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熹有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几年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连接与沟通,第六大题语言运用题中出现的一句话新闻、对联、广告词、串场词、新闻衔接词、提取关键词等等,就如源自生活的灵动之水,散发着阵阵馨香的气息,为死板的高考试卷注入了汩汩清泉,提醒我们广大考生要重视生活知识的积累和关注语言的实用性。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高考对联的要求与命题及解答策略,期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2006年高考在第六大题“语言运用”板块上,除了原有的仿写、压缩、变换长短句、提取关键词、拟写广告语与串联词、解读漫画等等外,又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题型。这些新题型,绝大部分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实用性,有意识地提醒考生要重视生活知识的积累,培养考生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学科语用题的命题思路应与时俱进,体现"以生为本"的命题理念。近几年试题越来越注重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沟通,高考命题中出现的拟写一句话新闻、警示语、对联、广告词、串台词、新闻衔接词、采访词等等,就是有意识地引导广大考生注重语言的实用性。作为高考命题改革试验田的第六大题每年都有新题型闪亮登场,笔者认为,随着自主命题权的进一步下放,对联、广告词、串台词等特色题型将会在不同的试卷中继续得到体现,但同时也会有新的题型出现,本文拟就此作一点前瞻性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考语文命题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年年高考语文题都有变化,有创新。这主要体现在第六大题“语言运用”这个板块上。这一板块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考生得分差距较大。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对2004年全国15套高考题作了梳理,对其中四类典型的语用新题型进行解读,点拨其答题技巧,以期对广大考生明年的高考有所帮助。题型一:写串(台)词【典型题例】1、(全国卷I)电台计划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据新浪网报道,高考语文主观题赋分一直存在“不明确”的问题,例如文言文翻译,在阅卷中有关键词翻译正确给分、翻译错误扣分的要求,而试卷题干中却没有明确考生必须把哪个关键词翻译正确。如2008年全国卷I第11题题干表述为“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题中谁是关键词?面对这种情况,考生常常是猜,或根本没有关键词的意识,或者考生认为甲词是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高考语文试卷第六大题是高考命题革新的试验田,近几年试题越来越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一句话新闻、警示语、对联、广告词、串台词、新闻衔接词、采访词等纷纷叠陆高考试卷。笔者以为,随着各省自主命题权的进一步下放,对联、广告词、串台词等特色题型2006年将会在不同的试卷中继续得到体现,但同时也会有新的题型出现,本文拟就此作一点带有前瞻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考语文命题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年年高考语文题都有变化,有创新。这主要体现在第六大题“语言运用”这个板块上。这一板块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考生得分差距较大。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对2004年全国15套高考题作了梳理,对其中四类典型的语用新题型进行解读,点拨其答题技巧,以期对广大考生2005年的高考有所帮助。题型一:写串(台)词【典型考题举例】1.(全国卷I)电台计划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  相似文献   

8.
陈军 《高中生》2010,(10):6-7
“新闻题”既体现了新课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精神.又能考查考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因而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高考出现过的“新闻题”类型较多,将来还会出现新的命题形式。这为同学们的备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期文章抓住重点,介绍新闻短评、消息以及新闻标题写作的有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以点带面,搞好“新闻题”的复习。  相似文献   

9.
“如”、“若”两字常见的用法都是作假设连词和比喻词,运用频率较高,但在特殊语境中又容易用错。200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两道题就在这两个字上“设卡”,“卡”住了众多考生。先看第4题。这一题要求从4句话中找出加点成语不恰当的一项,D项的文字为:“老王家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不少考生读题后感到文通字顺,成语运用正确,于是到前3项中去找错项。其实,这些考生误解了“如数家珍”的比喻意。现代汉语中以比喻词“如”领起的4字成语较多,如“如虎添翼”、“如火如…  相似文献   

10.
2007年高考尘埃落定,全国各地18套试题异彩纷皇.在第六大题"语言运用"这个板块上,除了原有的仿写、压缩、句式变换、提取关键词、拟写广告语、解读漫画等题型外,我们又看到了一些新题型.这些新题型,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实用性,有意识地提醒考生要重视生活知识的积累,培养考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亮点多多,引人注目.我们对这些新题型进行了梳理,以期对广大同学有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仿写四要诀     
高考语试卷第六大题往往是为考生提供一个特定的情境、条件借以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故而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情景题”;该题富于变化,年年翻新,因此又被人们戏称为“高考命题的试验田”。在常见的  相似文献   

