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有业者认为,社区报是中国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但是社区报在我国发展的9年时间里也出现了如政策瓶颈,资金缺乏,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因此,社区报在今后的发展还需要各个组织和新闻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彭波 《传媒》2012,(6):18-20
Jock Lauterer,一个高高瘦瘦的美国男人,目前任教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学院,曾经创办了两份社区报。在过去的几年中,他的书《社区新闻》已经第三次再版,被全美很多大学社区新闻课程奉为教材,也成为专业人士了解社区新闻媒体的重要专业参考书籍。不仅如此,每年暑假他都会走访北卡大大小小的社区报,  相似文献   

3.
陈凯 《传媒》2012,(6):21-24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陈凯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访学。在一年时间内,她采访了北卡州10家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社区报,并写就《走进美国社区报》一书,第一次将原生态的美国社区报介绍给中国读者。在此,《传媒》杂志选编了该书的部分章节,将"美式社区报"内容、经营、管理以及报人精神等不同侧面予以展示,以便让国内报业同仁能够深入了解美国社区报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2010年以来,一些大型传媒集团集中创办社区报,迅速壮大了社区报的队伍,中国式社区报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媒体业态。社区报能否成为报业面对新媒体冲击的救命"稻草"?我国社区报是否还有发展空间?面临怎样的挑战?本文在梳理我国社区报本土化发展历程基础上,旨在廓清新一轮社区报竞争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并探寻当前我国社区报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相似文献   

5.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报纸、杂志等媒体发展前景堪忧。为应对传统媒体"寒冬"危机,一些大型传媒集团相继尝试开办社区办、创办社区报,以期挽回报业日渐衰退的局面。然而,社区报是否能够拯救报业?其当下发展存在哪些弊端?未来转变和发展方向在何处?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初步探寻社区报发展机遇与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6.
美国老百姓平时接触最多的是他们身边的社区报纸。无论是在繁华喧嚣的国际大都市还是在边远偏僻的小山村,都能找到社区报纸的身影。无论是参照国外社区报发展经验,还是从国内报业竞争环境形势上看,国内发展社区版(报)已到了必须被重视的阶段了。  相似文献   

7.
陈树生 《青年记者》2014,(2):99-100
社区报:传统纸媒的"剩余价值"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发展,与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报业受到了互联网的强烈冲击,发展前景难以乐观。在传统大报的一片颓势之中,社区报却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了对抗报业经济衰退的态势。根据NNA(美国报纸协会)的调查显示,美国7000多家社区报目前拥有共计超  相似文献   

8.
李玮 《新闻实践》2012,(3):42-45
“百业竞争,智、勇者胜。”报业市场亦然。社区报跻身我国报业之林不过10年,资历尚浅,面孔尚嫩,可谓一项新兴事物。结合现阶段我国报业竞争和社区发展的现状,社区报如何立身生存、怎样寻求自己的发展运营模式、如何借鉴海外同行的经验与做法、社区新闻采编具有哪些独特视角和操作手段,以及办好中国特色的社区媒体需要注意什么问题、采取哪些对策?本刊特约省内外有关社区报研究学者和业界专家,作一番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9.
美国全国报业协会(National Newspaper Association)对社区报纸的定义是:“旨在通过提供新闻和资讯的方式服务并建设本地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打造社区纽带的报纸。”其惟一标志就是它“对某个特定社区的服务性和归属感”。在美国,以社区报为主体的小报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2004年,美国周报(绝大部分为社区报)达到6692份,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01年中国第一张社区报——《南山日报》创办至今,已过去近10个年头,一张又一张社区报以各种形态和模式陆续进入报业市场。在上海,社区报市场的鏖战业已拉开帷幕:2006年10月,《新民晚报社区版》亮出了国内第一家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社区报的旗号;隶属于东方网的《城市导报》陆续与多家街道报纸展开合作;此外,从2009年8月开始,《新闻晨报社区报》以一整套全新办报模式低调地开始了社区圈地运动,至今已与8个街道合作推出了8张社区报。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国内越来越多的传媒人士把目光投向社区报,研究社区报在中国的发展形态。就中国目前的报业环境而言,城市主流日报新闻50%以上重复,而居民真正需要的社区生活新闻,却  相似文献   

