表达模式和规范,它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法律英语不仅难在普通词、专业术语词、外来词、古旧词混杂,同义词、近义词堆砌;而且句子冗长,概念复杂。  相似文献   

13.
如果认为在立法者偏私的情况下可以有公正的法官,那简直是愚蠢而不切实际的幻想!既然法律是自私自利的,那么大公无私的判决还能有什么意义呢?法官只能够丝毫不苟地表达法律的自私自利,只能够无条件地执行它。在这种情形下,公正是判决的形式,但不是它的内容。内容早被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4.
在面对个案事实时,纸面上的法律规范该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去呢?当制定法不完善时,又该如何发现、获取与案件事实相适应的规范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转向法律方法论中的法律发现。近年我国法学界已开始对法律发现有所重视,但目前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观点,因此,进一步精确分析法律发现的概念并梳理其历史发展,通过与法律解释的比对明确其存在的必要性,进而探讨法律发现的结果及应对策略在当下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处罚法定原则要求处罚依据应当明确,但法律规范中存在不确定法律概念又是客观现实。行政处罚法定原则适用于不确定法律概念造成一定困难。为实现二者相生与共,立法中应当适度限制不确定法律概念,采用定义概念的方式增加处罚依据的明确性,通过法律解释明确不确定法律概念,扩大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审查范围并减少“判断余地”。  相似文献   

16.
法的要素是由法律规范、概念和原则构成的,其中法律规范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法律规范除具有本身的含义、逻辑结构范式和种类外,有效性则是贯穿其始终的关键所在。法律规范的有效性应包括应然和实然两方面。应然有效性是正义和秩序的综合体,就实然有效性而言,如果一项法律规范本质上与应然有效性同一,则法律规范有效(或生效)。反之,则法律规范无效(或失效)。在法的要素中,为确保法律规范具有效性。应做到法律规范应然与突然、本质与形式有效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正>一、法律规范的认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国家法律规范治理国家。必须让未成年人充分认识法律规范的意义和内容。一是认识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这种规范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具有指引作用;二是认识法律规范是人们行为及其评价的标准,这种标准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该如何做,具有标准作用;三是认识法律规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违反法律规范就是违背国家意志,要根据违法程度予以相应处罚,具有强制作用。对法律规范的认知,还包括对法律规范的体系认知,要知道国家有  相似文献   

18.
法律语言要求准确,然而模糊性现象却大量存在。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可以发现,模糊性法律语言有法律术语模糊、形容词模糊、语言风格模糊、法律规范的概括性要求等特定成因。模糊性法律语言在一定程度体现了语用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原则,在一定语境下可以增强表达效率,使法律语言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9.
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权一再得到立法者强调,但是"纸面上的法律"需要转化为"行动中的法律"方能实现立法目的。经验表明,逻辑上的合理性,规范上的确定性和实务上的可操作性是具体法律规则或制度完成转化之必需要素。若不能完全具备,则法定权利或法律制度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成为无意义之文字。  相似文献   

20.
私法自治是全部私法的核心与灵魂,而法律行为则是实现私法自治的手段。但由于我国对私法自治原则认知未深,对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之间的关系认识得不透彻,导致了法律行为制度一些明显的弊端。立法者应本着捍卫私法自治的信念来构建民法典中的法律行为制度,使私法自治应具有的功能在法律行为的理论与实践中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