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风能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策工具是公共政策分析的一个重要路径。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中央政府颁布的风能政策所采用的政策工具进行计量和分析。全文按照样本选择、制定分析框架、定义分析单元、统计分析等步骤逐次展开,深入剖析了中国风能政策在政策工具选择、组织与建构中所存在的过溢、缺失与冲突问题,并给出了未来风能政策优化和完善的政策指引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基于系统失灵观分析新兴产业系统结构性缺陷与运行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传导路径模型。研究了新兴产业系统要素完善与系统运行优化的“政策内涵—政策功能—政策目标”传导机制,指出在系统要素完善目标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是产业主体孕育与产业资源供给;在系统运行优化目标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是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制度完善、交互关系优化及成长能力提升。针对中央、省级、市级三层面政策文件的分析,发现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政策存在政策功能结构性失衡、政策内容执行性不足、政策主体协调性不够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新兴产业培育政策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分析是实现区域用地结构优化的关键,对于解决区域快速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借助信息熵模型和偏移-份额模型,分析了1996-2010年成都市建设用地结构时序变化特征及空间配置差异,研究表明:①成都市建设用地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经历了上升-波动-下降-平稳的过程,而优势度变化与之相反;②城镇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属于增长性结构,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表现出显著补给效应;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属于衰减性结构,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和采矿用地表现出显著挤出效应;③成都市下辖的4市、10区和6县对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竞争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4建设用地结构时序变化与空间配置差异是各区域社会经济要素、区位因素、资源禀赋、区域政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制度转型的关键时期,创业活动也需要转型,提高创新型创业比例,优化创业结构,提升创业质量。众创空间是在中国情境下出现的一类新型创业生态系统,不仅能够促进创新型创业,而且有助于观察和总结创新型创业大量产生背后的机制和规律,更好地服务于创业转型和经济转型。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其演进过程是结构与功能不断复杂化的自组织过程。目前对复杂系统的研究已由静态均衡分析转变为动态演进分析,相应地,研究方法也由原有的系统论转变为自组织理论。在此基础上,运用耗散理论构建了一个创业生态系统的两阶段演进模型,展现了众创空间的形成和演进路径,更重要的是能够据此有意识地优化众创空间的结构与功能,促进其发展,使众创空间这一物理空间真正成为一个自组织和自增益的创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梁阜  孙颖  李树文 《科研管理》2021,42(11):147-154
     组织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作为组织创新的重要知识资源,其在组织创新资源转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关于组织内外部学习间关系(协同效应还是替代效应)及该关系在不同组织结果导向、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下是否具有差异化的问题仍然讨论不足。为了识别在不同组织结果导向下内外部学习及其平衡与企业发展阶段的动态匹配规律,研究基于研发企业调研发现:平衡式学习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该学习平衡在不同企业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平衡模式。在企业初创期,更宜选择时序性平衡模式;在企业发展期,更宜选择共时性平衡模式;但在企业成熟期,若以组织创新作为学习目标时,两种平衡模式均可,若以组织绩效作为学习目标时,更宜选择时序性平衡模式。研究明确了组织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选择内外部学习平衡模式能为组织带来更佳乃至最佳结果,揭示了不同时期组织内外部学习平衡情境下的组织结果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协同论的序参量、自组织原理,从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与增值、资源共享与耦合等多个维度,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和协同机理进行研究,探索各创新主体知识协同、行为最优同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路径,推进产学研合作主体的深度融合,为突破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瓶颈制约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搜集了1986年以来中央与地方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量研究,从政策年度发布数量、主题分布、发布主体、行业类别政策等方面对现行的中央与地方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展开了对比分析,发现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中央政府对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的推动性较强,地方政府的发挥空间较大;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大多局限于税收、专项资金等领域,发展基金、信贷支持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供给不足;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的实施保障有待改善,行业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仍需提升,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与经济增长3者的矛盾,以Romer模型为基础,以绿色增长理论为支撑,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同时引入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构建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双约束条件下的6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索经济的绿色增长路径及均衡增长率。研究发现:经济绿色增长均衡增长率除与相对风险厌恶指数(σ)和贴现率(ρ)有关外,还与资本产出弹性(γ)和资本产出率(z)有关。当0σ1,且资本产出弹性(γ)与资本产出率(z)之比大于贴现率(ρ)时,该封闭的经济系统将沿着均衡绿色经济增长路径发展,最终达到均衡增长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搜集了1986年以来中央与地方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量研究,从政策年度发布数量、主题分布、发布主体、行业类别政策等方面对现行的中央与地方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展开了对比分析,发现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中央政府对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的推动性较强,地方政府的发挥空间较大;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大多局限于税收、专项资金等领域,发展基金、信贷支持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供给不足;信息资源产业经济政策的实施保障有待改善,行业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仍需提升,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该文借助我国1990~2008年时序数据,综合采取序列平稳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技术,考察了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农业科技人力投入对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农业科技财力投入对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作用尚不明显;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短期波动受到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短期变动的影响不明显,其短期变动主要受前一时期非均衡程度的影响,当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9.60%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至均衡状态;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就业不是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投入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投入的前期变化能解释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就业变化情况。