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平顶山晚报》利用网上QQ报料平台和微博评报、网站论坛等新媒体手段,通过网络互动扩大新闻线索来源,拉近与网友的关系,为培养年轻读者读报兴趣做出了有益探索.1.晚报QQ开通两个月好友破万人《平顶山晚报》1994年创刊,热线电话4940000一直是编辑部及时快捷获取突发新闻报料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互联网和手机上网的普及,许多网友特别是年轻人不再通过电话向新闻媒体报料,而喜欢在论坛、微博或与朋友QQ聊天时谈及和议论一些突发事、新鲜事、感人事和烦心事.晚报热线受理的新闻线索和各类投诉出现了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2.
买了房子之后,忽然感觉网络居然是那么有用,业主们在网上“聚会”,交流社区建设、组织集采、讨论集体收房,现实中一些很难实现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互联网的协助下变得是那样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生活被互联网所改变。有时候仔细一想,当年网络泡沫中产生的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并非都是泡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社会交往,这有利于未成年人的社会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是未成年人网上交流的主要对象;近一半未成年人在网上结交到现实生活中不认识的新朋友;大多数未成年人对网上认识的新朋友的真实身份有所感知;朋友的朋友、一起聊天成为未成年人网上认识新朋友的主要方式;未成年人与这些网上认识的新朋友大多只在网上交流,现实交往的比例小;多数未成年人不会与网上认识的新朋友长期交往。  相似文献   

4.
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人民日报社时,特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与网友进行交流时说:“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这是以权威的身份肯定了网络对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区传播:美国TED品牌推广策略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说起如今在网友中受欢迎的网络视频,TED演讲可谓风头正盛。其在豆瓣、人人、Facebook以及微博等社交媒体被大量推荐和转载,广受网友青睐、追捧,影响力不可小觑。TED演讲的网上传播热潮甚至带动起一股时尚潮流,"TED视频,你看过了吗?"成为时下青年人线上聊天流行的问候语。远在美国的TED究竟有何神奇魅力,竟能引发中国网友如此关注、投入?深入了解TED的运作模式,对这些问题也多少有  相似文献   

6.
上网不久,就遇到一遭轰轰烈烈的网络婚礼。是当时我常去的社区里,女的和我同城,男的是天津的,网恋了很久,男的出国留学在即,便决定在网上永结同心。社区里一位网友,帮他们买了最大容量的语音视频聊天室:90个人,沉默地、感动地、不约而同湿了眼睛地,为他们的誓言作了见证。  相似文献   

7.
手指在键盘间跳跃,心情在屏幕上诉说,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在虚拟世界里找人谈心……如今,交网友,通电话,约见面,成了一些城市居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时尚”,孰不知,这其中“陷阱”多多。网友竟是“酒托”在沈阳一所高校读大三的侯磊(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第一次见网友的“惨痛”经历。“去年冬天我交到了一个女网友,视频上的她挺漂亮,我们谈得也挺好。在网上互留了电话号码后,我们偶尔通电话聊天。她说自己大专刚毕业,在一家药房工作。有一天傍晚她主动打电话给我,问我有没有时间见面,我很兴奋。半个小时后,我和她见面了。”“我有些失…  相似文献   

8.
认识赵勤好几年了,近两年,联系得更多,常和包括她在内的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饭,喝茶,聊天,且聊天多以文学为主。这很有意思,尤其在这种文学越来越边缘化的当下,我们的行为不能不说是有些逆潮流而动。赵勤是个认真的人,对文学的执着让人钦敬,一些写作观念也总会让人耳目一新,尤其近两年发表的一些小说,在结构、语言、故事等方面总有独到之处。比如最近在《西南军事文学》杂志发表的《祝你幸福》,  相似文献   

9.
据《文学报》报道,国家版权局有关人士说,网上使用文学作品侵权与否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另一种则认为著作权是作者的,只有作者授权才合法。文学作品被输送上网也是被使用,它包含三种可能:一是文学爱好者出于对某篇作品的喜爱,把它输送到网上公诸同好;二是网络公司将作品上网,供网友阅读;三是网上图书馆,网友可免费阅读或查找图书。第一种虽然个人并没得到任何利益,但因为没有得到作者的授权,也是对作者版权的不尊重。第二种目前最普遍,虽可免费阅读,但大多在网页上打出各种广告,最终还是以赢利为目的第三种形式的服务性质与出借图书或提供阅览室一样,网友们只要下载后不公开复制并发售即可。但总  相似文献   

10.
网络聊天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N=599),集中探讨大学生的网络聊天如何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研究发现,网络聊天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有积极作用,它巩固和强化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与熟人的强联系,同时也维系和延伸了与网友的弱联系,但并没有显著拓宽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网络交往是现实社会交往的补充和延伸,而不是替代。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资本是指主要通过互联网产生并维持的社会资本,现实社会资本的建立和维系则不依赖于互联网。本研究在社会资本理论和强弱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对广州十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n=1017)调查,探寻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浏览网页对大学生的网络弱关系和现实社会资本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收发电子邮件有益于建立和加强网络强关系。网络聊天更多地发生在倾向于将双方的关系深入发展下去的行为人之间。SNS的主要的作用是拓展网络弱关系和重现物理世界中的强关系。玩网络游戏能够建立起有质量的社会关系,但是这种社交网络会侵蚀真实生活中的社会资本。大学生的虚拟社会资本与现实社会资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益。  相似文献   

