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李洪梅 《天中学刊》2007,22(6):62-64
阮籍为人为诗都让人感觉到一种悲抑的痛苦情绪,这种痛苦源自于他的性格。阮籍性格内向,做人谨慎小心,内在情感从不轻易外露,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而内心痛苦不堪。他的怪诞行为、旨意不明的诗歌正是这种由性格导致的痛苦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攻击型问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攻击型问题行为的性质我们将问题行为区分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等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又可概括为品德性和情绪性两大类。攻击型和压抑型,都是属于情绪性问题行为。品德不良型是由不正当的需要(可以从道德评价的角度加以分析)所引起。为了满足某种不正当的需要,品德不良行为者可能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隐蔽的方式(如行骗、偷窃),一种是公开的方式(如打人、骂人、殴斗、强抢),但实质是相同的: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工作烦琐而艰辛,承受很多的压力。而诸如社会适应不良、心理失衡及不良的个性特征等也都会产生压抑偏激、悲观嫉妒等情绪和孤独焦虑等不良心态,甚至攻击性行为等等。而长此以往就必然会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  相似文献   

4.
郭梦辰 《动漫界》2022,(8):59-60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能够相互感染和影响,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情绪管理是指个人不仅要学会控制、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且要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调节、释放自己的情绪,成为自己情绪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理念】学习动机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积极的学业情绪能够提高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学业自信。小学生在面对学习内容单调、时间长、学习难等情况时易产生沮丧、畏难甚至回避、自暴自弃等情绪和行为。这些消极情绪不应被压抑,而应被看见和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河地区哈尼族青少年应对风格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梁宝勇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风格分量表》对云南红河地区352名哈尼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面临问题带来的压力时,哈尼族青少年随着年级的上升,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情绪表达等行为方式.男性遇到问题时,倾向于否认压抑问题,而女性则多采用逛街购物、运动等行为方式.与父母一块居住的哈尼族青少年更多采用解决问题来缓解压力,而与祖父母生活的哈尼族青少年更倾向于采用逛街购物、吃东西、发脾气等应对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竞争激烈的升学压力下,长时间的应激状态,使得初高中毕业生体验着高焦虑。这种高焦虑使学生形成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往往带有疲惫烦躁,孤独压抑,敏感多疑,茫然困惑,无奈无助等负性情绪,主要表现为,由于习题作业负担太重而感到疲惫不堪,对自己的现有学习状态感到不满,从中滋生烦躁情绪;紧张而繁重的学习使得学生休闲、交流特别是与父母老师的沟通减少,更加感到孤独和压抑;同伴之间的竞争在此期间最显突出,以致于“见比我好的同学问老师问题,心中总感到不安”,从而加重了焦虑感;对自己的情绪和目标都没有确定的把握,对当前…  相似文献   

8.
对于教师的提问 ,学生常有这几种反应 :或认真思考 ,主动作答并答得较好 ;或是越址越远 ,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有的更加干脆 ,来个“沉默是金” ;有时 ,有的学生还会借回答问题之机 ,宣泄其心中的某种消极情绪。“消极情绪的宣泄”是指人借助一定的手段 ,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压抑和不快的情绪。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旦学生感到不快、忧闷等 ,很快便会形成消极的情绪 ,如果“过分地压抑自己 ,只会使这种情绪和情感的困扰日趋严重 ,不利身心健康。如果适度地宣泄 ,可以把消极的情绪和情感释放出来 ,从而缓解紧张的情绪和情感。”(张嘉…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对开设的许多项目不感兴趣,或因为身体素质、技能基础差而产生情绪障碍,常见的有畏难、胆怯、紧张、自信心不足等对立情绪,而这些情绪的产生.有自身的影响和外在条件的影响。现代心理学揭示了人类心理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情绪可调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它决定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时是。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淡、散漫、不满足、压抑”。长期的情绪障碍则会引起心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老师家长多方的压力,使孩子长期处于学习的压抑过程中。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当孩子把压抑在内心的潜意识释放于玩沙子过程中,这种直观的感受会使焦虑、抑郁、不安等负面情绪得到合理宣泄,从  相似文献   

11.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在社会实践运用中的创造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地探索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作法。一、激励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串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成果和质量。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就整个教育行为而言,教师既有培育创新意识也有压抑创新意识的双重性。在一位传统保守而又暴戾的教师管教下,可把很多原本纯…  相似文献   

12.
范雪莲 《考试周刊》2013,(19):180-181
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情绪困扰,中职生也是如此。中职生受情绪影响大,包括行为、人际关系和身体健康等,更重要的是在遇到情绪问题时,很无助,不知怎么应对。而人的各种情绪是由认知决定的,作者结合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案例,分析"认知疗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首先探讨职高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涵义,继而从学生、教师、环境三方面分析概括学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上,"阻抗"指所有心理防御机制的总和,常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压抑,对涉及某种痛苦经历的回避,对触动某些特定情感的抵触,或是对改变某种行为和认知的拒绝等。中学教育中的心理阻抗指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所产生的抵触、排斥和反感情绪。在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的日常工作中,阻抗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个体情绪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其动机行为。熟手型教师在情绪问题上更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厌倦、烦躁等,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也不强,且熟手型教师面临着阶段性的学习发展任务,需要以较强的学习动机推进学习行为的发生和保持。了解其情绪过程,可以帮助熟手型教师从根本上学会通过调节情绪来增强学习动机,进而完成学习发展任务,为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做准备。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个性发展、情绪发展、人际交往以及行为等方面。留守儿童在个性发展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冷漠、世故、任性、冲动以及自制力差等;在情绪发展上,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抑郁、焦虑、压抑、敌对等;人际交往方面,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等。父母、监护人、监护类型、教养方式等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都能够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情绪是个体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由三个成分构成: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生理唤起、表情行为。情绪的不同状态会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比如,遭遇负性情绪,通常会引起人的不愉快的反应。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一陌生的生活环境环境心理学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均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和心理反应,而压力则是由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机体内部状态所共同造成的心理和生理的波动。有心理学研究人员认为,压力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应付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内心紧张和压抑状态"。行为局限理论则认为压力和个体控制环境的效能有很大关系,当个体控制环境的能力和行为失败时,很容易引起负性的情绪体验,当个体在进行控制环境进  相似文献   

19.
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品行上或心理上有缺点的不良行为。它普遍存在于中小学学生当中,不利于自己和他人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探讨问题行为的四种类型: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并可根据各种类型的特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行为动力的认识分歧是古典精神分析矛盾的根源所在。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释放被压抑在本我之中的不愉快的能量,从而解除紧张获得快乐;荣格认为,人格结构由很多两极相对的内部动力构成,个体行为的动力是这种由两极相对发展到两极融合的驱力,人们在这种驱力的作用下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而阿德勒认为每个人行为的基本动力是克服自卑心理,追求优越和完美的社会。深入分析古典精神分析有关行为动力看法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去发现人格最为本质的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