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琼 《今传媒》2013,(11):11-13
随着社会媒介产业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媒体的快速传播,电视行业竞争激烈,电视媒体逐步由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以传播者为中心过渡到以受众为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以我国内地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在现代媒体中的出现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活跃。在传播过程中,作为新时代优秀职业女性的一部分,她们既是“传播主体”,又是“被审美对象”,如何得到受众的认可和接受,又如何保持自身恒定发展,本文引用“势能”的概念,试图解析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势能”内涵,肯定了女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主持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女性在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中的优势发挥。从女性魅力的形象展现以及展示风格特色来分析女性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的优势,来传递女性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的协调者与引导者,是连接节目与观众之间的纽带,担负着指引正确舆论导向的重任.主持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电视实现有效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一个具有特殊话语权的传播群体,更担负着展现时代风采,推动社会进步的特殊作用.美国知名化妆品制造商玫琳凯曾经说过:"女人有两种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要--认可和赞美."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甄嬛传》是2011至2012的年度大戏,剧情中出现的女性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从而勾勒出一幅个性鲜明、波澜壮阔的女性生活群像。剧中的女性分为"被看"和"看"两种。"被看"的女人实际上不过是"第二性"的"小主",而"看"的女人则显示出她们自身女性意识的觉醒。由于时代局限,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注定只能是悲剧性的,并且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持人的职场现状 女性主持人因为社会性别歧视、娱乐圈的审美取向偏差而逐渐成为泛低俗化、泛娱乐化,泛人际化的牺牲品.虽然女性主持人在目前我国的主持人队伍中占大多数,但是女性语言的天赋和女性主持人的美貌、知心、真诚的特点并没有给女性主持人带来足够的社会认同和地位.女性主持人成为商业利益和市场文化的功利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门炙手可热的职业.而其中,影响最大、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几大商业电视网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美国几家最大的商业电视网的重头新闻节目都是与其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名字紧密相连的,他们被公认为是各家电视网的"门面"、"商标"和"台柱子".  相似文献   

6.
李斌 《新闻界》2007,(6):134-135
本文探讨了女性主持人幽默缺失的原因和表现,并提出提升女性主持人幽默水平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电视体育节目中的女性主持人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也从辅助配合逐渐转变为节目主要参与者。女性主持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成为体育节目变革的契机,这也是女性开始摆脱与体育文化相关的刻板印象的标志。女性主持人正确的角色定位是体育节目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摆脱美女文化的外在吸引,成为节目实质性的存在是女性主持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2003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央视《半边天》栏目推出了一个“2003女性纪录”系列.主持人张越和节目编导们给我们讲了全国各地的50多位女性的故事。她们的人生悲欢.她们的勇敢,执着.她们的自强不息.正是这一个个真实的生命.动人的故事,牵动了观众们的心。这些女性精彩的人生体验给人们带来了一场丰盛的心灵飨宴。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播音员被称为主持人,而有些主持人也被称作播音员或者是主播。那么如何界定呢?弄清这一点,对于主持人和播音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大有裨益。 1.说话的角色--主持人:"我";播音员:"我们"。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以"我"的口吻,与广大电视观众包括现场的嘉宾说话、交流的,观众看到的主持人的提问,听到的主持人的观点,都被毫无疑义的认为是主持人自己的设问和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一个女性角色迷群——"艾琳·艾德勒"迷群为研究切入点,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析她们的理想自我和性别诉求.研究结果显示,"艾琳·艾德勒"迷群的形成是基于迷群内部成员对电视剧的意义建构,并且坚持迷群内的文本阐释规则.她们心目中的理想自我是成为一个智慧、独立的女性,凸显了这一群体的女性独立意识,并且她们的性别关系诉求是一种在互相超越的过程中维持的势均力敌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1.
刘畅 《采.写.编》2017,(5):137-138
一个成功的电视综艺类节目,会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创造出极大的文化生产力和文化效益.而这离不开一个成功的主持人,特别是有较好综合素质的主持人.微观意义上的主持人形象,是指主持人在具体的电视节目中的形象,是指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屏幕形象.从宏观角度看,主持人形象是一个主持人给观众的整体印象,是主持人在社会中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的个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节目主持人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将会逐渐树立起自己的个性形象。传播界有“主持人媒体”这一说法。本文作者曾在《论主持人的角色意识》一文中提出:“将主持人作为‘人’来研究。主持人是有个性特征的人,具有外在与内在标志,并赋予其一定的角色外衣”。该文在论证的过程中得出了“主持人亚角色表演”的结论。既然有“亚角色表演”存在,那么,节目主持人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将会逐渐树立起自己的个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随着媒介渗透作用的不断强化,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商业广告的影响下,女性越来越多地成为媒介消费的主力军,她们不断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消费,不断追求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以满足自我。与此同时,随着媒体上受男权意识审视、挤压和支配的边缘化女性形象的不断强化,处在"看"与"被看"双重身份下,她们仍然难以逃脱媒体强大的影响,而陷入了消费与被消费的漩涡。本文以"观展/表演典范"为理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当下媒体影像神话下的女性消费与消费女性进行剖析,对研究传媒与消费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现在,中国的主持人经历了一个从"主持职业"到"主持明星"的过程.简言之,"主持职业"就是以栏目为中心,时刻体现纯粹的栏目性质及内容,栏目在前主持人在后--以栏目推栏目:而"主持明星"则更多的是以主持人为中心,在栏目中体现主持人的独特魅力,逐步建立起一种"明星"效应,使主持人给栏目更多推动力--以主持人推栏目.  相似文献   

