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心要多强大才能承受住那份孤独与凄凉?才能承受住生活由天堂跌入地狱的悲苦?寻觅,寻觅,无论是当时还是时隔千年,李清照到底觅得了何物?一份冷清万般愁绪,一曲《声声慢》让我们穿越千年依旧能领略到李清照那份"以心抗世,以笔唤天"的孤独与痛楚。曾有"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曾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作家,她的诗词创作大体可以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浪漫之情,后期则是她晚年颠沛流离生活的写照。李清照一生一直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的前途,二是幸福的爱情,三是自身的价值。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了政治、文化、道德、婚姻、性格等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黄花般瘦弱的身躯上。李清照是千年的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但她却偏偏以心抗衡,以笔换天。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诗词,尤其喜爱李清照的《漱玉词》。 渐渐沥沥的秋雨,从晨光初露,一直滴落到掌灯时分。独守着一间小屋,辗转于潇潇雨声里,久久不能入睡。既然无法成眠,索性坐在窗前,又翻开那册薄薄的词集。伴着雨声,于一盏孤灯下,重新寻觅那份跨越千年的美丽,重新聆听那段哀婉缠绵的韵律.  相似文献   

4.
铁凝在《大浴女》中将其叙述视角转向了自我心灵的深处,展示了浩漫人生布景下个体生命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的孤独,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关于人类从孤独到寻觅,寻觅失落而更加孤独的宿命隐喻结构"。  相似文献   

5.
人生,就像在沧茫浩渺的大海上航行,只有承受住了狂风巨浪的洗礼,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人生,就像在巍峨险峻的高山上攀登,只有承受住了高寒与缺氧的考验,才能登上风光无限的顶峰……人生因为承受  相似文献   

6.
人生,就像在沧茫浩渺的大海上航行,只有承受住了狂风巨浪的洗礼,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人生,就像在巍峨险峻的高山上攀登,只有承受住了高寒与缺氧的考验,才能登上风光无限的顶峰……人生因为承受而变得更加有深度有厚度,人生因为承受而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美丽,承受与成功并行。  相似文献   

7.
正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闺怨词"呈现出一种卓然不群的独特韵味。本文拟就这位天才女作家的"闺怨词"创作做一些粗浅的探索。一、李清照"闺怨词"例析细品李清照的"闺怨词"不难发现,它们内容真实健康、感情真挚深笃、格调婉约细腻,时而表现志同道合的同志之好,时而传递铭心刻骨的相思之情,时而抒写柔弱低回的离愁别绪,时而倾吐悱恻缠绵的寂寞孤独。像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经常借助花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有"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愁,有"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愁,还有"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李清照爱花,常以梅花、菊花、桂花入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及这篇经典的咏物议论词: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  相似文献   

9.
"我所苦苦寻觅的不仅仅是那份香甜,还有那久违的真诚."  相似文献   

10.
漂泊的灵魂     
中国千年的文化史,正因为有了李清照,才绽放出凄艳高傲的光芒。李清照是一首词,哀艳地寂寞着;李清照是一条鱼,被时光的洪流追逐着;李清照是一个女子,独一无二的刚强女子。看透风景,看透人情,看透尘世,只落得泪水涟涟。无数年后,站在桌前,细细地品读她的词,感受她的才情、诗情、感情。透过一千年的风雨,静静地欣赏那个立在秋风黄花中的女子。她曾经是幸福的天使,拥有满腹才情,与心爱的人饮酒吟诗,好不惬意。没有海誓山盟,只有深深的柔情与永恒的爱情,这已足够。幸福的生活永远那么短暂。只是一瞬间,病痛残忍地扼杀掉了她挚爱的人。永远孤独,…  相似文献   

