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翠 《中学生物学》2013,29(3):40-42
1教材分析 1.1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复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复习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之——神经调节.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学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内容时,通过问题的引导复习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桂玲 《中学生物学》2012,28(10):33-34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稳态与环境"的兴趣,让学生很快地融进必修3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1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学生学习了必修3的第一节,其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个方面。该节内容是学生理  相似文献   

3.
1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与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内容联系紧密,从神经系统的角度说明了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与后面的第2节和第4节共同构成生物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学生已在高二上半学期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本节内容难度大,不排除有遗忘、混淆概念、条理不清及理解不透等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在原来  相似文献   

4.
付艳茹 《中学生物学》2011,27(10):38-39
1教材分析1.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学习过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之后,所要掌握的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第一种调节方式,是内环境和稳态的延续和拓展,同时又为学习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内容奠定了基础。本章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生命现象和理解生命活动规律,并在解决各种生活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1.教材分析1.1教材地位.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免疫调节是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的内容,在第一章学习中使学生认识到稳态的实现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这种机制的调节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在这一章仅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做了简要的  相似文献   

6.
稳态是生命系统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基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第1章。作为人体生理的内容,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面必修模块中有关新陈代谢知识的提升,又是对后面有关调节内容的铺垫。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变换视角对知识重新审视、针对考纲要求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精做典型例题等方法来高效复习。一、构建网络概念图,整体把握本章内容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8,(10):150-151
本节是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2节。本节内容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三部分内容。"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激素调节的实例,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稳态与环境"模块部分中采用了模型建构的方法来处理这部分知识,本文对教材中的模型进行改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在北京市全区生物教师新课标教材使用经验交流会上,一位教师对人教版高中教材《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章导言右下方的"诗句"进行了朗读,震撼了听课教师。章导言在教学中还有如此之妙用。受此启发,在随后的教学中,笔者借鉴了此方案,教学竟然非常精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章导言诗句的内容是"是重帘低垂抑或星云闪亮,不,是脑细胞织就信息之网。万千信息在此传输交汇:调节着机体的稳态,  相似文献   

9.
杨洁 《科学教育》2009,(3):55-57
根据高三的常规复习安排,第二轮复习为专题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专题是根据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整合了必修内容第六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和选修内容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后,重新梳理和构建的知识体系。本人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专题进行了知识网络的构建,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1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的内容,安排在“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以及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来讲,与前面所学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能反映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有利于本节乃至章内容的学习。本节主要是通过达尔文和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讲述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因此,教师应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使知识的建构过程自然融入到能力的提升之中。  相似文献   

11.
李冰 《黑河教育》2009,(4):49-49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体的稳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人体的稳态》一节是高中《生物》选修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也是这一章的核心。整个第一章的水盐代谢调节、血糖浓度调节、体温调节内容都是围绕人体的稳态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节的中心内容,其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是学习该节内容的基础。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该节的难点,且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自制了一款"反射弧模拟演示器",学生借此能形象、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突破了学习难点。一、自制"反射弧模拟演示器"装置图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结构解读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5章,在"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内容中,安排了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教学内容。本内容包含的重要知识块之一是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编著紧紧围绕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主题而设定教学内容,又与其他学科之间相应联  相似文献   

14.
一、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二、教材分析本节是湘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1课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中(以下简称教材)"特异性反应"一节内容编写得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比较适合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阅读。但对教材52页的细胞免疫示意图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的呈现存有疑问,认为有修改与完善的必要。原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对选修教材有关内容,部分老师反映难以处理和驾御。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配套的教辅资料相对缺乏,另一方面是进行专题讲座的经验相对不足、对利用新教材进行备考不适应。《人体的稳态》与初中教材和高中必修教材联系紧密,对高三学生来说,知识本身不是很难,但要全面落实能力要求却并非易事。1 教材简析1.1 五项内容、分层要求本节的主要内容:①内环境的稳态(包括体液和内环境的概念,内稳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1.教学分析1.1本节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地位"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内容抽象,难点较多,其中的相关知识涉及高中生物学全部教材。如必修一中酶的知识涉及蛋白质的催化功能,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等涉及蛋白质的运输功能;必修二中染色体的相关知识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与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联系起来;必修三和调节有关的物质如激素、抗体等又涉及蛋白质的信息传递及免疫功能。可见本  相似文献   

18.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新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章的内容,本章内容是理解第二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而且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可见其重要性.但本节内容涉及生物微观知识和系统知识,涉及面大而细给  相似文献   

19.
"渗透作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内容,也是该节的重点和难点。渗透吸水是细胞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材"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7,(4):57-58
<正>1教材分析"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3节的内容。本节是在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等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细胞核这一重要的结构,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为后续的学习做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