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要求全党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进一步制定具体办法,“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从新闻工作的角度看,这对改进会议新闻报道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常见泛滥之势,这是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其主要症结,一是“逢会必报”,无论会议是否真的就那么重要,也无论会议有无实质性的内容;二是“一会数报”,一个一般性会议,开幕报,闭幕报,做了消息还要做专访、侧记;三是报道“程式化”,往往是“名单+讲…  相似文献   

3.
刘漪 《记者摇篮》2005,(6):46-46
当时政记者,不跑会议是不可能的。打开电视.如果哪天的电视新闻上没有会议消息,反而是个例外。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把会议新闻铸成精品是提高电视新闻质量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相比于调查性报道,会议采访通常被新闻研究者所忽视。在国内,会议采访多为政府召开的会议,会议报道显得枯燥而无味;在国外,对会议采访的研究主要是从会议新闻的写作角度来教导,即让新闻报道在会议中寻找精彩的东西。笔者以自己丰富的会议报道经历,从技术性角度提出了“参与式”的会议报道,即记者本身既是会议的观察者、采访者,同时又是会议的参与者,是会议圈子中的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5.
写作会议消息,记者要有独特的价值判断思维,除了遵循新闻价值的一般规律外,还要针对会议消息、的特殊性,运用独特的价值判断思维选准会议新闻,报道好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6.
记者从会议上千辛万苦抓回的新闻,常常被一成不变的写作手法和报道方式破坏得毫无价值。“老面孔没看头”,记者应当千方百计防止将会议中获得的新闻淹没在死板的形式里。 体裁要广泛 会议开幕发消息、中间搞专访、闭幕再发消息的报道方式在不少报社已成为固定模式,除消息和专访外,在体裁的选择上,似乎是“江郎才尽”了。 报道会议应当广泛运用各种新闻体裁。专访、特写、花絮、随笔、侧记等体裁并非与会议无缘。我们在读各种大报小报时注意到搞得比较活、读者爱看的会议报道。在体裁的运用上都是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会议报道“活”起来?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等工作,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为改进会议报道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么,新闻单位在改进会议新闻报  相似文献   

8.
改革会议报道,从三四十年代喊到今天,冗长、老套、空话连篇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尤其在我们县市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令读者望而生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闻报道需要改革创新,而会议报道的改革尤其势在必行。多年来,在新闻报道中,会议报道一是数量大。据统计,一家小小的县报仅在今年头四个月,会议消息就高达123篇。二是稿件中旁文过多。长串长串与会者的头衔、名字占去新闻的很多篇幅。三是写作“公式化”。我们报纸上的会议新闻,大都是这样的模式:“(本报讯)×××会议于×月×日在××举行。×××、×××等出…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主观色彩对新闻事实报道的影响,在消息写作中,一般不提倡作者直接议论或抒情。新闻报道被称做是“藏舌头”的艺术,发表的应是“隐形意见”或“无形意见”。如果新闻中有太多观点、态度和情感的直接流露,就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这已成了消息写作理论中的定论。  相似文献   

10.
新鲜简明深刻──从新闻价值谈消息写作所要追求的品格汪海燕消息以其短小精悍,迅速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而成为新闻报道的常规武器。主攻消息,让消息唱主角如今已成为新闻界的共识。然而现实中,消息仍是新闻三大体裁中的弱项。新华日报总编刘向东在参加了第五届“...  相似文献   

11.
通讯,过去也叫通信,是新闻报道的基本体裁之一。在报纸上,除过“消息”这种体裁用得最多以外,其次就要算“通讯”用得多了。因此,有志于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人,不能不掌握通讯写作这个“常规武器”。 什么是通讯?通讯和消息有什么区别?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篇报道。  相似文献   

12.
我留意过一些地方党报的一版,基本上天天有以“强调”、“要求”为主要词汇的标题。如“某某在座谈会强调”、“某某会议要求”等等。某报的头版上,竟然紧挨着有五条消息分别使用了“强调”、“要求”这两个词汇,而且这五条消息又全是会议新闻报道。每个会议都有分管领导参加,每个会议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其中都有“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改进会议报道,首先要摆脱“会议提出、会议强调”程式化写作,学会提炼“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外电新闻报道同国内新闻报道上存在若干不同,从接触媒介的角度看,会议新闻又是新闻媒介经常报道的对象,因此,研究外电新闻对会议新闻报道就显得很有必要。特别是,报道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报道两会新闻如何在新闻报道上有突破,有创新,改变僵化的会议报道模式,也是摆在新闻媒介面前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外电对两会新闻报道的特点与缺陷,以便同国内新闻报道研讨相结合,取其长而避其短,不断改进两会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5.
朱卫平 《声屏世界》2006,(10):58-58
很长时间以来,在我国的传媒中,会议新闻报道大都只是宣传,而无报道。宣传的理念是让事实依附于“宣传口径”,主题先行;而与此相对应的报道理念是让“事实”成为传播的主体。要深化对会议新闻报道的改革,首先必须了解会议的新闻价值在哪里。事实上,程式化的会议动态与有价值的会议新闻并不是一回事。前者的着眼点是会议,后者的报道重心是会议透露的最新信息,是能够满足受众的一种需求。鲜活的有价值的会议新闻,广大受众是欢迎的,愿意接受和了解,也是有需求的。改革会议新闻报道,就是要减少程式化的报道,增加会议新闻的含金量。改革会议新闻不…  相似文献   

16.
会议新闻是报道会议上发生或与会议有关的新闻.本文从会议新闻报道面临的新媒体环境,人民网2014年“十八大四中全会”专题报道探析入手,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会议新闻报道的渠道、内容、互动等几个方面的延伸和拓展,讨论会议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雄 《新闻知识》2005,(12):72-73
各类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中包含了大量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是党报宣传的核心内容。但在目前的党报宣传中,这类报道也包含了大量程序性、工作性等内容,形成了一种“模式”,大部分读对此不感兴趣,甚至望而生畏。因此,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除了在选材上要进一步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外,还应强化会议报道的可读性以吸引读。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会议报道是一种枯燥的、程式化的东西,以至于部门主任在编前会上报题时,如果本部门会议消息太多,都不好意思向总编辑交待。实际上,我们许多的会议报道确实也不如人意。   会议报道真的就那么没意思吗 ?肯定不是,没意思的只是记者没有带着积极寻找新闻的心态去参加会议,而是为报道会议而报道会议,写出来的东西干干巴巴,没有价值,没有可读性。   会议应该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主要对象。为什么这样说呢 ?顾名思义,会议会议,就是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议论事件、讨论工作、交流信息、沟通思想。参加会议的人来自各方面,有着不…  相似文献   

19.
会议新闻是与各种会议有关的新闻报道的统称。复旦大学尹德刚、周胜在其撰写的《当代新闻写作》中,把会议大体分为集会、工作会议和记者招待会三类。在当今新闻从业者中,有部分人认为会议新闻缺乏吸引力,因而不重视或忽视采写会议新闻。笔者认为,那种认为会议新闻无足轻重的看法是欠妥的。会议应该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常常占据了主流媒体的重要版面!时段"。会议对记者来说就是一个“新闻富矿”。但是由于多数会议新闻报道手法单一,为了报会议而报会议。记者往往只是照顾主办单位的需要,强调宣传功能,结果写出来的稿件八股味…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被称作是“藏舌头”的艺术,发表的应是“隐形意见”或“无形意见”。如果新闻中有太多观点、态度和情感的直接流露,就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这已成了消息写作理论中的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