最后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价值网络理论和A-U模型,构建了以价值网络中心性和赶超时机为调节变量的赶超路径对追赶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以21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例,运用层次回归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技术突破主导路径和市场突破主导路径对追赶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价值网络中心性对技术突破主导路径和追赶绩效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对市场突破主导路径和追赶绩效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显著。(3)赶超时机对技术突破主导路径和追赶绩效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对市场突破主导路径和追赶绩效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研究明确了赶超路径发挥效用的具体情境,为后发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赶超路径选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nalyses path dependence and path creation in firm innovation focusing on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frames and organisational processes. A Northern European medical device firm is analysed through a detailed assessment of the structural and processual elements of cognitive path dependence. Cognitive schemas are analysed through development of ideal typical views on innovation and 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of two specific innovation projects.Drawing on sensemaking and actor network theory the paper adds to the literature in three respects. First, it provides a more systematic analysis than available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f how cognitive frames enable and constrain firm innovation. Second, it presen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that contributes to a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oncept of path dependenc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innovative path dependence and technological path dependence. Third, the paper analyses the timing of constraints and path dependence. In the cases studied the innovation approach frames the innovation problem and constraints in relation to technologies have an impact on the innovation processes later, after new technologies have been thoroughly researched.The paper illustrates how the case firm is cognitively locked into an innovation path focused on generating ever-new product versions on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platforms, regardless of cannibalisation among the firm's different product versions. Despite the cognitive lock-in to an innovation path the firm is unconstrained in its choice of technological platforms and paths. Firms’ innovation processes may thus simultaneously be characterised by unrestrained search processes and myopic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后的国际俱乐部规则的约束,以及政府基于因自国有金融制度的效用函数的修正,促动了中国银行业的行业管理制度的革命.尽管政府监管的天然不完备性为行业自治管理提供了内生存在空间,但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行业自治管理权诞生的起点逻辑的"政府委托"行为,同样也成为前者成长的路径依赖.正因为如此,国家法团主义为我们深入考察中国银行业的行业管理权的结构变迁提供了一个社会转型的全方位视角.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政府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个由同业公会组织独立实施行业自治管理权的中国银行业自发秩序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14.
臧树伟  李平 《科学学研究》2016,34(1):122-131
后发企业选择以何种方式、何种时机进入市场将在很大程度决定着其市场进入的成败以及能否更好地实施后续追赶计划,作为当前创新领域和战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破坏性创新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战略选择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借助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案例对"后发企业市场进入时机选择"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在市场时机选择方面,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层级分明的市场竞争是后发企业能够成功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在技术时机选择方面,成熟的技术、较低的技术获取成本和技术获取难度对于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起着重要作用;在产业时机选择方面,新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以及成熟的产业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发企业市场进入的成败;在政策时机选择方面,产业政策扶持和融资政策扶持则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研究:技术进步路径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给出中国经济能够顺利实现赶超的理论证明及实现条件,认为技术进步路径将会大致依次经历如下三个阶段:模仿阶段、由模仿向创新过渡阶段和创新阶段.模型中的转移动态分析表明,当某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动力系统的稳态点就会使得技术进步路径收敛到模仿阶段,国家也因此会陷于经济停滞的模仿陷阱状态.政府可以通过扭曲本国生产要素价格和本币贬值,提高企业获利能力,这对于陷于模仿陷阱的国家摆脱经济停滞状态极为有效,亦能够加快赶超国家的增长速度.如果中国由模仿到创新的过渡阶段业已来临,那么对外模仿、吸引外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会出现下降,而自主研发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显著上升.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地增长,政府就应逐渐减低对经济的扭曲,将生产资源的定价权逐步交还给市场.  相似文献   

16.