12.
周甲 《高中生》2015,(6):50-51
一般来说,答阅读理解题时,考生可以通过关键词定位回原文查找答题依据。关键词定位的方法在阅读理解解题中是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为了提高对考生能力级别的考查,命题者经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设下“陷阱”。陷阱一:由定位题干关键词变成定位选项关键词考生定位题干关键词只需要定位一到两个词。但是,定位选项关键词则要求考生定位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词,增加考生花费的时间,也加大试题的难  相似文献   

13.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句子含义”题,历年来考生失分最多,有些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无所适从。其实,考生只要能了解重要句子的特点,掌握“理解句子含意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下面就结合201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阅读题除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外 ,另一种开放性试题逐渐在中考中使用 ,即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这类试题大多以片断作文的形式出现 ,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生活写作。其中 ,以议论、说明、描写类居多。一、议论类议论类片断写作 ,大多要求考生能联系生活实际 ,从生活出发 ,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1 .依据题干所给的话题写作例如 ,2 0 0 1年上海市中考第 1 5题 :第⑥段中写道 :“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 ,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 ,成为珍贵的‘活化石’……”这段文字中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卷对时间的考查涉及甚多,以实现其“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和“使用和分析各种材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的新的能力要求,体现了地理思维能力的空间性、综合性、实践性特征。对时间题的认识和分析,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一、地理时间题题型特征和解析高考时间计算题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文字材料提供信息,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时间计算。另一类以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构成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分析图文信息来进行时间计算。随着考试形式的变化,时间题…  相似文献   

16.
【考点指津】压缩语段是2000年高考开始增加的考点,本考点要求考生根据考查的需要,把一段文字所表达的重要信息提取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基本题型有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筛选信息提炼要点、下定义、找关键词等。做此类题,有如下几个要求:1.反复审题,看清具体要求;2.辨明主次,正确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确保中  相似文献   

17.
2003年高考语文第Ⅱ卷知识题命题大体延袭了去年命题的套路,三道大题分别是文言文考查、现代文阅读考查与语言综合能力考查,未出现新的考试形式,但在不变之中亦出现了某些新变。关于文言文考查,出现了三种新动向:一是文言实词的考查成为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二是古代诗歌鉴赏明确提出“诗眼”的概念,三是名句默写超出课本范围。今年第Ⅱ卷第16题对“庭折”、“面从”二词的考查相当严格。对“庭”与“面”,考生失分并不多。此题中失分最多的是“庭折”的“折”,绝大多数考生对此词甚为陌生。在“佞”的词义考查上,考生失分亦甚多。今年的古代诗歌鉴赏明确提出了“诗眼”的概  相似文献   

18.
湖北黄冈市2004年中考语文题中有这么一道题: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穴3分雪这是一道“造句题”或“情景表达题”,题目虽然很小,但它从三个方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一,它考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要解答好此题,考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想像能力,想像“生活”、“幸福”、“爱心”这三种抽象事物分别像什么。如果考生孤陋寡闻,不注意平时积累,就无法答好此题。第二,它考查了学生的修辞知识及其运用能力。要想做好这道题,首先必须懂得何谓比喻、…  相似文献   

19.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高考也从来没有拒绝过创新。高考语文的创新精神在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中表现得十分鲜明,因此有人很形象地把语言表达类试题称为高考语文的“试验田”。2004年高考,全国15套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表达创新类的试题有“按要求衔接句子”、“拟写广告词”、“对对联”等等。认真分析这些创新试题,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一、情境意识情境化是语言表达的发展趋势。语言表达的考查已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了,取代这种传统考查方式的将是命题人精心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吻合的语言环境,来着重考查考生在实际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20.
一、近两年高考语言运用题的简要回顾与分析语言运用题重在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人文素养、生活阅历和阅读积累。此类题型一般不会“重复昨天的故事”,作为高考试题的“试验田”,年年都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综观近两年的高考语言运用题设计,可见其三大特点。1.强调内容的人文实用性。充分吸纳并能恰当地运用传统文化,是日常交际的需要,也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具体体现。因此,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如对联、请柬的拟写,就充分体现了高考对考生人文素养的关注,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另外,公益广告词、开场白、介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