12.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1,(12):7
版权保护与资源共享,如何两全其美?《人民日报》报道:就在作家们和媒体对百度文库侵权行为声讨声浪高涨的时候,也有一些网友表示,"文库式"的集纳提供了一个门槛较低、查阅方便的"网上图书馆",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两种声音的碰撞,实际上折射出了两种需求:版权保护、资源共享。要版权还是要共享,这不是一道单选题。如何在各方权利、利益的  相似文献   

13.
视察     
《新闻实践》2011,(3):77-78
31位省级党政干部使用网络热词网上贺新春 兔年新春期间,有一则新闻引来不少网友“嗣观”:全国17个省区市的31位省级党政领导齐聚人民网,发表新春贺词,向网民们拜年并致新春祝福。书记、省长们的新年贺词,不仅向网友表达了党政机关对网友参政议政的欢迎,还注入了不少“潮”元素:“给力”、“浮云”、“大砖”等网络用语都出现在了贺词中。现在网上议政作为一种新颖的议政形式,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行使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不少省区市领导在新年贺词中对此表示欢迎,并力邀网民为地方建设建言献策。记者发现,这些领导们的新春贺词,对网络语言的掌握都比较熟练,其中“给力”、“围观”,成了最爱用的网络词汇。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个朋友结婚了,结婚时候拍的VCD想放到网络上和网友们一起分享,于是朋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朋友的事当然要好好做了,于是经过网上一番搜索后,我找到了RealProducer(下载地址:http://www.skycn.com/soft/1825.html),它是一个可以把其它视频文件转换为RM格式的软件,而且还可以通过RealProducer的“网页制作向导”把转换后的RM文件轻松放在网上,这样就可以制作出在线电影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怎么做。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网上关于“无官不腐”的讨论非常热烈,尤其是网友王江龙的《“无官不腐”?网上“腐败定论”太荒谬》和网友王克安的争鸣《“官员腐败”是“极个别”现象吗?》针锋相对,吸引了不少网友发表见解,笔者粗略浏览了网友们的评论,对“大官大腐,小官小腐,凡官必腐,无官不腐”持支持态度的居多,对王江龙的批判居多。在此,笔者无意参与“二王”之争,只是觉得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出现这样一种舆论态势,确实应该引起官员们的深刻反思。“无官不腐”,作为部分网友对当前官员腐败程度的判断,无疑是偏颇和不科学的,王江龙网友说…  相似文献   

16.
“一身泥土三两月,讨价还价仍吃亏,重新返工不断有,累死累活不称心。”想必这样的装修生活,让许多人身心俱疲。然而,随着网络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装修这门透着泥水味道的行业居然也和代表时尚科技的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买了房子需要装修的人不再通过熟人介绍或是报纸广告寻找装修公司,而将网络当成装修“百科全书”,更有甚者借助网络开始了装修D IY(自己动手装修)。“网络装修大学”的出现,让过去外行的、经常吃亏的业主们,不再成为弱者。所谓“装修大学”,是一些网友对网上装修论坛的别称。这些论坛涵盖了装修的方方面面,在论坛里“…  相似文献   

17.
《新闻天地》2007,(5):50-50
偌大的城市,真正能够在一起笑一起醉的人有几个?或许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孤单的叹息。舞台上光鲜绚丽的我,也有这样的嗟叹吧。我亦是幸运的,身边除了有可以交心深夜聊天煲电话粥的朋友,还有一群时刻关心我爱我的热心观众粉丝群,我现在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和网友交流,可是我也深夜悄悄去看。开心了去看看,不开心了也上去看,有时会对自己有所怀疑,看看观众给予我的鼓励,我会觉得有力量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8.
赖黎捷 《新闻界》2007,(1):129-129,134
网络“通缉”是2006年网络流行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影响较大的网络“通缉”事件有虐猫视频事件、铜须门事件、流氓外教事件、牙疼妹妹事件等等。在虐猫视频事件中,某女郎残忍虐杀小猫的视频短片在网上迅速流传并引起网友极度愤怒。随后,网友在网上发出“追杀令”,并在短短十数天里将虐杀小猫的主角身份查出;而在牙疼妹妹事件中,两网友口诛笔伐,各揭身世之谜,引来众网友观阵助威,结果错牵无辜,将湖南一居民推上“网上审判席”,严重破坏了该居民的平静生活。  相似文献   

19.
由于网络具有"信息海量""迅捷发布"等特点,在目前的传统媒体实践中,网络更多地被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而使用.这里的"网络信息来源",不仅指发布在网上论坛、帖子、博客中的网友留言,也包括一些网络媒体转载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刘娜 《东南传播》2011,(5):60-62
网络论坛具有虚拟性、多元化、碎片化等特点,它打破了网民基于时—空对应关系的较为稳定的现实身份认同,解构了身份认同的自然、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机制等传统来源。在网络空间中,自我变得不确定、虚无、碎片化甚至消散。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大众媒介的一种新形态,本身可以成为文化身份认同的一种替代性来源。在此基础上,通过论坛自身的身份建构、论坛对网友的身份建构以及网友之间相互的身份建构,网络论坛为虚拟空间中的公民提供了身份建构的多重可能性与现实空间。通过在网络论坛中进行现实参与,公民建构起来的不仅是虚拟身份,更是现实的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