17.
In the following essay, I will discuss D.Johnson's argument in her ETHICOMP99 KeynoteSpeech (Johnson 1999) regarding the possiblefuture disappearance of computer ethics as anautonomous discipline, and I will analyze somelikely objections to Johnson's view.In the future, there are two ways in whichcomputer ethics might disappear: (1) therejection of computer ethics as an aspect ofapplied ethics, or (2) the rejection ofcomputer ethics as an autonomous discipline.The first path, it seems to me, would lead tothe death of the entire field of appliedethics, while the second path would lead onlyto the death of computer ethics as a separatesubject. Computer technology is becoming very pervasive,and each scientific field includes somediscipline-specific computing. For the likelyforeseeable future, disciplines such asbioethics and engineering ethics will have todeal with ethical issues involving the role ofcomputers. I will argue that computer ethics inthis sense is unlikely to disappear, even ifcomputer ethics ceases to be considered as aseparate discipline.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ich path will befollowed by computer ethics, I will compareJohnson's argument with ideas of earlierthinkers like N. Wiener (1950) and B. Russell(1932). Although Russell did not specificallyconsider computer technology, he had somegood intui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societies by means of technology.My conclusion will be two-fold: (1) thatapplied ethics will not die, but it may make nosense in the future to talk about computerethics as a separate field; and (2) thatcomputer ethics will not simply become``ordinary ethics', contrary to Johnson's view.  相似文献   

18.
在三轴曲面加工中,曲面加工质量与刀位轨迹的质量有紧密联系。在使用当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集成软件生成刀位轨迹时,若仅采用通常的0.01mm公差,在加工时有可能出现表面凹坑、光洁度较差等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格均匀化的刀位轨迹优化方法,在Cimatron生成的加工刀位轨迹基础上,通过建立主导轮廓线并对不规则的点进行修正来降低相邻刀路倾斜度变化的程度;然后对同一条刀路上的刀位点进行光滑连续直线段的识别;再采用分段3次样条进行拟合,以提高同一刀路上的曲线光滑程度。仿真实验与实际加工实验表明,本方法可以消除原来存在的表面凹坑,有效地提高最终的表面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新兴大国正抢抓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机会窗口,着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赶超;但这也诱使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过程中出现"投资潮涌"现象。本文基于资源累积与进入时机的交互效应,探讨了新兴大国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的时机选择机制和绩效生成机制,进而通过数理建模和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进入时机的追赶绩效,最后以我国高铁产业为例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1)企业内部存量资源和外部环境资源共同影响企业进入时机的选择,新兴大国企业应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混沌阶段后期或主导设计形成期进入;(2)鉴于单纯的进入时机并不能决定赶超绩效,因此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后,还需选择适宜的赶超战略和路径,以谋取资源累积与进入时机的交互效应;(3)先动优势较强的新兴大国企业,应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混沌阶段后期实施赶超,并应实施以技术突破为主导的复合战略;而先动优势较弱的新兴大国企业,应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主导设计萌芽期实施赶超,并应实施以市场导向为主导的复合战略。  相似文献   

20.
李昆 《科研管理》2014,35(5):54-61
现实中多数企业实施环境战略(增进能效、控制排放)的绩效并非理想,原因在于政府调控的嵌入机制及匹配效率。本文采用情境解析方法,结合"驱动源、治理目标、治理路径"形成的复杂情境,对混合驱动机制下各类复杂治理机制的适配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由于政企缺乏信息沟通,期望管控与市场"混生"出有效的治理机制存在相当大的偶然性,治理效果预期的不确定导致企业实施环境战略的动力不足。复制动态均衡模型研究表明:企业环境治理路径的选择具有策略性,且受制于决策者的风险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