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学 《青年记者》2014,(1):62-64
2013年8月20日起,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秦火火"、"立二拆四"、傅学胜等一批知名网络推手相继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应当如何看待谣言现象?如何依法处理谣言?如何在处理谣言问题时保障公民的表达自由?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谣言研究的两个视角谣言,古已有之,在信息时代则更加普遍。从二战时期开始,就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研究。部分国内研究者对谣言作了相对狭义的界定。比如,刘建明教授认为,"谣  相似文献   

2.
"网络黑社会",又谓"网络推手",指通过新媒体舆论平台,为了攫取经济利益,不惜编造谣言,诋毁对手,控制民意,抹杀民主的一种新的传播现象.如何防止网络推手操纵舆论?如何构建规范、有序、安全、诚信的网络环境?这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3.
网络让谣言有迹可循便于揭示谣言的传播规律.谣言的传播机制首先来自谣言本身的新闻价值和可信度.其次在于谣言飞舞在受众灵魂深处的权力真空地带并借助口语相传的力量飞行,第三在于谣言在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经历中发生双向的沉寂而进入睡眠阶段,假以时日,可能再度被唤醒而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4.
谣言,被有的学者认为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①过去一段时间,国内互联网上连续发生了几起影响较大的谣言传播事件,其中包括江苏省人民医院"艾滋门"事件、山东东明县化工污染致60%人口患甲状腺肿瘤事件、福建闽清县严晓玲被轮奸致死案和湖北南漳宣传部长欲审判网民事件,全国劳模李素丽被抓事件等,网络谣言传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5.
胡建兵 《新闻实践》2013,(10):16-18
核心阅读:在不断出现的网络谣言中,制谣传谣者有责任,监管部门有责任,谣言滋生和传播的网站当然也难脱干系。但是,我们的主流媒体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特定的功能和作用,也是网络谣言不断扩散的重原因。因此,在制止网络谣言的攻坚战中,主流媒体必须承担起党和人民的喉舌功能、舆论引导功能、整合社会信息功能等,让网络谣言无处藏身。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拼凑裁剪的片面事实、虚假新闻让网络空间治理的难度加大。2019年4月1日,阿里巴巴发布AI"谣言粉碎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遏制社交媒体和网络新闻中谣言的传播,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网络谣言传播现状出发,结合AI"谣言粉碎机"的原理和效能,探究其对网络谣言传播路径的影响,分析痛点并提出对策,助力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震 《传媒》2021,(16):8-10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不断丰富.然而,"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传播门槛不断降低,也为谣言、虚假新闻插上了翅膀.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快速、准确地识别虚假信息,让信息安全臻于"智"善?人民网"人机协作"内容风控提供了解决方案——在基础的内容审核上进一步升级,初步实现"智能鉴谣".在当下海量信息场景的实际需求下,单纯依靠传统的人工审核机制,已经难以实现识别谣言效率最大化.而将人工审核的经验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结合,打造"人机协作"的智能识谣平台,应用到新闻生产、内容风控等实际场景,不仅能够极大提高内容生产和审核的效率和准确性,更可以依托大数据深入研判分析,为内容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为平台优化提供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方便了人们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以新媒体为载体的金融诈骗、谣言散播、网络暴力等问题时有发生.如何完善"微"法治环境建设,是各级政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介的深化发展,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网络时代,但与此同时,网络谣言顺应而起,层出不穷,网络已然成为谣言滋生与传播的温床。这不仅扰乱民众思绪与判断,同时也极易引发社会动荡。本文以2016年美国大选中"披萨门"谣言为基点,试图厘清谣言的传播过程,进而提出相关策略,以有效抑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15):56-59
微博谣言与传统谣言传播有着不同的个人建构。传统谣言是一种"知而信"的个人建构,是从"知道"到"相信"的建构过程,由血缘关系缔结的人际信任网络在谣言从扩散到采纳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微博谣言呈现"信而知"的特点,是从"相信"到"知道"的建构过程,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和微博节点间"弱连带"的特征在微博谣言扩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微博谣言治理路径有三种,即让网民"不知道"、让网民"不相信"以及让网民"知而明"。同时,更需要认识到改善社会政治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是遏制微博谣言传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是一起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在这起事件中,官方消息尚未发布之时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传出谣言并广泛传播,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防治网络谣言的传播,使网络谣言得到及时的消解是当前网络谣言研究的重要目的和主要方向。本文以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从媒体、受众、政府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在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如何防治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2.
卞文阳 《青年记者》2017,(21):47-48
谣言,这个曾经人们以之为耻的“恶之花”,如今却成了舆论场上的“新时尚”.这是危言耸听吗?2017年以来,多次舆论纷争都和虚假信息、谣言传播相关联,如“聊城于欢杀人案”“泸县中学生死亡事件”等,都有大量谣言产生、传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危害深远. 融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特点与危害 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①网络谣言,就是通过网络发起、传播、讨论、发酵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当人人都可在网络中发布信息时,谣言就成了信息场、舆论场中难以杜绝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前段时间"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的相继被刑拘,网上谣言的源头控制与管理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如何堵住谣言传播通道,实现网络的有效管理,也成为各级政府多方求解的课题. 实现对网络谣言的有效管理,首先就要了解谣言生成与传播的机制. 如果将谣言简单定义为未经证实的、无法确认真伪的信息的话,那么,它的生成与传播一定是信号的不断强化与放大过程,我们姑且将此称为"加信(即增加信息量和信任度)"过程.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文化之光.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库.如何借助电视平台和新媒体传播渠道使博物馆里的文物重焕新生,在观众眼中"活"起来?如何让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好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融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联动,让博物馆类的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运用大众传播学的"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谣言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快速的发展,网络谣言逐渐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谣言的存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汶川地震期间的网络谣言为样本,对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传播效果等作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当下网络成为我们传递信息最迅速的渠道之一,伴随着信息的迅速传播,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准确甄别真实信息和谣言.由于人们在看到信息的第一反应有所不同,五花八门的信息又导致我们的辨别力有所下降,所以部分受众作为信息的二次传递者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谣言的大范围传播.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例探讨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在未来应该如何规避网络谣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微博在为人们带来丰富便捷讯息的同时,也夹杂着大量谣言,而网络大V已逐渐成为谣言传播推手。本文以网络大V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其如何推动网络谣言传播,分析其动机、影响及受众心理,剖析谣言易于传播的深层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网络大V言行、遏制网络谣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薛恒  陈燕 《新闻界》2013,(17):41-46
网络谣言是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害群之马",不仅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带来了伤害和损失,而且败坏了蓬勃发展中网络言论自由的声誉。在网络信息全球化传播的时代,治理网络谣言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通过考察各国的治理网络谣言的对策,总结其足资借鉴的一些通用性经验,可以作为我国治理网络谣言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河南"钴60事件"中,大规模高成本的宣传报道才将不该发生的闹剧平息. "钴60事件"让媒体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抛出了一个命题-权威媒体在谣言前能做什么? "钴60事件"的深刻教训:一旦权威媒体失语,谣言"绑架"公众的强烈破坏作用很快就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徐勇 《编辑之友》2015,(11):9-12
网络谣言是网络信息传播影响的一类特殊的集群行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实则是一个群体事件的演变过程.文章以社会学的价值累加理论为基础,分析网络谣言传播的动力机制:结构性诱因和结构性紧张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共同信念的形成和偶发因素的出现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原动力;行动动员的完成和社会控制的失效将网络谣言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