11.
正在把这次文学欣赏课的主题敲定为《走近李清照》之初,我的心里是飘摇矛盾的。中华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库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灌溉了伟大的民族,抒写了辉煌的历史,浓缩了几千年的文明成果。《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但怎样让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体验词人的那份欢情愉悦、离愁别绪、凄苦孤寂,感受婉约派宋词的别样韵味呢?我采取诵其韵、说其事、悟其境、品其味、识其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寻觅中华》作者:余秋雨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对于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大家比较熟悉的或许是《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霜冷长河》,比较少有人提到《寻觅中华》这本书,事实上,《寻觅中华》可以看作余秋雨创作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2008年,余秋雨授权"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以"文化苦旅"命名的丛书,作者在这套书的自序中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万仞高山可以忍受着千百年的风霜雨雪,依旧高高耸立岿然不动?为什么胡杨树可以在干旱贫瘠而又寂寞孤独的沙漠中坚守千年不朽,傲然俯视漫天的黄沙?为什么幽谷中的铁树可以耐得住长久的寂寞,默默积蓄千年的力量只为开出惊叹世人的花朵?因为它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也就有支撑它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有了动力,梦想就有了实现的可能.人生正是由于有了梦想,在旅途中才不会感到疲倦.  相似文献   

14.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被冠以"中国人的千年孤独"之称谓,它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对孤独的诠释上,体现着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根源。两部小说对孤独的形象化解说,对孤独中的行走与坚守以及所导致的不同结局的描写,都是这种文化差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课外阅读》2008,(3):34-34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初秋。垂柳下,荷塘边。新婚不久的赵明诚,正在与心爱的妻子李清照话别。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两宋之际动荡年代的一代词宗李清照,是一位经历坎坷极具争议的非凡女子。千年以来研究李清照的学者如云成果丰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李清照与古池阳这一特定地域时空,联系她连遭夫君暴亡、晚年再嫁、百日离异的人生悲剧作深入、具体的考证和探讨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李清照坎坷人生和古池阳(池州)这一地域文化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新的史料和新的线索,以正某些差误。  相似文献   

17.
你为何独自轻解罗裘上兰舟, 不与友人同? 可是明诚去久,无意多留? 此世清净本难觅, 易安但辞玉骨融浊水, 何计消除? 寻觅, 总觅得半心凄惨、半世清冷。 曾怀梦问天,策神骏飞脑, 自古佳人常寂寞, 况二十七年孤鸿零落。 喜香炉蒸雾, 把酒弄影,但留一埃仙踪。 还如旧, 绝俗荡尘。 除却君,到黄昏, 谁与我说梧桐细雨? 万里锌书难寄? 孤意无偶, 许天 隔帘 运, 也胜厮磨。 闺阁中。 有时,怨曲永奏, 森江花月西风疫。 忆 泉水作鉴, 老来理云翼湖前, 伊人尚可漱玉否?伊人尚可漱玉否——游济南万竹园李清照纪念馆偶书@文姝!610031$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  相似文献   

18.
花儿能够坚守住属于自我的那片土壤,才得以尽情地绽放;鸟儿能够坚守于广袤的苍穹,才得以自由地翱翔;飞蛾坚守了"破茧成蝶"的信念,才得以展现那份美丽;种子坚守了"破土而出"的诺言,才得以诠释什么是挺拔。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也同样需要一份坚守呢?  相似文献   

19.
<正>我愿意用"欣赏"一词,来看待贝多芬彻底失聪后的"孤独",是因为周国平先生在他的《孤独的价值》一文中,说过这样的话: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几千年文学发展的历史,载入史册的女作家是为数不多的。宋代的李清照却以多方面的才能,独创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受到后世极大的推崇。本文仅粗略探讨一下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 “诗言志,词缘情”。词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开始,天生就具有一种柔弱、妩媚的形态。而女性做为词的主人公也成为较普遍的现象。从花间、南唐至北宋,很久以来,大多是男子在作闺音,真正出自女子之手的词实在不多。宋代除李清照以外,较有名的还有朱淑贞、魏夫人。读李清照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笔下的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李清照塑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