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夏清泉 《新闻界》2012,(16):29-33
本文以观众为出发点,探讨电视谈话节目过程中如何持续吸引观众,并提出电视谈话节目过程策划中兴趣点设计的模型,进而分析构成兴趣点的材料类型和特征、谈话节目中放大兴趣点的策略以及如何控制兴趣点来形成节目节奏的方法,以期从节目叙述的角度为策划和编导提供一条特殊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2.
刘芬 《新闻世界》2013,(5):44-45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常见的节目形式,在我国有着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分别从嘉宾选择,金牌主持人的打造,氛围的营造,话题的定位倾向这几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国外经典电视谈话节目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自1993年1月我国第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开播以来,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走过了将近18个年头。到目前为止,我国电视荧屏上应该是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电视台都有谈话类的节目,但是存在节目质量不高的现状,原因有很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谈话最本质的东西——"谈话场"认识不够。本文从"谈话场"的定义出发,分析了"谈话场"中话语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谈话场"的开放程度和"谈话场"的氛围这三个构成要素,认为"谈话场"是决定谈话节目质量的关键所在,影响到谈话节目的成败,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崔艳  孙瑛 《声屏世界》2001,(4):21-22
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的基本特点就在于“谈”。它是特定的谈话人选在相对固定的谈话环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因此,谈话节目成败的关键在于话题的选择,参与谈话人员的选择,主持人的驾驭能力及节目的定位等。  相似文献   

5.
苏红 《今传媒》2011,19(3):79-81
情感类谈话电视谈话节目满足了人们的感情诉求,是公众强烈精神需求的产物,从国内第一档电视情感谈话节目的出现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情感谈话节目经过"螺旋式"的上升,达到成熟阶段。本文试图从情感类谈话节目的跌宕起伏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在当今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电视谈话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就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摆脱困境的问题,理论界发表了不少论文,纵观种种见解和意见,笔者认为,虽然影响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的原因很多,走出困境的办法不少,但最根本的是必须充分认识电视谈话节目中人际传播的特殊性,充分发挥人际传播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积极作用。就此,笔者以自己的浅识拙见就教于新闻学术界和业界。  相似文献   

7.
谈话类节目是电视节目中的一种重要形态,当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协商民主的角度切入对电视谈话节目进行研究。协商民主指的是政治公共体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参与政治过程,提出自身观点并充分考虑其他人的偏好,根据条件调整自己的理由,实现偏好转换,批判性的审视各种政策建议。本文论证电视谈话节目具有实现协商民主的可能,并探讨电视谈话节目实现协商民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一种舶来品,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数量已近200个。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极其真实的节目形式,它在不断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在引进、吸收、创作的过程中延续了谈话节目本身的优势,也存在不少问题,体现在媒体市场上就是节目质量参差不齐,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电视谈话节目的结构是谈话节目形成和存在的一种方式,其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将材料、观点、体验等内在要素,有步骤、有主次地加以组织和架构,形成聚合和支撑电视谈话节目各个部件的框架。结构虽然是一种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大众媒介在电视谈话节目的可视性问题上存在认识偏颇,似乎谈话节目生来就是听而不是看的。长期以来,电视谈话节目主创人员往往过分注重发挥和体现语言魅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视节目形式不断涌现,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形态异军突起。这类节目因其尊重观众参与意识,强化电视“贴近”属性,倍受受众青睐而走俏。当谈话节目在荧屏抢滩登陆后,它在布光方面的独特方式也随之应运而生。电视谈话节目布光强调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就要求灯光师布光时,要注重在真实中表现美,在美中求真实,两者兼而有之,才能勾画  相似文献   

12.
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嘉宾或观众以演播室为基本谈话空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即兴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在英语中它被写作“Talk Show”,谐音是“脱口秀”,反映了这类节目的一个特点,即通过口才来令观众折服。从世界范围看,它保持了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势头。 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首先在《实话实说》栏目得以尝试。这一节目在全国打响后,地方台亦纷起仿效,央视也相继又推出几档谈话节目。有人说,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预示着电视的成熟,甚至看不看电视谈话节目,也反映出观众水平的高低。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电视谈话节目很容…  相似文献   

13.
林非 《视听纵横》2003,(3):95-97
现场观众的作用是电视谈话类节目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实际上话题类谈话节目现场观众的选择有时候对节目质量的好坏、对节目是否出彩起着关键作用。下面仅以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谈话》节目为例,探讨一下现场观众对于一个话题型的谈话节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奥普拉·温弗瑞秀》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谈话节目由于结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势,其发展愈发迅速,成为美国近三十年中少数蓬勃发展的电视节目形态。这一点,在美国日间谈话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对著名日间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做个案分析,探讨其传播学的意义,揭示其成为美国日间电视谈话节目中常青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左莹 《新闻爱好者》2005,(12):65-65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荧屏上出现以来,其独特的节目样式越来越受到各阶层观众的欢迎和喜爱。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推出,为电视谈话节目树立了一个理想的典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各类不同风格的电视谈话节目日趋成熟,很多成为品牌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那么,空间是什么东西赋予了电视谈话节目如此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6.
高岩 《新闻窗》2014,(3):77-77
一、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1.策划者 对于电视谈话节目而言,有好的节目策划,该节目就成功了一半。主持人是谈话类节目的策划者,他不仅要对节目录制相关的话题的设置、嘉宾的选择、观众的选择等做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而且还要对话题的宽窄深浅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和争论。同时还要设计音乐和大屏幕的使用,设计开场白和结束语等等。所以,主持人是该类节目的核心,是最为重要的策划者。  相似文献   

17.
邴倩 《新闻窗》2013,(2):35-36
哲学家柏拉图说:“人们渴望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希望对某种问题找到答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永远离不开沟通、交流。”电视谈话节目是主持人邀集嘉宾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一个电视谈话节目的成功是主持人、嘉宾、话题、谈话方式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华中科技大学石长顺教授将谈话人、谈话话题和谈话方式总结为电视谈话节目的构成要素。谈话人包括主持人、嘉宾和现场公众(有些对话节目无现场观众),谈话话题可以是新闻性的或非新闻性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谈话的方式一般分为群言模式和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可 《新闻传播》2010,(1):59-59
我国谈话类节目存在节目选题一般化,有的节目雷同现象严重,有的谈话节目主持人缺乏现场意识等问题。针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某些不足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俊 《新闻记者》2006,(10):65-67
近几年,电视谈话节目日益火爆。但另一方面,我国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目前总体水平不高,各地的水平又参差不齐。除了客观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外.整个电视界对电视谈话节目在定位和形态的把握上.认识模糊、操作上有严重的误区,也是制约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熊征宇  殷英 《新闻界》2009,(2):150-151,130
本文分析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过程以及参与各的传播关系;在此基础,本文概括出电视谈话的传播模式,对其中存在的些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