15.
鲍海波 《今传媒》2003,(2):43-44
从我们对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以及在传媒中女性话语面临的双重困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大众传媒中女性的文化形象被设想为支持和延续了普遍存在的劳动中的性别划分,以及关于女性和男性的传统观念。女性及其利益由大众传媒忽略、谴责、贬低或鄙视,她们的生活和她们的兴趣没有得到大众传媒的准确反映。大众传媒文化没有向我们展示出女性的真实生活,即女性被“象征性歼灭”。以下几种方式足以说明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6.
董卿  朱冰 《现代传播》2008,(2):142-144
"人际传播"被传播学学者称为"永远的迷",它其中蕴涵的丰富在于人生命之始本能的传播就是"人际传播",而综艺节目主持人就是这样一位将人的本能与主持的本领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人.作为艺术舞台上的传播者,综艺节目主持人因为这个舞台的特殊性,她(他)无论是开口说话﹑还是沉默不语,皆被烙下浓重的人际传播的印痕:有人情味的大众传播者最吸引受众,有效沟通是缩短与受众距离的最佳途径,受众与主持人间的关系越和谐,节目所达到的效果无疑越出色.  相似文献   

17.
传统理论认为主持人的实践和传播活动是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即认识和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诚然,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换个角度看这一理论却又未免片面和不完善. 主持人传播是人格化传播与对象化传播,使电视具有了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同时又突出了人的作用,把人的才华、智慧、风度、个性魅力等重要因素推上荧屏,使电视更具可视性和人情味.主持人在传播中是信息载体,主要功能是把媒介要传播的内容有效地传达给观众.  相似文献   

18.
一、主持人参与策划的“角色”意义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长期以来被看成是一项独立的工作,甚至成为一种岗位分工。然而随着主持人节目和节目主持人队伍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正在逐渐进入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序列或职责范围,这是广播电视节目和主持人队伍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然。我们欣喜地看到,富有节目策划才能的主持人在节目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显著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承认,从总体上看,主持人节目的策划目前也正是节目主持人需要提高的能力之一。节目主持人承当主持人节目的策划,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策划”和“主持”…  相似文献   

19.
节目主持人获得"亲和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郁  苏媛 《现代传播》2005,(5):125-126
亲和力,是主持人在节目传播过程中散发出的不使人感到紧张、令人愿意亲近、易于产生信赖感的特殊品质,不是用“面带微笑”、“有观众缘”就能够简单概括的。从受众的角度衡量,亲和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可亲近的对人态度,即主持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中自然流淌出来的内心的真诚及对观众的尊重,其中包括主持人性格中的随和、包容、乐观的吸引力;二是可信赖的对事态度,即主持人在节目中表达出来的社会责任感、价值观、情感倾向,与社会公共价值判断的一致性程度达成的凝聚力;三是可接受的主持能力(艺术),即主持人传播方式、传播话语为受众喜…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大众传媒从载体形式到传播内容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数字技术的整合打破了原有的媒介生态平衡,这也给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电视主持人作为电视传播媒介的引导者、交流者,其角色定位也要随着媒体融合的加快而进一步转变.在当前"融媒体"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应对新的媒介环境是电视主持人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