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教比学更难”,人们深知其然,但很少考虑过其所以然.为什么教比学更难呢?在一次演讲中,海德格尔对这个问题做了有趣的论述(Heidegger,1976,pp.14-16).他告诉我们,“教所要求的是让学”,“教师必须能够比他的学生更可教”,教这种技艺才可能发生.这意味着称职的教师兼有双重身份,拥有两套本领:教师不但是“让学”者,更是学习者;教师不但能让学生学,更要自己先学,而且他要学的比学生多得多——他得学会让他们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化经济的形成,人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纸笔化考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要.新一代的结合了新技术的计算机化考试在反复实验、实践的基础上,变得日趋成熟.它更能反映新时代的特点,更能适应人们在评估方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 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如今倡 导的“和谐社会”,其中的“和谐” 二字不只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 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能从“和谐” 这一角度对社会发展有更深层 次的理解。 生活在“和谐社会”的人最能  相似文献   

4.
神奇的植物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情感的,更别说智慧了。然而,随着科学家对植物的深入研究,他们惊奇地发现,许多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而且还能“吃”。  相似文献   

5.
当一波一波的“中国式××”来袭,多多少少应该感谢多年前那部《中国式离婚》的电视剧吧.如果没有它“中国式”的原创,也不知舆论还能不能找出更贴切的词语来形容时下国人“过马路”“接送孩子”的状态. 现在,“中国式”这个标签所向披靡,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见怪不怪的社会积习层面的问题一一“斩获”.  相似文献   

6.
“Empowerment”一词随着“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Empowerment”这一概念有着非常复杂和丰富的内涵.文章尝试对Empowerment意涵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赋权增能与成人教育的关联性.在赋权增能的视角下对未来的成人教育发展进行展望,认为赋权增能可以赋予成人教育新的功能目标,可以促使成人教育更关注于弱势群体,可以为成人教育提出新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更新成人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鹤琴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时代,孩子们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能有进步了吗?”  相似文献   

8.
声乐艺术作为音乐表演艺术的一种,正日趋为人们所关注.运用科学的发声是歌唱的基础,如何让自身的歌唱变得更美、更动听,更能打动人,必须掌控好科学的发声.  相似文献   

9.
狄留芬 《教育导刊》2005,(10):37-37
音乐时而像蒙着面纱的少女,时而又像令人遐想的魔法师,它能激发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它能把人们带入一个神奇的空间.幼儿正处于好幻想的年龄,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就像音乐一样变幻无穷.我运用"音乐里变出了什么"的方法,激发幼儿去探究音乐、了解音乐,让幼儿更愿意接近音乐、更喜欢音乐、更懂得音乐.  相似文献   

10.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因其外形古朴典雅,声音优美动听,一直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故被奉为“群声之主,众乐之师”.伴随着人们对古筝的偏爱,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加入到了古筝学习的大军.为了使古筝教学更富有成效,更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近几年来自己在古筝教学中的实践,本人认为应循序渐进,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游戏.顾名思义是一种娱乐活动。娱乐能使人兴奋.能使人产生情趣。能提高人们对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兴趣。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健康的小孩是好动的.快乐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能有进步了吗?把枯燥无味的认字造句,化作兴致勃勃的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位哲人说得好:"角度比距离更重要"!这话颇有启迪,富于哲理. 人们察人观物,并非距离越近,便能看得越仔细,而是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观察才能认识得更全面、更透彻、更清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如今社会物质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平时的娱乐活动也也来越丰富多彩,现如今人们更乐意参与全民健身,因为健身这一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愉悦身心.而游泳运动作为其中一项热门项目,如今自然受到人们的追捧.本文将根据现有的文献与资料,对游泳运动对人体的健康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审美过程     
审美主体在客观现实中的美的作用下,经过形象思维活动,进行由表及里的审美判断,获得美感享受的过程,就叫审美过程.它既受审美客体的制约,又受审美主体的认识、情感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在审美过程中,我们首先碰到的是审美对象的选择问题.大千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美千千万万,它们作用于审美主体,有的能引起美感,有的却不能引起美感.这种选择由什么决定的呢?决定于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两方面的诸多因素.从审美对象来说,那些强烈的、新异的、活动变化的事物最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注意.比如,"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看",倒不是因为红一定比绿更美,更动人,而是相比之下,红比绿给人的感觉更强烈,因而更易激起人的美感.同样的道理,时装能取代原来的服装而流行于世,在于其款式的新颖更能给人以美感;电影比图片展览更有吸引力,在于它的变化、运动更能使人领略到事物的"动态美".从审美主体看,人们往往对那些能够满足自己审美需要的事物发生兴趣,引起注意.所谓审美  相似文献   

15.
李林 《贵州教育》2021,(3):13-14
陈鹤琴老先生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归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为打造一个趣味、互动、灵动、多彩的小学数学课堂,真正将游戏融入数学教学,突破原有数学教学禁锢.教师就要深刻理解游戏教学法的积极内涵,以游戏促教...  相似文献   

16.
在和平时间,人们感慨: 没有什么比体育竞赛更能唤起人们的归宿感,没有什么比国际体育大赛更能燃起爱国主义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虚构的力量     
谎言都是虚构的,但虚构的未必就是谎言,就如艺术舞台上最伟大的悲剧、喜剧大多是虚构的,但恰恰因为“虚构”它们才更能震撼人们的灵魂,更具有启迪人们心智的伟大力量。因为,这样的虚构概括了社会表象背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三更半夜”一词,是夜已经很深了或者时间已经很晚了的意思.把深夜称为“三更”和“半夜”,还要从古人的计时习惯说起. 古代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五个时辰,也叫五更.十二时辰按十二地支划分,一个时辰,占现代计时法的两个小时.“三更半夜”能成为人们的一个常用俗语,不能不说说宋朝的夜生活了.宋朝的夜生活是自由和开放的,人们可以通宵达旦地过自己喜欢的夜生活了.“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这些都为“三更半夜”一词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正当防卫法律制度必须将“正义”作为其迫切即时的目的和远大终极的追求.基于这一考虑,笔者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加强对相关法律条文的司法解释,消除不必要的争论,以便让人们都敢管“闲事”;二是适当扩大正当防卫的行使时间段,这样能更有效地打击不法分子,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由此可见,未来的世纪,将是心理学的世纪,人们的身心是否健康,人们的情绪是否稳定,人们工作、学习是否能保持高效率,这些问题全和心理有关.据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一个人能否成功,智商(IQ)仅占20%,而控制情绪的能力、情感的作用、意志品质、动机程度、人格力量、人际交往技能等情商因素(EQ)则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此处的情商因素,平时我们习惯称之为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何以对人的成功显得如此重要,这是因为,情商中的每个因素,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等行为均发挥着某种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