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分析 《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的第二课。本单元是一个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第一课《白天与黑夜》相当于这一课的引入,也为本课的探究打下了基础。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事实。本课由两个实验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组成。  相似文献   

2.
白志江 《科学课》2009,(7):36-37
本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一个主题活动。本册教材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对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的能力训练。本课也是学习后面两课的基础,目的是在学生大胆猜想并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引领学生对“加快溶解的条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漫步云端》一课是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变幻的天气》单元中的第三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其二级目标是“能通过科普小报的形式来交流研究成果”。本单元第一课让学生在认识气象、天气的同时,简单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天气、我国的一些天气之最,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制作科普小报的基本流程。第二课,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本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一个主题活动。本册教材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对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的能力训练。本课也是学习后面两课的基础,目的是在学生大胆猜想并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引领学生对“加快溶解的条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赵水灵 《科学课》2009,(11):36-38
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计划与组织”的探究能力,本单元是该册教材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个单元,二级目标是“能组成小组,做好观察、实验的准备”。本单元围绕“吃”的话题设计了《我们吃什么》、《食物中的营养》、《一次奇妙的旅行》、《祝你胃口好》四个步步深入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参加洛阳市教育局教研室举行的关于“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优质课比赛活动中,我对大象版《科学》教材中的有关“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共44节课进行了研读,感觉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与交流。比如:教师在备课时是否对教材体系进行认真研读?对“地球与宇宙”每个单元的二级目标是否认真学习、理解?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达成每课的二级目标?大象版《科学》教材中有关“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因此,对学生空间概念的认识和启蒙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能够通过假设、认识、实践、再学习,对空间概念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过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按照鄂教版《科学》教材的总体安排,六年级以“地球与宇宙”为主体内容开展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我们居住的星球》是六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主题单元,是学生认识地球的重要单元。学生通过本单元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要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是由大部分水域和小部分陆地构成的,还要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和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并有意识地建立“地球档案”,  相似文献   

8.
李瑞芹 《科学课》2010,(2):38-39
教学分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10.
王平勇 《科学课》2014,(5):76-78
《昼夜交替》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上的一天》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如果以原来的课型划分,应该属于“逻辑推理课”。教材首先提出为什么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白天和夜晚会不断交替呢?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教师汇集学生提出的多种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方式,然后给学生提供火柴、蜡烛和小地球仪,模拟验证每一种运动方式是否能让“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当学生实验完毕,发现这些运动方式都能产生昼夜交替后,引导学生分析:哪种可能性最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材中的文字资料,分析得出昼夜交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杨凌  云李宏 《科学课》2009,(10):50-53
《地球上的一天》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领域里有关“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二: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的具体内容标准而编写的。六年级学生已经历过许许多多个昼夜,每天都在感受昼夜交替、日出日落、昼夜温差变化等自然现象,也认识了一些动物、植物在白天和夜间的变化等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2.
赵水灵 《科学课》2009,(10):48-49
教学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计划与组织”的探究能力。本单元是该册教材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个单元,“二级目标”是“组成小组,做好观察、实验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邓亚兵 《科学课》2009,(6):46-47
教学分析《我们在呼吸》是《我们怎样呼吸》单元的第一节课,本单元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组合探究活动单元,主要要达成的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地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  相似文献   

14.
《电灯亮了》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电与我们的生活》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二级目标是对事物的结果和原因进行假设。  相似文献   

15.
教学分析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由《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还我清新空气》三个主题探究活动组成。《我们在呼吸》是本单元第一个主题。为了能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教材先通过游戏“我能坚持多久”来引入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背景 鄂教版《科学》教材《地球上的一天》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生活经验圈,主要学习内容有《昼夜交替》、《谁先看到日出》、《昼夜温度变化》、《一天中的动植物》及《自由研究》,教学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非常适合小学生主动开展科学学习活动。但是,在教材内容编排上,由于不追求知识体系上的完整,教材有些地方在前后知识衔接上留下了一些断点。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教学目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的36个单元写作专题,是达成新课标规定的写作教学目标的核心教学载体。以统编语文教材单元写作教学为载体,从解决“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角度入手,依据教材单元写作专题细化教学目标,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动机,设计写作活动唤醒生活经验,搭建写作支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够科学、有序、有效地实施写作训练和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活动使用的教材是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闵行区统编教材《初中信息科技(试验本)》。本活动学习的是第二单元活动四的内容。第二单元是围绕“地球”为主线展开的。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地球能养育多少人”,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究竟能养育多少人,人口的迅速增长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哪些影响。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在学生已经掌握用Word处理文字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掌握Word的常用功能。(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化表格。难点:学生对活…  相似文献   

19.
《昼夜与四季》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属于“地球和宇宙”知识部分,是小学科学教材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学生对四季变化和昼夜交替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感受,而且对这种现象的成因也有所耳闻。于是,我在教学中就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体验出  相似文献   

20.
鲁桂红 《科学课》2009,(1):36-38
教材分析;《鱼儿的奥秘》一课选自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鱼做为切入点,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课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期的层层铺垫,本课最终将教学目标指向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