12.
彭波  王聪盈 《传媒》2012,(6):12-14
他,在没有去北京市某局之前,是北京市某街道的工委书记,但在一些媒体眼中,知道他是因为他创办并管理过一份有26000人订阅的、"似乎"接近社区报本旨的《人文月坛》。这张小报是北京市50多张由街道主办的社区报纸中的一张。它是月坛街道的内部刊物,在许多月坛人的心中是了解社区、表达心声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3.
纸媒暴力时代一去不复返,报业竞争更加激烈,作为新生态的社区报如何生存并发展,是沿袭传统媒体包罗万象多层面全覆盖的"降落伞新闻"办报理念,还是针对性极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冰箱新闻"为主,强调社区和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章对此做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1年8月10日,在全国新闻界有一枝红杏出墙。她就是作为全国城市社区传媒试点的深圳《南山日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她独树一帜,异军突起,迈出了稳定而坚实的第一步。 创办城市社区报的必要性 一、创办城市社区报,是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和城市结构变化这一新形势的需要。 社区发展,是一个全球趋势,也是一个全球性话题。就我国而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下行压力,报业曾将目光投向社区报,但社区报在一些城市试水后又归于沉寂。移动互联新时代,社区是否还有再挖掘的价值?尤其是当京东、阿里等开始落地布局社区便利店、抢占最后一公里时,地方类都市媒体对社区的掌控之路在何处?齐鲁晚报从2017年开始,依托齐鲁壹点客户端,开始探索"智慧社区"的布局,为未来社区市场开辟了一块试验田。  相似文献   

16.
刘芳 《东南传播》2016,(1):61-63
十多年间,同样是在报业市场化背景下催生的报纸,社区报不仅没有像都市报那样在我国报业市场大放异彩,反而在发展过程中历经坎坷,走进一个尴尬之境。当下我国社区报发展的几种运营模式各具特色,却又各自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报的实践者应该跳出报业市场化发展的思维定势,从社区报的本质出发,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雄伟 《今传媒》2015,(3):77-78
近年来,传统纸媒发展遭遇困顿,面向特定社区受众传播的社区报应运而生,并且被冀望成为报业转型的突击手。在此背景下,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于2013年3月进军社区报市场,跑马圈地并实现快速扩张。笔者试以广州日报社区报为例,总结其两年来的经营模式、操盘经验以及现实困顿,拟为社区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厚报时代,报纸内容的同质竞争现象日趋激烈,内容大而全固然丰富,但信息的高重复率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加上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的冲击,传统报业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在裂变的市场环境中,传统报业积极地探索出路。就目前广东的报业环境而言,广州的主流日报与都市类报纸正慢慢接近发展的"天花板",而随着市场化和社区化的进程,社区媒体在广东城镇化率比较高的城市中显现出它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高度地方化的社区报正是一个较少竞争的  相似文献   

19.
社区报的定位及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安  黄卫 《新闻记者》2004,(10):52-55
2004年2月8日,号称"中国第一张社区报"的《巷报》创刊号在吉林省长春市推出。该报以"贴近生活,沟通舆情,倡导文明,服务百姓"为宗旨,打出"立足长春市,面向东北三省"的口号,致力于"办好中国第一张全面市场化的社区报。"与东北这张《巷报》热闹登场的气氛相比,2003年年底,曾同样被称为"中国第一份城市社区报"的深圳《南山日报》却带着遗憾宣告停刊。该报是深圳  相似文献   

20.
社区报的差异化和服务性,是报业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新晚社区报》作为哈报报业集团新媒体的一个分众形态,传播内容更富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报纸的价值是满足读者需求,《新晚社区报》按照受众的需求进一步细分市场,具有独特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