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人物画起源最早。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物画也由兴而衰。直到近代,透视,色彩,光学结构,素描写生等造型手段融入中国画,特别是建国后中国人物画家走向,加之改革开放后政治文化开明,经济繁荣,把中国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2.
一般说来,同一绘画体系下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在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其艺术理念与技法材料都应当是在同步发展的。可是工笔画发展到宋代这一文学艺术全盛之时,人物、花鸟、山水在表现手法上出现了不同,山水画因其表现对象特殊性导致与人物花鸟不同的技法与风格,但是同为勾线染色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却在造型法则上发展不平衡。花鸟画呈现出精致人微的高度写实的造型法则,而人物画是一种相对概括与提炼的装饰性的写实法则。二者同样生在“皇家”出自“院体”却出现了“同体不同法”的现象。这种不平衡是因为二者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传统、各自的绘画理论、封建礼教的影响、题材的功能有所侧重、以及尺幅大小的几个方面原由使然。  相似文献   

3.
一、写意人物画的发展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出现最早的画种。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这两幅画有四个特点:一是平面化。它们不追求厚度和透视关系,人物与其他物体没有重叠。二是装饰性。人物身上的花纹,凤的翅膀、尾巴,以及正、侧面的鱼,都图案化、装饰化了。  相似文献   

4.
国画大师钱松素以其山水画闻名海内外,他被称为中国“新山水画”代表画家之一。众所周知,钱松市以画山水为主,兼画花鸟。而称道其人物画,似乎就不多闻了。其实,钱老于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画,无所不精。正如徐悲鸿、张大干等大师一样,钱松费在国画中“三者并举”、“三花齐放”。所不同的,从钱老一生历史来看,解放前他是“三者并举”;解放后则以山水为主,50年代兼画花鸟、人物;6O年代以后仍兼画花鸟,少画人物。直至晚年,其人物画无异“凤毛城角”了。为此,我们在重其山水、花鸟时,亦不能轻其人物。为深入学习、研究其…  相似文献   

5.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早的画种,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线描为骨干,精细入微地表现人物对象,它的传世作品,主要有卷轴画,墓室壁画。寺观壁画等形式;表现题材有神怪、道释人物、历史圣贤、叙事人物、肖像人物、社会风俗等。在远古时期的岩画和彩陶纹样,就已经可以见到最早的人物画样式。分别于1949年和1973年发现的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人物图》、《人物御花图》帛画是现存可见到的最早的工笔人物画。由这两幅帛画,我们可以看到以侧面造型为主,单线勾描为人物画塑造的手段,在战国时代已经初步确立。汉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是发展最早的画种之一.远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就已有人物图案的纹饰.  相似文献   

7.
"南北宗"论是中国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借鉴禅宗二派的分法,将中国画史分为"南北宗"的理论创新,其主要贡献是中国画流派理论体系的构建,学术指向是古代山水画,对明、清两代的中国画发展影响甚大。那么既然有"南北宗"的山水画,就必然有"南北宗"的人物画,本命题就是这样产生的。南宗人物画以写意为创作形式,因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目前研究南、北宗山水画的人很多,而研究南、北宗人物画和花鸟画者"鲜有闻"。所以梳理南宗人物画发展脉络,解读南宗人物画风格流变和审美取向,具有填补南宗人物画研究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工笔人物画在人物身体比例、面部轮廓、构图等方面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强调中国传统绘画特色和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具有极其夸张的造型特征并体现了古代画家"不似之似"的追求精神。现代工笔人物画的造型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同外国文化的交汇演变而成的。本文以传统与现代工笔人物画比较并进行分析其造型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石自良 《考试周刊》2007,(32):39-40
中国写意人物画源远流长,其中杰出的人物画家构成了写意人物画历史长河的坐标,灼灼生辉。文章结合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以及重要的发展变革史实,介绍其发生、发展和现状;评析其在内容、形式、技艺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对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写意人物画写生教学是通过对人物鲜明特征的准确把握,采用书写性用笔与墨色结合的特点,展现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与个性,达到以形写神的目的.倡导从中、西文化的角度,理解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及笔墨特点.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开拓写意人物画新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工笔人物画写生教学是当前中国画人物课程中重要的一环,是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必要前提.要最终完成好人物画创作,必须在写生教学中强调创作意识的培养,而不至于将二者割裂.因此,工笔人物画写生教学需在人物的精神气质的敏锐察觉与表现、画面的完整性、绘画语言的选择等诸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让学生锻炼了造型能力,另一方面,最终的作品以创作的方式呈现,必将极大地激励学生对工笔人物画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五、古装人物画的补景 中唐以前的人物画作品,少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即便是顾恺之的杰作《洛神赋图卷》,也是人大于山,以看似不合理的手法去夸张和强调人物的形象。这种表现形式,与当时的风气是吻合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山水、花鸟画尚未成熟和独立,其人物画的布局和风格尚存有一些图案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肖像画这种艺术形式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绘画里,凡以人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作品,均称之为人物画,肖像画也属于人物画范畴,但不是所有的人物画都可称作肖像画。例如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插图、历史画、风俗画等画中的人物就不一定是肖像画。  相似文献   

14.
梁楷的减笔人物画,笔墨酣畅,造型简洁,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是对“笔”(线条)表现力的强化,体现了人物画风格的创新,以简洁的笔墨将人物的精神传达出来,达到“笔简神具”的效果,推动了宋元以来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明清时期,对这种风格加以改造,直接导入写意画的道理,形成中国人物画的主要风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唐代绘画,主要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壁画的介绍与分析,着重阐述了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在绘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物画发展至两宋时已趋于成熟,该时期的人物画因其表现主题和题材范围的突破,绘画表现形式和技法的创新,人物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等细节的刻画,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意笔人物画是一种水墨淋漓的绘画 ,传统中的意笔人物画一直把笔墨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 ,在意笔人物画中 ,人物的结构、动态、表情、气质及一切精神面貌都必须通过笔墨的合理应用才得以再现和传神 ,而笔墨也是借助表现结构的变化和不同物象的复杂形貌而得到充分的发挥。意笔人物画用笔要求厚重、稳健、力度、浑朴 ,既注重整体感觉 ,又注意每笔的用笔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五)小品画中人物与山水的 组合画法 山水画中,用以描绘山体、树石、云水、烟雨等技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笔墨的传统.现在许多人物画家,都向山水画借鉴技法.山水画随意、自由的特点,以及它的诗情词意、风土地貌,都极易与人物画结合.在人物画中,添置几块山石、几株树木、几条溪流、几座房屋或无际的海水、连绵的峰峦等,都能形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山水在人物画中处于从属地位,所以要画得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深厚的艺术文化体系。唐代人物画作为其中一部分,是传统绘画转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人物画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唐代人物画艺术魅力为切入点,分析并研究唐代人物画的历史价值,以期引导广大读者对唐朝人物画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人物画的社会性功能不只体现在服务于政治,还涉及到社会存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人物画的社会性既可以反映人的生活,也可以反映、表现人的自身。人们所生存的社会的丰富性,决定了人物绘画丰富的社会性特征。人物绘画的社会性特征不会随时代的变革而减弱或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