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城市大规模扩张和旧城区改造,因房屋征收产生的纠纷和矛盾也越来越多,房屋征收矛盾产生的最主要根源莫过于房屋征收的补偿问题,由于房屋征收人与被征收人达不成共同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导致钉子户、暴力拆迁、集体上访等事件屡屡发生,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新条例更加注重了对房屋被征收户的补偿问题,在此形势下,作为保障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审计部门如何保证房屋补偿的公平、合理、可行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房屋征收问题的实质是存量土地的利用问题,是土地利益的再分配问题。《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确立的房屋征收模式虽然理顺了被征收人(被拆迁人)、政府和建设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程序上更合法理,但是对土地使用权补偿问题却讳莫如深,这将使条例实施的社会效果和功能大打折扣。作为我国特有的财产形态,土地使用权的价值不能被房屋完全吸纳。土地使用权补偿问题不容回避,在征收活动中给予其全面而充分的补偿才符合现代法治的公平理念,从而有利于化解现实中因补偿不足所引发的拆迁危局。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冲突的一项基本制度,妥善解决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对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该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应加强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土地征收中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冲突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妥善解决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对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该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应加强对补偿主体和权利人、补偿标准和范围、补偿程序和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全面改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立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房屋征收问题已经成为热点问题。从目前来看,房屋征收补偿制度的不完善不但成为隐藏腐败的灰色地带,而且也使政府和民众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以1991年颁布《城市拆迁管理条例》为起点,到我国2011年通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我国也在不断努力去完善房屋征收制度。但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实践中,房屋征收制度仍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首先从研究征收行为出发,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进而给出合理性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有权,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地征收规模膨胀,因征地性质模糊、"公共利益"范围泛化、补偿机制落后、被征地农民话语权缺失又缺乏权利救济机制等,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有激化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对策:严格界定"公共利益",探索非公益性用地制度;确认土地发展权,坚持完全补偿原则;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和程序,保障征地过程中的农民话语权;建立健全征地补偿机制,长久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制定《土地征收法》,切实为征地提供从征收到救济的全套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已经滞后于时代发展,存在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不分、超公共利益范围征收、征收程序不当、拖欠征地补偿款现象严重、补偿范围狭窄、补偿标准偏低等一系列弊端。因此我们有必要完善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以保障国家公共利益用地及被征收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土地征收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被征地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文章针对我国现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些建议:完善土地征收补偿立法;增加补偿方式;扩大土地征收补偿范围;健全和完善土地征收补偿的救济。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均应符合这一主题的需要.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从制度设计到具体实施都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公共利益"的限定不明确;土地征收程序过于简单,缺乏规范性;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等,严重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应从公益目的的审批、严格全面的征收程序以及公正合理的补偿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好评,被认为是一部好法规。通过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内容的分析,结合相关行政法规,指出新法规环境下征收与补偿的特点与效力,分析被征收人的应对原则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家征地补偿行为涉及政府、用地单位及农民集体等群体,由于《宪法修正案》中关于征地补偿立法规定的不明确,使得土地征收方、被征收方之间存在着土地权利与经济利益的纠纷。面对国土征地存在的法律缺陷、制度不完善问题,需要从博弈论、合作论视角下进行分析,通过制定更加明晰与规范的土地产权制度、征收补偿条款,规制与督促征地补偿主体行使义务,增强用地单位、农民集体的沟通合作与矛盾协调,从而推动征地补偿机制建设、利益分配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在公共利益、征收补偿主体、补偿标准、程序等多方面细化了宪法、法律的有关规定,在保障公民财产权利方面有了诸多实质性超越,但在公共利益及其界定、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等问题上存在立法不足,加之财税体制、"土地财政"等深层次问题的存在,条例的很多规定难以实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包括地方税系及农村土地改革等诸多化解体制和机制弊端顶层设计的出台,房屋征收与土地征用的有关法律制度也将得以完善和落实。  相似文献   

13.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城市房屋征收补偿立法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实行近一年来,全国强制拆迁事件频发不止,极大地影响群众对于我国立法的信任感以及地方执法工作的开展。立法后评估方法早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对立法完善和法治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为例,分析其实施效果及相关制度,建立我国城市房屋征收补偿立法后评估体系,也为我国立法后评估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征地补偿问题是征地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备受关注和责备的焦点,同时也是我国现行征地制度改革的难点所在。在土地征收过程中,除对农民的补偿标准偏低之外,补偿费用的分配也十分混乱,不利于农民权益的保障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就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中的补偿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其完善提出一些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批准,并给农民集体和个人补偿宾,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土地征收是发生在国家和农民集体之间的所有权转移,是保证国家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所需土地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厦门市湖里区征收集体土地补偿,拟探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现存矛盾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动产征收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由于立法思想上对私人财产权保护的轻视,导致不动产征收中经常发生片面强调征收者利益而未能给被征收者利益以合理保护的情况.从澄清不动产征收的概念入手,探讨城市部分的不动产征收补偿问题,认为目前城市不动产征收的范围和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并通过对国外土地征收补偿的范围、标准的对比分析,提出了转变观念、扩大补偿范围、确定合理标准、改进补偿方式等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率.通过分析现行补偿制度实践中的一系列弊端,引入纳什均衡原理,阐述了如何在保证被征地农民得到公平补偿的同时,也使得土地征收者效率达到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经济法其他法律制度设计中也应该体现公平与效率价值目标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8.
保障公民的人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暴力拆迁事件损害的是人民的权益、拷问的是政府的良心、践踏的是法律的尊严,城市房屋拆迁领域的人权保障遭受了强烈的质疑。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在“千呼万唤”中出台了,《城市房屋拆迁指导条例》(以下简称“旧《条例》”)被同时废止。新《条例》是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人权保障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人权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大量征用将不可避免。但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活来源,一旦被征用后,农民就面临着如何继续维持生活的问题,因此,征用土地必须给予合理补偿。但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却存在着不合理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改革现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大量征用将不可避免。但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活来源,一旦被征用后,农民就面临着如何继续维持生活的问题,因此,征用土地必须给予合理补偿。但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却存在着不合理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改革现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