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师绩效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必要管理手段.教师的绩效评价指标不仅应服务于高校的办学目标,而且应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因此,在确定高校教师的绩效指标时,必须全面把握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紧密结合教师个人的职业预期、生涯设计、发展目标的实际,需要学校、学院(系)和教师共同参与,从中提炼出评价指标.笔者对教育部所属的42所高校有关教师绩效评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深入分析,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分解管理体系构建理念、运行范式和操作原则的研究提供实证依据,为确定教师的绩效指标提出思路框架,为教师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绩效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受到广泛重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方法可谓五花八门,设计出的指标之多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始终不能摆脱奖惩性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束缚。本文以x大学为例,总结了当前教师绩效评价的诸多弊端,结合发展性评价理念,高校应建立校、院两级教学和学术委员会,实现“教授治校”、完善区分性评价指标、将评价纳入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保障发展性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是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领域,科学的绩效评价能够有效促进教师队伍优化,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与高校竞争力。审视当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结果、评价指标及评价目的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对此,可通过优化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绩效评价主体,统一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以及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策略,提升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教育质量,并不断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与高等教育体系完善。现阶段,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功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再单纯局限于高校办学与教育目标,而是朝教师职业化方向发展。本文结合一些实证案例分析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管理的现状,认为当前存在绩效评价定位模糊、评价指标设计不合理、评价考核手段过旧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分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文章结合高校实际需求,完成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管理的框架设计和构建,主要包括工作岗位分析、绩效考核目标确定、定性和定量衡量标准确定、绩效实施和考核、绩效反馈和总结等过程,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管理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校绩效评价存在着指标体系设计缺乏目标管理,指标分解系统、评价指标重教师的外显胜任力而轻其内隐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性分析不充分而未起到有效激励的作用等问题。笔者遵循战略目标导向原则、层次多维性原则、动态调整原则,并基于"360°+KPI"评价集成法提出了优化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整体绩效取决于高校教师个体绩效,探究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的评价方法有助于提升高校绩效管理的整体水平。在揭示绩效与绩效评价、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以及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方法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及关键绩效指标(KPI)方法,阐发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方法的立足点与前提;设计高校教师关键科研绩效评价指标(KRPI)以及高校教师科研绩效日常管理工具。同时,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高校改善科研管理制度提供对策建议,以期实现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管理效能的提高,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评价是教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滞后影响着高校更好地实现其培养人才、奉献社会的目标理念。本文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现状入手,对绩效评价过程进行分析,就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项目指标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中的问题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了解教师工作状况、评价教师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中存在着教师对绩效评价的宗旨不理解、绩效评价主体遭到质疑、各绩效评价指标间存在失衡等问题。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对我国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构建科学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系是高校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的基础。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由教学业绩评价、科研业绩评价及教师业绩评价结果的计算与使用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1.
国内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变迁历程与阶段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评价体系是高等学校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一直是高校师资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在这方面仍然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作者根据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发展实践,通过系统的分析梳理,提出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对于深入研究制定合理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能力本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遍性教学模式.实施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应当明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适应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营造职业技术训练的教学环境,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创新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应当借鉴而不是照搬国内外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模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地方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构建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并从师资队伍的培训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校企合作机制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教育双重性,决定了高职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的好坏决定着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通过对日本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教师资格高标准、引入高开放、培训高保障、聘用制度高健全、队伍结构高合理、待遇高优厚等“六高”特色分析,提出了值得我们借鉴的六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韩国37所国立大学(综合类19所、理工类7所、师范类11所)的教师业绩评价有关规定进行政策文本分析发现,部分综合类高校和理工类高校在对教师进行业绩评价时,制定了考虑学科特殊性的评价方案,但大部分师范高校尚未制定考虑学科特殊性的评价方案.国立大学教师评价方案呈现出以下特点:重研究成果数量,轻质量;重国际学术期刊,轻国内...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教职工的绩效评价不同于其它企业组织和事业单位,必须建立起符合教师工作特点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提高对高职院校教职工绩效考核重要性认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绩效沟通,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综合运用,公平、公正地评价教职工,才能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才能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全面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开展教学评估的首要目的。为此,必须准确把握高等教育质量的特点,加深对教育评估目标、评估方式和评估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的认识,形成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机制。我国现行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已初显成效,当前应深入研究和解决分层分类开展评估、评估技术研发、建立评估数据库、降低评估隐性成本、在评估中开展管理咨询、妥善处理因评估本身固有的不足带来的矛盾等问题,切实推动教学评估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应以人力资源理论为导向,拓宽引进渠道,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培训开发,构建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激励、开发和评价等四大核心职能。  相似文献   

19.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学评估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回顾我国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的历程,总结经验和教训,高等学校做好教学评估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学校的战略方向、教学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等评估过程中的关键点,处理好外在的评估标准与学校具体工作、评估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的评估指标、高度重视与心态平和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The role that part‐time faculty play in higher education is changing. No longer are part‐time faculty used on an occasional basis at a few institutions. These individuals now play a critical part in the delivery of higher education to students. This study was developed to answer questions regarding how the performance of adjunct faculty is evaluated. The researcher gathered data on what sources of informa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adjunct faculty, and how this information was used by various administrators during evaluation and reappointment decisions. The underlying goal was to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evaluation practices so that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can ensure that quality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re available in th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